明朝大才子解缙果真写过围棋嵌名诗《观弈棋》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大才子解缙果真写过围棋嵌名诗《观弈棋》吗?
上世纪末,《围棋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围棋报》社长王振华先生赠送我一本《围棋报十年精华本》。
该书第17页上一篇名曰《解缙的围棋嵌名诗》(作者谭瑛)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
文中说,永乐五年的一天夜里,明成祖和近臣们边夜宴边弈棋,并把睡梦中的解缙找来赋诗助兴。
“明成祖让他以《观弈棋》为题赋诗,并要把围棋所有的别名都嵌在诗中。
”于是,解缙当即写了下面这首“七言律诗”: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竞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当我看完这首所谓的七言律诗之后,不禁哑然失笑:这哪是什么七言律诗啊!如果说这是一首七律,那岂不让任何一个稍稍懂得诗词格律的人笑掉大牙吗!但当时我看过之后并未在意,以为是校对疏漏造成的错情。
谁知最近我上网搜索明代资料时发现,所谓解缙的这首诗竟然流传甚广。
只不过,有的版本首联(一、二句)是“木野狐登玉楸枰,乌鹭黑白竟输赢”,其余皆同。
为了较真儿,我拿出《诗词格律》来逐句核对,结论是:这首所谓七律通篇不合律!
首句如是“鸡鸭乌鹭玉楸枰”的话,则为平起平韵,那么,全诗平仄格律应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如是“木野狐登玉楸枰”的话,则为仄起平韵,全诗格律应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然而,所谓解缙的围棋嵌名诗《观弈棋》的平仄却是乱七八糟、不伦不类的,请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七律?首句不管是平起(鸡鸭)还是仄起(木野),所谓解缙的《观弈棋》都是通篇不合平仄格律的。
其中的颔联(第三、四句)更为典型,既不符合平仄格律,又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请看:“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从平仄上整个不对且不去说它,就说“刀兵见”和“泪皆凝”的对仗吧:“见”对“凝”,是动词对动词,还算工整;而“刀兵”是名词,“泪皆”是什么词?“刀兵”对“泪皆”,这成何体统,明摆着狗屁不通啊!为了符合平仄和对仗的要求,把“泪皆”改为“血泪”,才能说得过去。
由此,我开始怀疑:身为明初文坛奇才、翰林学士,自幼有“神童”之称又有江南才子之誉、又是《永乐大典》总编的解缙,怎能连基本的诗词格律都不懂呢,怎么会写出如此粗俗低劣的诗作呢?尽管上引《解缙的围棋嵌名诗》一文和网上流传的文章中言之凿凿,但是查遍正史,均不见有解缙写围棋嵌名诗《观弈棋》的记载。
那么,此诗的出笼只有一种可能:它是伪作!不是坊间“小说家言”,就是出自冬烘先生之手的杜撰。
把如此低劣的诗作竟然冠于大才子解缙名下,简直是对解缙的侮辱;假如解缙地下有知,说不定会到阎王爷那里去诉诸法律呢!退一万步说,即便解缙果真写过围棋嵌名诗《观弈棋》,那也绝对不会是现在流传的这个样子。
不过,有一点尚可肯定:这首托名解缙的《观弈棋》,不管始作俑者是谁,他毕竟把一些常见的围棋别名嵌入诗中,这对宣传围棋、推广围棋还是有好的作用的。
况且,嵌名诗词自古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
我们不妨受这首围棋嵌名诗的启发,也来写写这类东西嘛!此前,我就写过一首《满江红·纹枰论道》,斗胆献丑
如下:
棋列黑白,楸枰侧,忘忧入静。
手谈客,吴图漫卷,指挥若定。
千古谁知赌墅意,一局犹见烂柯影。
伴丁丁,四皓下商山,方圆靖。
鬼阵险,河洛泞,
乌鹭叫,野狐应。
看兵发方罫,纵横驰骋。
胜固欣然败亦喜,得则莞尔失何悻。
镇神头,坐隐探玄机,游仙境。
我在这首词中,嵌入18个围棋典故。
其中,嵌入围棋别名13个,依次为:黑白,楸枰,忘忧,手谈,吴图,烂柯,方圆,鬼阵,河洛,乌鹭,(木)野狐,方罫,坐隐。
上述别名多数是大家熟悉的,但有两个比较生僻,需要稍加说明。
一是“鬼阵”,此名出于元代伊世珍《琅嬛记》。
文中记载:“吴耽不好棋,见人着(棋),辄曰:汝非死将军,奈何以鬼阵相攻。
后人因名棋曰鬼阵。
”
二是方罫。
“罫”字读音“拐”,其意为棋盘上的方格。
方罫即棋盘,用以指代围棋。
典出三国时代韦昭(即韦曜)《博弈论》:“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间。
”
另有五个典故也稍加解释如下:
赌墅:即“围棋赌墅”,东晋时宰相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夜下围棋的故事,典出《晋书·谢安传》。
详情可参见“闫奎平博客”中《淝水之战前夕与谢安下围棋的到底是谁》一文。
丁丁:是对棋声的模拟,乃棋声的代名词,用以指代围棋。
典出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
四皓:即隐居于商山的四个白头老翁,都是围棋高手,是张良之
友,应吕后之请下山,辅佐太子刘盈登基,迫使刘邦放弃了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的打算。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详情可参见“闫奎平博客”中《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是戚夫人》。
胜固欣然:出自苏东坡《观棋》诗“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苏东坡的围棋胜负观,对后世文人围棋产生巨大影响。
镇神头:唐代棋待诏顾师言与日本国王子对弈的故事。
顾师言在第36手,运用“镇神头”的妙招一举战胜了日本国王子。
典出唐代苏颚《杜阳杂编》,《旧唐书·宣宗纪》亦有记载。
我的这首《满江红·纹枰论道》,不敢自称意境深远,但是至少可以保证格律方面大体尚可,不至于像所谓解缙的《观弈棋》那样让人笑掉大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