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潮音》阅读练习讲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展示:
例1.“细细的潮音”是指打开心灵的门窗,用充满爱的目光去捕 1分。没有掌握答题方法, 捉生活中点点滴滴充满了爱的镜头。 含糊飘渺。没有分析修辞 例2. “细细的潮音”指生命间的种种小事,当我们去谛听找些 作用。 小事时,才会发现这些感动像露水一样轻轻击打着我们的心灵, 使少许麻木的心灵找回感触,打开的那扇心灵的木屋的窗忽然一 0分。笼统,不具体,答非所 问。没有分析修辞作用。 阵清风吹进,一种清静的感觉像香水一样挥发出来。 例3.指的是一些事物触发了一个人内心的感触,让人悟出许多人 2分。题感不对,以虚对 世的真谛以及心灵的感象。 虚。 例4.若把我们的生活比作“平静的湖水”,则“细细的潮音”就 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然而它却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 释放和净化,使“平静的湖水”变得更有生机和美妙。 2分。术语运用有误。 例5.潮音指的是对我们心灵有所启发的小事,把小事比喻成潮音, 2 更加生动形象,以潮音为线索,逐步地引出潮音的喻意。
答案展示
失分答案: 例1.五湖水静 例3.千山万水 例5.万山崖立 例7.万壑深渊 得分答案: 例1.百花怒放 例3.云雾缭绕 例5.百鸟争鸣 例7.急湍甚箭 例2.千山万壑(5个) 例4.悬崖峭壁 例6.百花珠残 例8.千百成峰
例2.流水萦纡 例4.百川东流 例6.万树屹立 例8.百舸争流
试题呈现
例2. 2分。没有准确理解文 ①敬佩一位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 意,表达含混模糊 ②对体弱病难者给予的祝福表示感动。 ③写出了冬天的景色,和心灵的喜悦。 例3. 1分。不得要领,表意 ①看到一个拉车的人,刚开始是同情,后来是敬佩的 不确切 心情。 ②到山顶看到几个年老的人并坐。 惭愧和感叹的心情。 ③看没有趣味的书。 无畏和喜悦的心情。 例4. ①烈日下车夫艰辛地拉车,让我敬服; 参考答案。简明扼要,表达 ②雪日里麻风病人虔诚的安慰,让我无法忘怀; 精准,符合题目要求 ③残冬时杜鹃跳跃的灿烂,让我喜悦。 1
16.张晓风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文章注重景物 描写对写人叙事的作用。请以本文某一处景物描写为 2分。什么“心情”?什么“气 例,加以品析。(3分) 氛”?为什么要烘托?答案太笼
答案展示
统。不确切。
例1.第⑧段,写残冬的早晨。“冷清清的阳光无力地照 1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象强 耀着”,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加给作者?还有术语的误用。 例2.第③段首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石头路上每 颗石头都像有青烟拂起一般,而且路面被太阳晒得有波 浪形纹。突出地面温度,更加为后文拉车人的辛酸做伏 0分。脱离主题答题,脱离问题 答题。 笔,表达出作者对拉车人的同情与敬佩之情。 例3.第⑤段“走上石梯,简单的教堂便在夕晖中独立 着”,“独立”这个词突出教堂的神圣,至高无上的地 位,用“夕晖”来烘托出教堂的神圣,更生动形象。 4
答案展示:
3分。基本符合答题要求, 个别句子欠推敲。
例6:“细细的潮音”指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叩打人们 心灵的声音。作者借这一形象的比喻,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 生活中的每一份美丽,感动与感慨,让人们的生活更有色彩, 参考答案。准确、全面、 规范。 灵魂升华得更有意义。 例7:生活中有许多人和物,他们卑微,但他们的表现能撼动人 心。就像海潮的声音,即使是“细细的”,只要用心去聆听、 去感受,也一样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比喻的手法让题目更新 3分。正确无误。 颖更吸引人。 例8:比喻。把世间细小却又感动人心的事情比作细细的潮音,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发生许多小小的事,表 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开启心灵的窗户,用心去看待世间每一件 小小的事,学会感动。 2分。题目的作用没有充分 例9:“细细的潮音”比作生活中许多小小的事。写出了这些事 表达。 物的微小之处,且要细细地感受才能发现。
方法指津:
品味标题妙处的答题模式: 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标题风格: 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标题特点: 运用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 标题作用: 吸引读者、暗示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 索、概括文章内容等。 标题释义: 形象的标题具体化(忌以形象释形象,以修辞释修辞),表述 语言要平实、确切(忌含混、笼统);抽象的标题形象化。联系 主题解释。
方法指津: 方法指: 1、找出原文关键词。(截) 2、根据题意对信息进行重组、表述。(写)
“事件概括”类试题答题模式: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可加入时间、地点) W——when 时间 W——where 地点 W——who 人物 W——what 事件 W——why 原因(结果)
试题呈现:
0分。没有准确把握文章 .说说你对题目“细细的潮音”的理解。( 3分) 主题。没有分析修辞作用。
试题呈现 试题呈现
14.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比如第③段、第⑤段和第⑨段加点的 “抽”、“闪亮”、“燃”都用得很有特色,请你选一处,联系 上下文加以品味。(3分) 选( )字
答案展示
2分。啰嗦无理。
例1:“抽”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当时作者被拉车人所震撼。拉 车人为了生活而艰辛地工作着,用汗水浇灌着大地,而我们却生 活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中,看到此景,能不为之而思索、愧疚。所 3分。啰嗦有理。 以“抽”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 例2:“闪亮”。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老病人苍白的脸上的诚恳笑容, 表现出老病人们虽然身体被病毒侵噬,但精神却得到升华,明白 “平安”的意义,表现了老病人即使身残但依旧关爱他人的精神。
1分。没有准确理解命题人意 例3:“闪亮”。本意是很耀眼的意思。在本文表达的是病人们 图,拓展过分,弄巧成拙。 看到有人来探望他们而露出久违的笑容,表达了作者看到这闪亮 的笑容,让人倍感同情,感到伤感。体现出了这是对健康人社会 0分。没有联系语境(上下文) 的一种责难。 分析。 例4:“燃”。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眼睛比喻为火,使眼睛有了 炽热。 2分。没有没有抓住原文的关 键词作答。 例5:“闪亮”。闪闪发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病人的笑容是 勇敢的、闪亮的、感动人心的。 例6:“抽”。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我”因看到车夫艰 辛的举动而骤然被震撼的心理。 例7:“燃”。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希望:我们在面对身边的种 种美丽时,能够擦亮眼睛,用心体会,从而升华自己的灵魂。 例8:“闪亮”。说明了麻风病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诚 恳,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麻风病人的乐观、仁厚的情怀。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全文总起。点题。 第二部分(3-8)回忆自己经历的三件小事,表明生活 处处都有“细细的潮音”存在: (一)夏日中午偶遇辛劳的拉车人。(3) (二)雪晴之晨被麻风病人真诚地安慰。(4-7) (三)残冬之晨欣逢一大片杜鹃。(8)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明确主旨(归纳中心思想)
通过对往昔三件小事的回忆,表明生活中总 是有令人感动的人或事存在在我们身边,呼唤读 者点燃激情,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
试题呈现:
12.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概述故事大意及 作者当时的心情。(3分)
答案展示: 失误诊断
例1. ①当作者在路旁等车时,一个拉车的人满身疲惫地 走了过来,不经意地看见了他汗水滴落的一瞬间,震撼 1分。语言不简洁,没有 扣紧题目要求“概述”。 了作者的心,作者开始敬佩拉车的人; ②作者到达麻风病院时,那里年老的老人对作者他 们的平安归来感到欢愉,当时作者被老人们美好的心灵 和关爱深受感动; ③在一群患有疾病的人中,他们依然能够面带真实 勇敢的笑容。作者为他们顽强的生命而感到震撼,也为 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而感到可悲和困惑。
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 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出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节) 12.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概述故事大意及作者 当时的心情。(3分) 13.说说你对题目“细细的潮音”的理解。(3分) 14.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比如第③段、第⑤段和第⑨段加点的 “抽”、“闪亮”、“燃”都用得很有特色,请你选一处,联系 上下文加以品味。(3分) 选( )字 15.请看第④段画线处,按照“千峰壁立”的结构形式,仿写一 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 16.张晓风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文章注重景物描写对写人 叙事的作用。请以本文某一处景物描写为例,加以品析。(3分)
试题呈现
15.请看第④段画线处,按照“千峰壁立”的结构形 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
答题原则
仿写词语,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这是深圳市去年 新增的一种题型,以前是考仿句。在某种意义上说, 仿词比仿句更难得分。答题时必须仔细分析示例词语 的结构形式,在充分理解例词结构的基础上仿写。同 时必须注意的是,仿写的词语还应该是个词达义明的 词语,最好是成语或者熟语,不能生造词义怪诞不明 的词语。
3
方法指津 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意图:
三个词都是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来写抽象的内心、表情 感受,能体会这一点,并结合语境加以解说即可得分 文学作品“赏析词语类”题型的一般答题模式: 解释词语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释词语(在语 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还要结合作品的主题思想 〈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来阐述。 语言表述:这个词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俗称“三步答题法”)
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 地的人。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 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④一个雪睛的早晨,我们站在合欢山的顶上,弯弯的涧水全都 被积雪淤住。忽然,觉得故国冬天又回来了。只是万里外的客途中 再见过往的雪,却是一件伤感的故事。我抬起头来,千峰壁直,松 树在雪中固执地绿着。 ⑤到达合欢山顶上麻疯病院时已经是黄昏,非常疲倦了。走上 石梯,简单的教堂便在夕晖中独立着。长廊上有几个年老的病人并 坐,看见我们便一起都站了起来,久病的脸上闪亮着诚恳的笑容。 ⑥“平安。”他们的声音在平静中显出一种欢愉的特质。“平 安。”我们哽咽地回答,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简单的字能有这样深刻 的意义。 ⑦那是一个不能忘记的经验,本来是想去安慰人的,怎么也想 不到反而被人安慰了。一群在疾病中和鄙视中延喘的人,一群可怜 的不幸者,居然靠着信仰能笑出那样勇敢的笑容。至于夕阳中
细细的潮音指生命间的种种小事当我们去谛听找些小事时才会发现这些感动像露水一样轻轻击打着我们的心灵使少许麻木的心灵找回感触打开的那扇心灵的木屋的窗忽然一阵清风吹进一种清静的感觉像香水一样挥发出来
1
(三)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6题。 细细的潮音 张晓风 ①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 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②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时代了。只是, 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 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 ③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一 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而渐渐地, 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 的人。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当他从 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 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 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
那安静、虔诚、而又完全饶恕的目光,对我们健康人的社会又是 怎样一种责难啊! ⑧一个残冬的早晨,车在冷风中前行,收割后空旷的禾田蔓延 着。冷冷清清的阳光无力地照耀着。我木然而坐,翻着一本没有什 么趣味的书。忽然,在低低的田野里,一片缤纷的世界跳跃而出。 “那是什么。”我惊讶地问着自己,及至看清楚一大片杂色的杜鹃, 却禁不住笑了起来。这种花原来是常常看到的,春天的校园里几乎 没有一个石隙不被它占去的呢!在瑟缩的寒流季里,乍然相见的那 份喜悦,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了。甚至在初见那片灿烂的彩色时, 直觉中感到一种单纯的喜悦,还以为那是一把随手散开来的梦,被 遗落在田间的呢! ⑨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 着。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 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 怎样灰黯而苍老啊! ⑩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 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