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探讨
高家森,贺晶,刘朝阳,许永乐,傅仰木,王洋
[关键词]远海卫勤保障;海战创伤救治;远海医疗后送;战斗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8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188(2020)11-1028-02doi:10.3969/j.issn.1004-0188.2020.11.017
2019年冲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航母——山东舰「怔式加入南部战区海军,这标志着我远海作战本领的进一步加强,也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
远海卫勤保障一般来说包含3种模式:(1)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回,如远洋护航、国外撤侨、打击海盗、和平 出访等情势下的卫勤保障,首要着眼于平时医疗保健,其次着眼于舰艇官兵日常生活中易患疾病的医疗措施;(2)是远海局部热点中防护作战的卫勤保障,首先着眼于平时医疗保健的基础上,其次着眼于舰艇官兵的战伤救治;(3)是在远海主动攻势作战中的卫勤保障,更加突出海战场前沿战伤救治能力,以及医院船上的专科手术能力。

在这3种模式中,无法现场救治的重伤病员,都应快速医疗后送冋。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历次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中的远海卫勤保障,还是从2010年开始的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载体的“和谐使命”系列任务,基本都是划定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这一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贴近实战化需求,远海卫勤保障应更加立足于远海局部冲突防卫作战,并适当考虑远海主动攻势作战下的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真正找准短板,补齐短板,助力远海作战效能的提升。

2制约远海卫勤保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1海战创伤救治能力有限研究表明叫作为已常态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卫勤保障,虽然医护人员为广大舰艇官兵,甚至是部分亚非民众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但主要还是以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处置为主,涉及到海战创伤方面的医疗救治较少,更缺乏有效处置海战中常见的爆震伤、烧伤、海水浸泡伤、海水淹溺复苏等伤情经验。

22远海医疗后送能力有限目前执行的远海任务多为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艇官兵较少在远航时出现重大的伤病。

研究表明冋,在遇到少量需要后送的伤病员时,由于我国没有海外军事基地来提供卫勤保障,宝贵的抢救时间大都浪费在转运过程中,且伤员还要在船只、飞机、汽车等不同交通运输工具间来回转乘,既增加了伤病员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706212)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外科(高家森,贺晶,刘朝阳),呼吸内科(王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许永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骨科(傅仰木)通信作者:王洋,E-mail:********************痛苦,更延误了治疗时机。

2.3战斗应激心理疾病防治能力有限舰艇官兵在执行远海任务时,由于远离大陆,通信不畅、活动范围狭小、周围环境单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问。

海战时,容易诱发严重的战斗应激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参战人员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导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20%~25%叫从而导致非战斗性减员。

3提升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加强海战创伤救治研究与实践
3.1.1进一步增强海战创伤救治理论研究笔者通过连续调查第五、六届长城国际军事医学论坛发现,有关海上救治技术方面的报告极为有限,充分反映出我们在海战创伤救治研究上的不足。

需要围绕海战创伤病情特点,重点关注出血控制、气道管理、损伤控制、复苏策略等领域冏,带动烧伤科、普外科、胸外科、颅脑外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等相关学科开展理论研究,为海战创伤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3.1.2增强海水浸泡伤及海水淹溺措置本领在海战创伤救治过程中,除了针对常规的在爆震、燃烧等情况下造成的颅脑、胸腹、四肢等身体各部位的战伤处置外,更要掌握常规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的救治技术,以及海水淹溺复苏技术问。

针对海水浸泡伤的诊治,既要涵盖全身医治,还要患处局部外科处置。

在全身医治方面,先期恢复伤员正常体温,平衡水电解质和改正酸中毒,中后期重点是抗感染,有针对性利用广谱抗生素,尚需重视全身支持治疗;针对患处局部的处理,应迅速脱离海水对伤口的浸泡,以及消除渗透进脏腔的海水对伤员病理生理的影响,排除 创口的沾染引起继发性毁伤和伤口感染,采取等渗液对伤口及脏腔进行反复冲洗,并利用抗生素应用于局部。

针对海水淹溺,复苏侧重点应放在维持通畅呼吸道,必要时可采用高频喷射通气的方式,如经鼻高流量氧疗问。

此外,还应让伤员吸氧,早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治肺水肿的发生。

3.1.3加强战舰剧烈颠簸状态下的手术训练对于长期在陆地上进行工作的外科医生而言,在战舰剧烈颠簸的状态下完成例如血管吻合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异常困难。

需要外科医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健身器械进行平衡性训练,还可有针对性的采取乘船训练;把握舰艇出海练习的时机,在舰艇上实施各项手术动作训练。

3.2加快远海医疗后送体系建设步伐
3.2.1打通国际人道主义医疗后送渠道从目前的护
航舰队伤病员医疗后送实际情况看,当护航舰艇抵达最近国家港口后,该国往往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需经第三国转机,并需要出入境签证后方能回国,这在很大程度上贻误了伤病员救治的最佳时机。

经验表明何,必要时考虑通过外交手段或采取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方式,打通国际人道主义医疗后送渠道,即在主要海运航线上建立与之匹配的空中走廊,保证航空公司在紧急状态下实现客机直达目的地的航线需求。

322在任务海域寻求适合的医疗机构在远海开展医疗后送时,如果舰艇到岸过程中耗时太长,海上的剧烈颠簸将对重伤病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缩短舰艇到岸过程中的时间将变得极具价值,在任务海域寻找合适的医疗机构将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医疗机构,我方可对国外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以减少医务人员与伤病员之间因交流障碍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误判。

323锤炼远海医疗能力大力锤炼远海医疗能力,尤其是军地联合协同本领。

军地联合远海医疗后送,既涉及军地多行业、多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也涉及军地间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间的衔接,只有完善针对海上突发情况的军地联合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探索远海卫勤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构建多方位、多渠道的保障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利用军地优势资源,互补各自保障能力的失衡,确保伤病员全时空、无间隙、连续性的医疗后送。

3.3重视战斗应激心理疾病的治疗
33.1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战斗应激反应”是人员在战斗中,或非军事行动中承受压力事件,发生的躯体上、情绪上、认知上及行为上的综合心理反应问。

人体神经学研究发现问,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分泌使个体处于警觉状态,当遭遇战争危险后,过度的警觉又会激活人体内的杏仁核与前额皮质的相互作用,干扰人体的执行控制功能,促进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长时间的非理性应激反应可能会改变脑结构,从而衍生出应激障碍类心理疾病。

恶劣的环境、不佳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死亡的威胁,成为战斗应激产生的主要因素网。

3.32心理治疗手段与方法战斗应激反应的心理治疗手段主要有心理支持治疗、眼动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辅助连线练习和阶梯练习等方法。

心理支持治疗,在患者遭受战斗应激反应后的2w内实施较为合适,有助于患者缓解情感上的痛苦,并营造安全感;眼动治疗有3个前提问,一是具有侵入性的记忆想象,二是消极自我暗示,三是躯体焦虑反应。

如果同时具有这3种情况则是最佳治疗的适应证;认知行为治疗,即通过医师辅助,提高患者对自我和外部事物的认知,从新评价创伤过程,频频体验惭愧,发怒等负面情绪,加强自信和信赖别人的勇气,加强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来消除患者的被动性、畏缩无助感。

3.3.3药物干预治疗药物干预治疗是心理治疗手段的有效补充,可以减轻战斗应激反应患者的痛苦体验。

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尚不能完全治愈战斗应激反应造成的心理疾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问。

【参考文献】
[1]李宣良,黎云.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习近平出席
交接入列仪式咱N/OL].新华网,2019-12-17.http://www.xinhuanet.
com/2019-12/17/c_1125357773.htm.
[2]戴志鑫,李勃,冯逸飞,等.军队文职人员参与海上卫勤保障演习
的实践与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9(6):519-520.
[3]郑然,胡家庆.远海卫勤保障的特点及对策预想[J].海军医学杂
志,2011,32(5):290-291.
[4]管柏林.“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人
民军医,2011,54(2):87-89.
[5]张凌,陈国良.远海跨境伤员医疗后送难点[J].解放军医院管理
杂志,2015,22(12):1119-1120.
[6]曲哲.战时官兵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暂黄河之声(科教创新
版),2007(22):55-56.
[7]陈伯华,卢姗姗,王敏,等.美国海军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简介[J].
人民军医,2013(5):527-528.
[8]陈礼潮,林晓城.军队医院卫勤实战化训练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7):452-453.
[9]王焕春.我国南海海上卫勤保障现状与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
杂志,2009,23(6):36-40
[10]钟小婷,刘暄.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海水淹溺肺水肿中的治疗价
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46-48.
[11]费宇行.海上卫勤保障医务人员编配方法探讨[J].中华航海医
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1):14-15.
[12]冯正直,王佳.战斗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第三军医
大学学报,2019,41(4):275-280.
[13]肯尼迪CH,左尔莫EA.军事心理学:临床与作战中的应用[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
[14]牛威,王伟忠,朱亚清,等.驻海岛士兵心理疾病预测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J].人民军医,2017,60(1):3-5.
[15]赵欣,董均杰,刘雁冰,等.军队医院在战场紧急救治卫勤支援力
量建设中构建心理救治模块的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1):1476-1478.
(收稿日期:2020-0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