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优选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优选份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1
我家的宝吨是一只荷兰垂耳兔。

它浑身雪白雪白的,当它的身体缩起来的时候,就像一团软绵绵的棉花糖。

它那长长的耳朵耷拉在眼睛的两旁。

眼睛与众不同,是蓝黑色的。

可爱的三瓣嘴一动一动的,好玩极了!它前肢略短,后腿较长,跑起来的时候,一蹦一跳的。

它的尾巴在哪里呢?哈哈,原来是跟那长长的毛融为一体了,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它没尾巴呢!
宝吨吃起东西来,可霸道了。

如果它饿极了,就会呆呆地看着你,仿佛在说“给我吃!我饿死了!”不给它吃的话,它就会把盆子弄得“咔啦咔啦”响,好像在跟我__。

给它吃东西呀,它就直奔你而来,前爪扒着盆,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打一个响亮的饱嗝,便懒洋洋地躺下来睡觉了。

等它睡醒的时候,伸一个大大的懒腰,揉着惺忪的睡眼,又开始吃东西了,我家的宝吨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饭桶”哦!
宝吨玩的时候可“疯”啦!一蹦一跳的,东闻闻,西嗅嗅,还不时地跳一下。

阳台上的南瓜啊、青菜啊都是它垂涎欲滴的对象。

玩累了,就会乖乖地爬进笼子吃东西,把食盆舔得干干净净。

喝起水来,头歪在一边,时不时地发出“嗒嗒嗒”的声音。

它还喜欢挠痒痒,它的后腿可是非常管用的“老人乐”哦!我给它梳头,它
就舒服地把头低下来,眼睛眯着一条缝,好像在说:“小主人真好,真舒服呀!”伴随着“呼噜呼噜”的声音,嘴巴两边的胡须一动一动的,就像兔子长老。

如果没有宝吨,我们家哪来这么多的欢声笑语啊!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2
昨天我和妈妈去了粮食批发市场,去看看1吨到底有多重。

我们先来到一家卖粮食的店铺,看到了很多的大米堆在店里,每袋大米的袋子上都标着25千克,这时我在想几袋是1吨呢?就想到了数学书上有1吨=1000千克,我先算25+25+25+25=100(千克),再算出10个100是1000,就知道了10个4是40,所以40袋大米是1吨。

我用手掂一袋25千克的大米很重,怎麽也掂不起来,我就两手抱着袋子,想把大米抱起来,可是怎麽也抱不起来。

于是,我就试着用背来背,但是怎麽也背不起来。

我就想1袋25千克的大米都这麽重,更别说1吨了,1吨可是40个25千克呀!肯定会更重。

我们还在店里看到一大堆大米,我问店里的那个叔叔这堆大米有多重,他说有60吨重,刚才我提25千克的大米都提不动,那60吨就更重了。

我和妈妈出了粮食批发市场,就来到了肉联厂,想看看一头猪有多重。

我们来到养猪的猪圈,看到了一头头又大又肥的猪,每头猪大约有115千克,一个猪圈里有20头猪,那麽多少头猪
是1吨呢?那麽20头猪又有多重呢?我想了想10 个100是1000,所以10头猪大约是1吨零150千克,那麽20头猪大约是2吨零300千克。

今天我认识了1吨有多重,也认识了几吨和几十吨有多重,今天收获可真多呀!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3
“千吨重”是我们班的胖妞,是我的好朋友,又爱笑又爱哭。

学校里每一个老师都亲切的叫她“肥妹”,但我们班就叫她“千吨重”,她也不生气。

她人很好的,就是性格别扭。

班里男同学都很怕她,因为她常常对他们使出“杀手锏”――哭!哭得人耳聋,哭得人眼睛发花,哭得人也想哭,厉害!她哭的时候还跺脚呢,连老师都急忙叫:“整栋楼都塌拉,别哭拉,求你拉!”她才不哭了,所以呀,男同学哪敢惹她?有次,汪士杰拿了她的笔,见她没动静,就越发嚣张,一下拔她的头发,一下打一拳她,她更是不动拉!汪士杰也就讨了个没趣。

谁知,她上课就告状:“老师!汪士杰偷了我的笔!”汪士杰一惊,连忙说:“没有!我还给高维蔚了.”呃......没错!我们的胖妞就叫高维蔚!好了,绕到正题。

老师听到汪士杰说已经还给她了,笑了笑:“呵呵,高维蔚,既然还了,就不追究了”“不嘛!老师,你不公*!____”糟了,高维蔚开始了,于是我们全班就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尽管高维蔚对男同学再凶,也对我们女同学好。

常常逗陈雨银笑,帮伍朝璐抄作业,告诉我最*有那些歌手出新专辑了,要是
没有,她会很抱歉地笑一下,我连忙对她说“没关系”她才真的笑了起来。

在我们看来,高维蔚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善解人意,有什么事就跟她说,她总是笑眯眯的为我们解难题。

她还有一个特技,就是,要是有男孩走到她后面想偷袭她时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4
今天我在淘宝上买了六本书,一本是《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价值32.80元,一本是《忽然七日》价值17.50元,一本是《狼人家族的诅咒》15.78元,一本是《豆豆狮的奇妙冒险》15.35元,一本是《雪狼公主》20.50元,一本是《索菲家的幻影》19.75元,一共是121.68元,但我在网上买的六本一共只要83.80元,一共比原价便宜37.88元,我算了算,*均每本便宜6.313元。

后来,这些书到的时候,已经是3天后了,《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最先到,只用了2天,在《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到的这一天的下午,《忽然七日》也到了,在这两本都到了之后,《狼人家族的诅咒》。

《豆豆狮的奇妙冒险》。

《雪狼公主》和《索菲家的幻影》也都到了。

到了以后,我在淘宝上确认付款,83.80一下子就没了,以后,还是要让别人来付啊,不然我这么个财迷心窍的人肯定要心哗啦哗啦碎一地。

这些书我5天就看完了,由于无聊,我开始看这些书有多少页,《忽然七日》是536页,《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有560页,《狼人家族的诅咒》有380页,《豆豆狮的奇妙冒险》有212页,
《雪狼公主》有326页,《索菲家的幻影》有349页。

一共有2363页,*均每天看472。

6页的图书。

假如说,每页如果有50字,那我就一共看了__个字。

那*均每天看了__个字。

呀,我太能假如了!
以吨的认识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5
“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质量单位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认识克和千克时,要想建构1克、1千克这样的质量观念,学生可以借助称一称、掂一掂等操作活动。

而“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要想借助称一称、量一量这些手段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而,感悟1吨自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鉴于这样的认识,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围绕这一难点的突破而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操作、推算和想象等活动,逐步体验、感悟1吨的物体有多重,进而认识几吨,促进学生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首先,操作实践,找准新知生长点。

要认识“吨”这一质量单位,首先得形成对1吨的感性认识。

然而1吨重的物体是难以掂量的。

为此,笔者组织了几次“搬重物”的体验活动。

首先是分组搬10千克一袋的大米(教材呈现的是100千克一袋的大米,因难以操作,笔者作了调整),通过亲历活动,体验、建立10千克的质量观念;其次是同桌互抱,体验30千克左右有多重;最后
进行有趣的大力士比赛,看谁抱10千克一袋的大米的袋数多。

这些活动看起来与感知1吨这一任务相去甚远,但正是学生此时实实在在的体验,为他们后面进行推算、想象等活动作了孕伏,即为1吨有多重找到了生长点。

其次,推算想象,积淀感性表象。

有了上述感性体验作基础,笔者紧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多少袋这样的大米正好是1吨,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部分学生已知1吨是1000千克),引出100袋这样的大米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的进率关系。

继而引发学生推算1吨大约相当于我们班多少个同学的重量,通过估计、推理,学生惊讶地发现,33个同学的体重和大约才是1吨。

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学生不难展开联想:我刚才抱一个同学就感觉够重了,别说33个同学了;刚才,我们班大力士才勉强抱起3袋10千克的大米,100袋这样的大米恐怕得用汽车运了。

当然,仅凭这两例还不足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1吨的清晰认知。

教师更要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利于推算、想象的事物,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为1吨的认识积淀足够的表象。

为此,笔者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阅读信息来体会1吨的内容提前,并稍作变化,即利用图片只给出一头牛、一袋水泥、一桶油、一头猪的质量,不直接给出每种物体的数量,让学生再次推算、想象:多少头牛重1吨?多少袋水泥正好是1吨?。

在此基础上,再由电脑动态出示相应数量的集合图,以促进学生深刻感受1吨,积淀1吨的
丰富表象,为以后的想象估计、灵活应用等埋下伏笔。

最后,生活延展,促进理性提升。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教师要大胆地从教材中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理性提升。

为此,在认识几吨的教学环节里,为了进一步将“吨”这一抽象的质量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笔者又从生活中选取了几个熟悉而典型的场景:汽车经过有“限重4吨”标志的桥梁,某处雨季山体滑坡约有20吨巨石挡住道路,电梯限乘13人(约1吨),海洋中某一种鲸鱼约重16吨。

一幅幅图片的生动展示,不断拉*了“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认真地观察、感受着,笔者趁热打铁启发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吨”?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组内互相举例、集体交流介绍,学生进一步分享了关于1吨和几吨的认知。

当关于“吨”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的抽象的“吨”的质量观念自然也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晰起来,他们的思维也逐步从感性走向了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