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文科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文科类)
一、学科专业简介
传播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专业,也是河北省目前唯一的传播学硕士培养基地。
经过近10年的建设,办学实力迅速增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
近年来取得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在编辑出版、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初步形成特色。
长期与实践部门联合办学,办学特色鲜明,闯出了一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路子。
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二、培养目标
1.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瑾,诚实正直。
2.在传播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传播理论、传播实务、科研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的需要,特开设以下五个研究方向:
1.传播史论研究方向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交叉学科,传播学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技术问题,而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关系问题。
该方向处于传播学学术体系的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它系统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历史及其客观规律,研究内容涉及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史研究、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等方面,研究层次涉及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不同方面。
并且旨在通过传播理论和传播史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在了解传播历史,认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传播学理论观点和方法,拥有较高的传播理论学术水平,为传播学的本土化建设进行学术积累。
2.广告学研究方向
本方向侧重从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
着重对广告理论、广告实务等相关领域展开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广告学基础理论、广告史、广告创意与制作发布、广告心理、公共关系、广告媒介研究等多个方面。
旨在通过系统的广告学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广告学的学术研究能力,了解和掌握广告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具备较高的广告业务操作能力,为广告界培养新型的学术应用型人才。
3.编辑出版与科技传播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涉及编辑出版和科技传播两个研究领域。
其中编辑出版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传播学基础理论为框架,针对编辑学、出版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写作学、数字出版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和技能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新闻编辑,图书出版等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成为编辑出版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和科技传播是科技发展的两个必然构成。
科技传播研究方向主要从传播学基础理论角度出发,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的理论和规律,分析和探讨科技信息的社会扩散和个体共享的过程及规律。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传播历史、科技传播结构、科技传播流程和作用机制、社会科技传播体制建设等方面,从而培养系统掌握科技传播理论的高级传播人才。
4.文化传播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侧重将文化与传播的视点结合起来。
从传播学的视点来看待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整合等社会文化问题,突出了传播学的文化研究功能;另一方面,也从文化的视点看待信息传播活动,将传播与文化价值观念等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文化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结合学习,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演进和整合中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了解古代、现代的文化传播现象及规律,跨文化传播问题,并且对于信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进而科学探析信息传播中的文化价值观念。
该研究方向跨越并融合多种学科,如文学、美学、哲学、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等。
研究范围较为广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视野,深刻理解社会文化传播现象。
5.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方向
媒介经营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该研究方向属于新闻传播学和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产物。
注重从
多个学科的交叉去探究大众传媒组织经营和市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既包括宏观上的媒介发展战略,又涉及到微观上的具体运营行为。
既包含媒介组织对外的市场活动和产业化运营,又包含媒介组织内部的组织和管理。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通过媒介经营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并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传媒运营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达到要求的优秀研究生可以提前1年毕业,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第三学期末结束。
必须修满25学分,但不超过28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为13—15学分,必修环节为4学分,选修课为8—9学分。
本专业共设置31门课程,其中,公共课4门,基础理论课2门,专业课2门,选修课16门,补修课7门。
补修课
同等学历硕士生或跨学科、专业硕士生应补修以下课程:
①传播学21学时第一学期
②中国新闻事业史21学时第一学期
③广告学21学时第一学期
④公共关系学21学时第一学期
⑤新闻编辑学21学时第一学期
⑥外国新闻事业史21学时第一学期
⑦新闻理论21学时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可以采用笔试、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但应有一定数量的笔试。
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方式,均要求能确实考核出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成绩均按百分成绩评定。
学位课不及格但在45分以上,允许补考一次,45分以下必须重修。
一学期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予退学。
选修课不及格应重修或经导师(或导师小组)同意后改修。
学生所有考试试卷学院保存至少4年。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研究能力的全面检验。
是对研究生的全面考查。
1、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是,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题报告。
从开题报告通过到论文完成,时间大约为一年。
2、学位论文选题应有学术意义,应该选择本专业研究方向中的前沿性课题或对国内外传媒事业和社会发展有价值的课题,并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先进性,要对选题的相关资料、业务实践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系统学术见解,做到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3、开题报告与论文格式应严格遵循《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和《河北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4、根据《河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本专业研究生必须至少有一篇学术性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为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
七、培养方式及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侧重理论,有讲授、自学,阅读媒介作品及理论著作,辅导、讨论、专题发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等等;校外侧重实践,主要是到媒体介入实际工作。
熟悉媒体的相关业务流程,媒体的特性,媒体的改革现状及趋势,掌握并提高动手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发挥导师的主动性、主导性,又要调动研究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要启发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质疑意识,动手意识。
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