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套试卷〗河南省安阳市2020年初三(上)化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以下
4
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加热一定质
量高锰酸钾
固体
木炭在盛有氧气
的密闭容器内燃
烧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
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40 6 16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3.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木炭、活性炭可用手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乙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甲、丙在常温下几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丙浸入甲的化合物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
7.2018年12月7日,重庆巫溪县邝女士被发现惨死家中,原因疑是冬天烤炭火引发的中毒所致。
造成中毒的物质是()
A.木炭B.甲烷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8.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列对—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事实解释
A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加压条件下,丁烷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变小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
升
分子间有间隔
10.“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两者均为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均为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1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像铁、铜、铝是固体,则金属一定是固体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 B.液氧、氯化镁、粗盐
C.水、碳酸钙、海水 D.钢、氧化铜、碘酒
1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Cu+O22CuO
B.C+2CuO 2Cu+CO2↑
C.CaCO3CaO+CO2↑
D.C2H5OH +3O22CO2+3H2O
1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3 D.+5
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铁钉放入试管中B.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中
C.向试管内倾倒稀盐酸D.过滤
二、多选题
16.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He:“2”表示两个氦元素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NO3﹣:“2”表示两个硝酸根离子
17.芬太奴是一种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芬太奴是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
D.芬太奴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24:1:2
1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易失去电子
B.该微粒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 O2 点燃 CO2 B.H2CO3 ===H2O + CO2↑
C.S + O2===SO2↑ D.2Fe + 6HCl === 2FeCl3 + 3H2↑
20.对于“1+1是否一定等于2”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1mL的水与1mL的酒精混合,所得体积等于2mL
B.将lkg的铜粉和lkg的铁粉混合,所得质量等于2kg
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
D.1g的石灰石和1g的盐酸反应后所形成的液体的质量等于2g
三、填空题
21.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如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CO2CO(NH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在A方框中补画出微粒___________。
(2)B物质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反应物A与生成物物质D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填“原子”或“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22.“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 + 2H2O 通电 2NaOH + H2↑+X↑,则X的化学式为。
四、推断题
23.已知A﹣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D是无色无味气体,B是黑色粉末,C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的反应条件或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反应③的反应条件是高温,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D能转化为A,还需要的物质是_____.
五、流程题
24.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如下: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试剂A为_______。
(2)高铁酸钾(K2FeO4)常用作絮凝剂和消毒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能灭火,也能生火。
如将水滴到用脱脂棉包裹的过氧化钠,一会儿,脱脂棉就燃烧了。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六、实验题
25.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由实验E可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2)若要制取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七、计算题
26.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取石灰石样品,砸碎后称取12.5g 倒入质量为20g的烧杯中,再加入73g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反应,不考虑水分挥发),每隔一段时间用电子秤称出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记录如下表:
时间t1t2t3t4t5t6
烧杯及物质/g 103.3 101.8 101.3 101.1 101.1 m
3
(2)表中m=______,反应结束后共产生二氧化碳______g。
(3)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
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种无色气体。
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猜想:
①该气体可能是氯气;
②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③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②正确,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在实验室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如下图的_______(填序号)。
(4)如果验证猜想的气体时,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则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
它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该气体可选择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A C D D B B B
D
A
A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BC AD BD AB AD
21.化合物 2:1 原子 22.离子 ; 过滤 ; Cl2 四、推断题 23.Cu CO+CuO Cu+CO 2 CaCO 3CaO+CO 2↑ 分解 C
五、流程题
24.过滤 活性炭 +6
24K Fe O 2H 2O
通电
2H 2↑+O 2↑ 放热
六、实验题
25.B 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CaCO 3+2HC1=CaC12+H 2O+CO 2↑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AC 七、计算题
26.40% 101.1 4.4 80% 八、科学探究题
27.氧气Ca (OH )2+CO 2=CaCO 3↓+H 2OB2H 2O 2
2
MnO 2H 2O+O 2↑C 或E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淘米水用来浇花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减少使用塑料袋
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酒精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双氧水看颜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验满二氧化碳B.加热液体
C.液体体积读数D.滴加液体
4.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可作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它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为()A.MgO、H2B.Mg(OH)2、O2C.Mg(OH)2、H2D.MgO、O2
5.下面各种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发的是( )
A.铜片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出现一层白色固体
D.真空包装的牛奶发酵后会出现包装袋鼓胀现象
6.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7.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8.豆腐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C.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l:2
9.下列物质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给病重患者输氧气B.用干冰实施人工增雨
C.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使其表面发黑D.天然气进村入户,用于取暖做饭
10.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11.用“干冰”(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2.铝、铁、铜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AlSO4+Cu
B.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单质铁三种物质可探究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C.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器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13.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
14.“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但是CO能燃烧而CO2不能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15.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二、多选题
16.“阳羡雪芽”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g
D.单宁酸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6∶46
17.下列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实例与原理
真空包装——冷藏保鲜
充入氧气——防止氧化
铁锅用完洗净干燥——防止生锈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鉴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酱油和醋——闻气味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N2三种
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A.A B.B C.C D.D
18.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
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由54个原子构成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
1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待区分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 软水与硬水蒸干观察加入肥皂水
B 空气与呼出气体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 黄铜与铜观察颜色加入稀盐酸
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闻气味点燃
A.A B.B C.C D.D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g 碳在 10g 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13g 二氧化碳
B.等质量的 CO 和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4
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将 5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g
三、填空题
2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常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2)在电解水实验中,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
(3)空运观赏鱼时,常向水中加入制氧剂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Ca(OH)2和O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关于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①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
②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③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
④过滤后得到的水是软水
⑤纯净的水属于软水。
四、推断题
23.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1)写出D 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E 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B→C:______;C→A:______。
五、流程题
24.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
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李明同学连接A 、F 、G 进行实验,A 中所加药品不同,G 中所加药品相同.
若实验时F 中蜡烛熄灭,G 中溶液变浑浊,则A 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同时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F 中现象说明A 中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时F 中蜡烛燃烧更旺,G 中溶液变浑浊,则A 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装置B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6.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氢钠(3NaHCO )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25.0g 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CO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
(1)产生2
(2)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1)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2)如图用“火三角”表示“燃烧的条件”,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如图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号
答
C C B C B B B B B A C A C C D
案
二、多选题
题
16 17 18 19 20
号
答
AB AD AC BC BD
案
三、填空题
21.离子 得到 2NaOH+SO2=Na2SO3+H2O A .34 B .最外层电子数 C .Se+O2SeO2 2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为氧气 CaO2+2H2O ═2Ca (OH )2+O2↑ ①③⑤ 四、推断题
23.H 2O 灭火等 CaO+H 2O=Ca (OH )2 CaCO 3CaO+CO 2↑
五、流程题
24.CaCO 3 CaO+H 2O=Ca (OH )2 化合反应 大于 Ca (OH )2+CO 2=CaCO 3↓+H 2O 六、实验题
25.2HCl+CaCO 3=CaCl 2+H 2O+CO 2↑ CO 2+Ca(OH)2=H 2O+CaCO 3↓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H 2O 22MnO 2H 2O+O 2↑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七、计算题
26.8.8 解: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为x 。
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
84 44
x 8.8g
8444x 8.8g
=,得x 16.8g =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6.8g
100%67.2%25g
⨯=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67.2%。
八、科学探究题
27.③④②④同时具备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充分给火柴梗加热,使温度很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中华古诗寓意深刻,下列名句的描述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B.蜡炬成灰泪始干
C.烈火焚烧若等闲D.飞流直下三千尺
2.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MgC12+2NaOH=2NaCl+Mg(OH)2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3.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
用黑钨矿[主要含有FeWO4(钨酸亚铁)]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CO2
②Na2WO4+2HCl(热浓)=H2WO4+2NaCl
③H2WO4H2O+WO3
④3H2+WO3W+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④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C .反应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 4.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3个亚铁离子:Fe 2+ B .2Ca 2+——两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C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 4
D .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
24
H S O
5.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对环境污染的是 A .城市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 .禁止农民在农田里焚烧秸秆 C .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回收处理 D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6.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 .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 .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8.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B .高炉炼铁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炼得纯铁
C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D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9.相同质量的Mg 、Fe 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 2的质量m(H 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 (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根据如图的微型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B .b 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尾气处理可用点燃法或收集
D .为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气再熄火
11.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蚀其他物品
12.李明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观察到,将紫甘蓝汁液加入到不同物质中会呈现不同颜色, 并记录如下: 物质白醋蒸馏水食盐溶液肥皂水碳酸钠溶液
加入紫甘蓝汁液后显示的颜色红色蓝紫色蓝紫色蓝色绿色
A.蓝紫色B.红色C.绿色D.蓝色
13.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空气液化 B.光合作用 C.车轮爆胎 D.玻璃破碎
14.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
A.真空包装
B.充入氮气
C.充入氧气
D.放入一小包铁粉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氧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C.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二、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D.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1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
C.加锌粒反应D.称量氯化钠固体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g 碳在 10g 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13g 二氧化碳
B.等质量的 CO 和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4
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将 5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