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小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541
关注
【数理化研究】
试卷测试是学生检索知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的一种方法,是考查每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漏洞、及时补充的必要手段。

如何进行试卷讲评,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这一环节是教师尤其重视的、必不可少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做好试卷分析,统计学生易错题,记录典型的错误,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生答题中出现错误的关键所在,并针对错误设计好纠错题,使学生能及时纠错。

二、学生讨论,自主更改。

这正是现在课堂改革的最好实施环节。

讲评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进行。

在测试之后,教师把易错的、共性的题挑出来,不急于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几个阶梯式的小问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例1将分别标有“2A,20Ω”和“4A,40Ω”的两个电阻R 1、R 2
串联接入电路,为使电阻不被烧坏;总电压不得超过___V。

若将它们并联起来,干路上的电流不能超过___A。

在本题中,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的选择较混乱,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题改编,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1)两个电阻串联时的电流是多少?(2)串联时总电阻是多少?(3)串联时总电压是多少?(4)两个电阻并联时的电压是多少?
(5)并联时通过R1的电流是多少?(6)并联时通过R 2
的电流是多
少?(7)并联时干路上的电流是多少?以上7个问题,学生会感到难度由浅入深,通过分析讨论,得到了正确答案,找出了错误原因,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样,学生通过互动巩固了知识,培养解题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典型分析,拓宽提高
变阻器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动态题被视为难点。

在讲评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引导正确的解题思路,指出学生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联系相关知识点,对典型问题细致分析、耐心启发,让学生领悟题目考查的意图。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例2如图所示,R 1=10Ω,滑动变阻器R 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Ω~20Ω。

当滑片P 移至R 2的
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求:(1)电源总电压是多少?(2)当滑片P 移至R 2的最右端时,电路中总电阻是多少?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本题可让学生分成两个电路进行分析:当滑片P 移至R 2的最左端时,当滑片P 移至R 2的最右端时。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清晰知道隐含条件,电源电压不变。

开关断开与闭合引起电路变化的动态题是另一个难点,学生在掌握以上思路时,很容易理解题意,教师再乘胜追击,出示纠错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迁西县罗屯联中)
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小建议
河北
迁西
●王文艳
对数据进行计算操作)。

第二,能根据统计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即判断统计图表能否表达原始问题(最初引发我们试图通过收集数据想解决的那些问题)
第三,能根据统计图表作出简单的判断或合理的预测。

案例三:
教师让学生根据小兰出生到12岁的身高数据(如下图),鼓励学生预测她15岁的身高。

学生基于这个数据给出了不同答案。

有的说:“8岁到10岁长了10厘米,10岁到12岁长了24厘米,照这个趋势12到14岁要长30多厘米,我估计她到15岁要到2米了!”有的说:“8岁到10岁长了10厘米,10岁到12岁长了24厘米,12岁到14岁又会回到长10厘米,我估计她到15岁快到180厘米。

”;还有的说:“到12岁就不怎么长了,我估计她到15岁差不多170厘米。

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给出了小兰15岁的身高,引起学生的反思:“实际上,小兰今年已经15岁了,她的身高是168厘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预测小兰18岁的身高。

学生发现小兰12岁~15岁增长的幅度不大,由此推断15岁~18岁增长的幅度也会不大。

这里需要注意,有时候为了更合理地预测,需要我们收集更
多的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个学生的想法都有道理,但是要比较合理地预测,还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比如可以收集曾经和她差不多情况的人15岁的身高来帮助预测;或者把她与当地女生平均身高进行对比,看看12岁与平均身高的对比情况,由此预测15岁与平均身高的对比情况。

当然,无论哪种预测都不能肯定是正确的,但会比单纯依靠这个学生以前的情况进行预测要合理。

小学阶段学生还要掌握三种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在教学当中,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但是我们的桩到底该打在哪?是打在对数量关系的反复的演练上,还是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上?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个数量关系就能够解决统计量的所有的问题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五、统计教学中应强调人文关怀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这里我想强调在学生读统计图时“要有情境”,才能更好地体现折线背后的教育意义。

比如学生在读《长江女神白鳍豚的灭绝》这幅折线图时,白鳍豚的数量剧减,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一些冷冰冰的数据草草而过。

如果我们能在读图同时配以“白鳍豚的自述”的旁白,相信更能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好地读到图背
后的深刻含义。

总之,统计在教与学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教学中逐渐积累经验,一定会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长足的发展。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一小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