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的蒸发,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故A错;
B、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蜡熔化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A 解析:臭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臭氧又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臭氧又属于
单质,观察选项,故选A.
3.C 解析: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表面涂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
锈蚀.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表面涂上防锈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
能防止锈蚀.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能与氧气、水分接触,防锈效果
最差.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表面“烤蓝”,可以隔绝氧气和
水,能防止锈蚀.
故选C.
4.A 解析:A、化合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就不需
要加热,故A错误;
B、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复分解
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故B正确;
C、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所以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故C正确;
D、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盐和
水,故D正确.
故选:A.
5.C 解析: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
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
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
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7. 解析: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
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水槽等装置和仪器.而在实验中用不到烧杯和玻璃棒,故选项B给的仪器用不到
故选B
8.D 解析:A、硬水中含有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溶解在水中,表面上看也是澄清透明的,
所以澄清透明的河水不一定是软水.不正确.
B、在常温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例如石墨在常温下能导电,但是石墨
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不正确.
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不复燃,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
气、稀有气体等气体都不支持燃烧.不正确.
D、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0,小于7,所以该溶液一定显酸性.正确.
故选:D.
9.B 解析:①C2H5OH通过燃烧可以生成CO2;
②CaO能与H2O化合生成Ca(OH)2;
③H2O2通过分解生成了H2O;
④硝酸盐都是可溶性的盐,HN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HCl;
⑤Fe3O4通过还原剂繁盛还原啊ua反应可生成Fe.
综合上述反应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H+与Cl﹣的个数比为88:97,则负电荷总数为97,氢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
88,要保证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值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则铁离子需要提供9个正电荷,一个铁离子带三个正电荷,故铁离子个数为3,所以Fe3+与Cl﹣的个数比为3:97,观察选项,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1. 解析: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含有蛋白质、油脂等.
故填: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物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镉的原子序数是48,所以镉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8.
故填:48.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
故填:CH4.
12. 解析:氢氧化钙属于碱,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纯碱(或小苏打)
与发酵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酸类物质,需加入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既可以防止馒头产生酸味,又可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过滤用于分离难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所以在浑浊的河水中加入净水剂,经静置沉淀后再过滤,可达到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目的.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过滤.
13. 解析:(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该温
度下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将A点对应的溶液从t1℃升温到t2℃(忽略水的蒸发),将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t2℃时M的溶解度是a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是ag,故1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0.1ag,A点在溶解度曲线上,为饱和溶液,所以将A点对应的100g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M的质量为0.1ag,剩
余溶液依然是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1)不饱和;(2)不变;(3)0.1ag;%.
14. 解析:初中阶段接触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和氧化铁,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
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 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 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则H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碳,故填:C;
(2)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填:C+CO22CO;
(3)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4)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15. 解析:(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
装置中的导气管d连接,让生成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反应,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将D瓶口向下时,应从长导管进气;
(3)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此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时,应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1)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g;(3)浓硫酸.
16.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方程
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①碳酸根离子结合钡离子产生碳酸钡沉淀,且该实验的目的还要除去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碱性的干扰,因此是氯化钡,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②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氯化钡;Na2CO3 BaCl2 2NaCl;酚酞;
(3)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氯化铁、铵盐所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现象,可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硫酸铜等溶液代替酚酞,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CuSO4;2NaOH+CuSO4═Cu(OH)2↓+Na2SO4.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解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l-35.5Cu-64Zn-65Ag-108
17. 解析:(1)Cu﹣Ag合金中的Cu和Ag都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Cu﹣Zn合金
中的Zn可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用稀盐酸和必要的实验仪器就能鉴别出Cu﹣Zn 饰品是假黄金;铜比银活泼,金不如银活泼,铜可以将银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因此要证明Cu﹣Ag饰品是假黄金,可滴加硝酸银溶液来验证;
故答案为:①;硝酸银;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10g+93.7g﹣103.5g=0.2g;故答案为:氢气;
②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y,则
Zn+2HCl=ZnCl2+H2↑
65 136 2
x y 0.2g
=,解得x=6.5g
=,解得y=13.6g
因此10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是10g﹣6.5g=3.5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3.6%.
答:10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是3.5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