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指导
1.要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采取讨论,自主探索等方式,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代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在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自主优化(如列表法中的从两边开始,从中间开始,依据数据跳跃猜测等),并注重不同策略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局限性和一般性。
2.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课初随意、无序的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有目的的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8只兔0只鸡或8只鸡0只兔这两种情况中)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通过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掌握假设法的独特的特点)、代数法。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作为本册教材“数
学广角”中的唯一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据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据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既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又强调了解题策略的优化;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4.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道影响较大的名题,一直流传至日本等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教学中,我们把《孙子算经》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和《孙子算经》中用“抬腿法”这种特殊而灵巧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用课件科学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第二课时鸡兔同笼(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第106-107页练习二十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回忆一下这种问题用什
么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回顾交流。
解决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
2.导入
假如鸡和兔不是同关在一个笼子里,而是同关在一个养殖场里,鸡和兔共有1000只,它们共有2700条腿。
问这个养殖场里的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或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就太麻烦了。
看来我们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新的解题方法。
板书:鸡兔同笼(2)
二、新课讲授
(一)假设法: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例1。
出示例1情景和表格。
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①假设笼子里的8只全是鸡,那么笼子里就只能有多少条腿?
②与实际的腿数不符,腿的条数少算了多少条?
③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当成2条腿的鸡,这样每只兔就少了多少条腿?
④少算的10条腿是把多少只兔当成了鸡来算?
⑤鸡的只数怎么算?
2.假设全是鸡一共就有16条腿。
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呢?(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呢?即10里面有几个2就把几兔当成了鸡算,5个2,用五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五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
)
3.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
4.假设全是鸡:(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的兔当成2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
4-2=2(条)(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
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
5.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
6.假设全是兔。
7.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
)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那把兔当了鸡在算。
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
)(课件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
8.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
)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
)
4-2=2(条)(假设全是兔,是把2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
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
)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
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板书:假设法)
(二)列方程解
1.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
通过得到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数+鸡的腿数=26)(课件出示)
2.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
那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
让我们来试试吧。
①如果我们设鸡的只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
那兔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鸡有2条腿,所以x只鸡就共有2x条腿。
一只兔有4条腿,(8-x)只兔就有4(8-x)条腿。
根据鸡和兔共有26条腿,可列出等式2x+4(8-x)=26。
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2x+4(8-x)=26
②如果我们设兔的只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
那鸡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兔有4条腿,所以x只兔就共有4x条腿。
一只鸡有2条腿,(8-x)只鸡就有2(8-x)条腿。
根据鸡和兔共有26条腿,可列了等式4x+2(8-x)=26。
解:设有兔x只,鸡有(8-x)只。
4x+2(8-x)=26
4x-2x=26-16
2x=10
x=5
所以鸡有8-5=3只
师: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其中一种动物的只数为x,然后根据脚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哪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x好解点。
)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为x,在解的时候容易一点。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一般利用什么方法更简单?(假设法或列方程)
三、课堂作业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2题。
运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这两道题,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并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1~4题。
利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这两道题,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并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用假设法求鸡兔同笼问题时,假设全是“鸡”,则先求出“兔”的只数,反之,假设全是兔,则先求出“鸡”的只数。
列方程解决中最主要是找准数量关系式。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