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53105.7
(22)申请日 2014.11.17
C07C 233/88(2006.01)
C07C 231/02(2006.01)
(71)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
地址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
193号
(72)发明人李有桂 卢梦梦 王振宇 甘吉福
朱成峰
(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乔恒婷
(54)发明名称
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
方法,是以L-乳酸酯为原料,先进行醇的卤代,
手性碳发生构型转化,然后进行酯的还原、醇的
醚化,再与2-甲基-6-乙基苯胺进行亲核取代
反应生成仲胺,最后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目标产
物(S)-异丙甲草胺。

与现有的合成路线相比,本
发明具有起始原料价廉易得、原子经济性好、成本
低、立体选择性好及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CN 104478756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4.01
C N 104478756
A
1.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氮气保护下向反应器中加入L-乳酸酯和醚类溶剂,在0-5℃下滴加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滴完后于0-5℃反应2h,随后升温至25℃继续反应2-6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萃取,水相再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燥后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I—(R)-2-氯丙酸酯或(R)-2-溴丙酸酯;
(2)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硼氢化钠和氯化锂,室温搅拌30min,在-10℃~0℃下滴加中间体I,滴完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4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水洗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I—(R)-2-氯丙醇或(R)-2-溴丙醇;
(3)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无水四氢呋喃、中间体II和氢化钠,在-10℃下滴加硫酸二甲酯,滴完后先在-10~0℃反应1h,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II—(R)-2-氯丙基甲基醚或(R)-2-溴丙基甲基醚;
(4)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中间体III、2-甲基-6-乙基苯胺、无水碳酸钠和碘化钠,升温至130℃反应3.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加入水和乙酸乙酯,分离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V—(S)-N-(1'-甲基-2'-甲氧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
(5)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甲苯、中间体IV和适量的三乙胺,在-10℃下滴加氯乙酰氯的甲苯溶液,先在-10~0℃下反应3h,随后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目标产物—(S)-异丙甲草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L-乳酸酯选自L-乳酸甲酯、L-乳酸乙酯、L-乳酸丙酯或L-乳酸丁酯;
步骤(1)中所述醚类溶剂为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与L-乳酸酯之间的摩尔比为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与L-乳酸酯之间的摩尔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升温至25℃后反应时间为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硼氢化钠和中间体I的摩尔比为3:1;氯化锂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中间体II、氢化钠和硫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中间体III、2-甲基-6-乙基苯胺、无水碳酸钠与碘化钠的摩尔比为1.2:1:0.5: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中间体IV和氯乙酰氯的摩尔比1:1.1。

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已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涉及农药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0002] 1952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发现了氯乙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随后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成为典型的酰胺类除草剂代表,其中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是美国和北美等地用量最大的高选择性酰胺类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2-乙基-6-甲基-N-(l’-甲基-2’-甲氧乙基)氯代乙酰苯胺,具有R、S两种构型,其中只有S型异构体为活性物质,具有除草效果。

(S)-异丙甲草胺又称金都尔或精异丙甲草胺,研究表明在相同用量情况下,(S)-异丙甲草胺的活性是异丙甲草胺的1.4-1.6倍。

[0003] 目前,(S)-异丙甲草胺的主要合成方法有3种:(1)外消旋体酶拆分法[Can.J.of Chem.,2006,84(8),1058;《有机化学》(增刊),2005,25,541;US5002606A,1991-03-26]:采用化学或酶动力学方法对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酯进行拆分,然后再进行还原、酰基化、甲基化等得到S-异丙甲草胺;(2)手性源合成法[CN102110346A,CN101367746B]:以手性原料为起始物质的全合成路线,目前有两个发明专利报道了此方法,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是以(D)-乳酸酯为原料,先与对甲苯磺酰氯或甲磺酰氯反应生成(R)-2-(对甲苯磺酰氧基/甲磺酰基)丙酸酯,再与2-甲基-6-乙基苯胺反应得到(S)-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酯,然后还原生成(S)-N-(1’-甲基-2’-羟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再与氯乙酰氯进行酰化反应,最后进行甲基化得到(S)-异丙甲草胺;(3)不对称催化加氢还原法[Adv.Synth.&Cat.,2002,344(1),17;J.of Organometallic Chem.,1975,90(3),353;Tetrahedron Lett.,1990,31(29),4117;Chem.Reviews,2003,103(8),3101;Tetrahedron: Asymmetry,2000,11(7),1469;CN101857612A]:先生成亚胺,然后应用手性催化剂催化加氢生成手性胺,手性催化体系的组成是手性双膦配体与Rh(I)、Ru、Ir等组成的催化体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国外已有此法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国内还是空白。

[0004] 目前报道的这三种合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方法(1)最大难度是拆分酶的制备,很难实现工业化;方法(2)的优点是反应过程无需进行手性拆分,大大降低了成本,但由于使用D-乳酸作为原料,价格贵,生产成本高,同时还存在酰基化选择性、引入离去基团产生废固等问题,总产率仅为50%。

方法(3)的技术难点是亚胺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最核心的技术是手性催化剂的合成,而手性催化剂存在不稳定且昂贵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立体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本发明(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氮气保护下向反应器中加入L-乳酸酯和醚类溶剂,在冰浴条件下(0-5℃)滴加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滴完后在冰浴条件下(0-5℃)反应2h,随后升温至25℃继续反应2-6h;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萃取,水相再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干燥后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分离得到中间体I—(R)-2-氯丙酸酯或(R)-2-溴丙酸酯。

[0009] 步骤(1)中所述L-乳酸酯选自L-乳酸甲酯、L-乳酸乙酯、L-乳酸丙酯或L-乳酸丁酯;所述醚类溶剂为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乙醚;三氯化磷或三溴化磷与L-乳酸酯之间的摩尔比为1:2-3,优选1:2;升温至25℃后反应时间优选为4h。

[0010]
[0011] (2)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硼氢化钠和氯化锂,室温搅拌30min,在冰盐浴下(-10℃~0℃)滴加中间体I,滴完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4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饼水洗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I—(R)-2-氯丙醇或(R)-2-溴丙醇。

[0012] 步骤(2)中硼氢化钠和中间体I的摩尔比为3:1;氯化锂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

[0013]
[0014] (3)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无水四氢呋喃、中间体II和氢化钠,在冰盐浴下(-10℃)滴加硫酸二甲酯,滴完后先在-10~0℃反应1h,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h;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II—(R)-2-氯丙基甲基醚或(R)-2-溴丙基甲基醚。

[0015] 步骤(3)中中间体II、氢化钠和硫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1.2。

[0016]
[0017] (4)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中间体III、2-甲基-6-乙基苯胺、无水碳酸钠和碘化钠,升温至130℃反应3.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加入水和乙酸乙酯,分离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V—(S)-N-(1'-甲基-2'-甲氧基乙
基)-2-甲基-6-乙基苯胺。

[0018] 步骤(4)中中间体III、2-甲基-6-乙基苯胺、无水碳酸钠与碘化钠的摩尔比为1.2:1:0.5:0.1。

[0019]
[0020] (5)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甲苯、中间体IV和适量的三乙胺,在冰盐浴下(-10℃)滴加氯乙酰氯的甲苯溶液,先在-10~0℃下反应3h,随后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留取有机相,有机相依次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得到目标产物—(S)-异丙甲草胺。

[0021] 步骤(5)中中间体IV和氯乙酰氯的摩尔比1:1.1。

[0022]
[0023]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4] 本发明以价廉易得的手性试剂L-乳酸(价格是D-乳酸的五分之一)为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高立体选择性的实现了构型转换,再经过还原和醚化反应得到了手性中间体(2R)-卤代丙基甲基醚,然后与2-甲基-6乙基苯胺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实现手性构型的二次转换,最后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目标产物(S)-异丙甲草胺。

与现有的合成路线相比,本发明具有起始原料价廉易得、原子经济性好、成本低、立体选择性好及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

四、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以手性源合成法制备(S)-异丙甲草胺的合成路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乙醚,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2.74g(0.02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水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体MgSO
4
I—(R)-2-氯丙酸甲酯6.8g,产率为92.9%,ee值为98%。

[0029] 1HNMR(400MHz,CDCl3,δ):4.13(q,1H);3.18(s,3H);1.16(d,3H)。

[0030] 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0mL无水乙醇,硼氢化钠5.64g(0.15mol)和氯化锂6.36g(0.15mol),室温搅拌半小时,冰盐水控温约在-5℃,开始滴加溶于10mL乙醇中的(R)-2-氯丙酸甲酯(6.1g,0.05mol),15min滴加完毕后在0℃反应1h,然后升温到25℃继续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过滤,蒸除溶剂,水洗残余物,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2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II—(R)-2-氯丙醇4.5g,产率为95.7%。

[0031] 1H NMR(400 MHz,CDCl3,δ):5.01(d,1H),3.85-3.74(m,1H),3.49(d,2H),1.12(d, 3H)。

[0032] 3)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R)-2-氯丙醇4.7g(0.05mol)、含量80%的NaH 1.8g(0.06mol),控温在-10℃,搅拌2h后滴加硫酸二甲酯7.56g(0.06mol),先在-10~0℃反应1h,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加入30mL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2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III—(R)-2-氯丙基甲基醚5.1g,产率为94.4%。

[0033] 1H NMR(400 MHz,CDCl3,δ):3.38(s,3H),3.51(m,2H),4.01(m,1H),1.56(d,3H)。

[0034] 4)在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管的2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R)-2-氯丙基甲基醚6.5g(0.06mol)、2-甲基-6-乙基苯胺6.75g(0.05mol)、无水碳酸钠2.65g(0.025mol)和NaI 0.75g(5mmol),加热至130℃搅拌反应3.5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加入50ml水充分搅拌后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3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除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V—(S)-N-(1'-甲基-2'-甲氧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8.5g,产率为82.1%。

[0035] 1H NMR(400MHz,CDCl3,δ):7.01(dd,2H),6.88(t,1H),3.36(m,6H),2.66(q,2H),2 .30(s,3H),1.24(t,3H),1.18(d,3H)。

[0036] 5)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甲苯100mL、(S)-N-(1'-甲基-2'-甲氧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4.15g(0.02mol)、三乙胺5mL,控温在-10℃左右,滴加溶于10mL甲苯中的氯乙酰氯2.5g(0.022mol)的溶液,于-10~0℃下反应3h后升温至室温下继续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3次(3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目标产物—(S)-异丙甲草胺5.1g,产率为90.1%,ee值为92%。

[0037] 1H NMR(400MHz,CDCl3):δ1.14(d,3H),1.25(t,3H),2.23(m,3H),2.56(m,2H),3.2 5(m,3H),3.47(m,1H),3.58(s,2H),3.73(m,1H),4.23(m,1H),7.11(m,1H),7.19(m,1H),7.2 4(m,1H)。

[0038] 实施例2:
[0039]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乙醚,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溴化磷5.4g(0.02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水MgSO
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体4
I—(R)-2-溴丙酸甲酯9.5g,产率为94.8%,ee值为97.6%。

[0040] 1H NMR(400 MHz,CDCl3,δ):4.39(m,1H),3.80(s,3H),1.84(d,3H)。

[0041] 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0mL无水乙醇,硼氢化钠5.64g(0.15mol)和氯化锂6.36g(0.15mol),室温搅拌半小时,冰盐水控温约在-5℃,开始滴加溶于10mL乙醇中的(R)-2-溴丙酸酯(8.35g,0.05mol),15min滴加完毕后在0℃反应1h,然后升温到25℃继续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过滤,蒸除溶剂,水洗残余物,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2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II—(R)-2-溴丙醇6.7g,产率为96.4%。

[0042] 1H NMR(400 MHz,CDCl3,δ):4.28(m,1H),3.71(m,2H),2.19(s,1H),1.62(d,3H)。

[0043] 3)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R)-2-溴丙醇7.0g(0.05mol)、含量80%的NaH 1.8g(0.06mol),控温在-10℃,搅拌2h后滴加硫酸二甲酯7.56g(0.06mol),先在-10~0℃反应1h,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蒸除溶剂,加入30mL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2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体III—(R)-2-溴丙基甲基醚7.2g,产率为94.1%。

[0044] 1H NMR(400 MHz,CDCl3,δ):3.96(m,1H),3.46(m,2H),3.35(s,33H),1.53(d,3H)。

[0045] 4)在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管的2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R)-2-溴丙基甲基醚9.2g(0.06mol)、2-甲基-6-乙基苯胺6.75g(0.05mol)、无水碳酸钠2.65g(0.025mol)和NaI 0.75g(5mmol),加热至130℃搅拌反应3.5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加入50ml水充分搅拌后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3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除溶剂后得到中间体IV—(S)-N-(1'-甲基-2'-甲氧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8.7g,产率为84.0%。

[0046] 5)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甲苯150mL、(S)-N-(1'-甲基-2'-甲氧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8.3g(0.02mol)、三乙胺10mL,控温在-10℃左右,滴加溶于10mL甲苯中的氯乙酰氯5.0g(0.044mol)的溶液,于-10~0℃下反应3h后升温至室温下继续反应3h,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水洗,乙酸乙酯萃取3次(30mL x 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溶剂,减压蒸馏得到目标产物—(S)-异丙甲草胺5.1g,产率为91.9%,ee值为92.5%。

[0047] 实施例3:
[0048]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乙醚,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4.11g(0.03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水
MgSO
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体4
I—(R)-2-氯丙酸甲酯6.6g,产率为95.7%,ee值为98.0%。

[0049] 步骤2)至步骤5)同实施例1,最终得到(S)-异丙甲草胺4.96g,合成反应的总收率为65.1%,ee值为93%。

[0050] 实施例4:
[0051]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乙醚,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5.48g(0.04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水MgSO
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体4
I—(R)-2-氯丙酸甲酯6.6g,产率为90.2%,ee值为98.5%。

[0052] 步骤2)至步骤5)同实施例1,最终得到(S)-异丙甲草胺4.81g,合成反应的总收率为63.5%,ee值为93.2%。

[0053] 实施例5:
[0054]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乙酯7.08g(0.06mol)和30mL乙醚,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2.74g(0.02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水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体
MgSO
4
I—(R)-2-氯丙酸甲酯6.7g,产率为91.5%,ee值为97.5%。

[0055] 步骤2)至步骤5)同实施例1,最终得到(S)-异丙甲草胺5.19g,合成反应的总收率为65.8%,ee值为92.5%。

[0056] 实施例6:
[0057]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四氢呋喃,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4.11g(0.03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三次,无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得中间
水MgSO
4
体I—(R)-2-氯丙酸甲酯5.5g,产率为75.2%,ee值为97.5%。

[0058] 步骤2)至步骤5)同实施例1,最终得到(S)-异丙甲草胺4.98g,合成反应的总收率为65.1%,ee值为92.7%。

[0059] 实施例7:
[0060] 1)在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L-乳酸甲酯6.2g(0.06mol)和30mL 1,4-二氧六环,在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三氯化磷4.11g(0.03mol),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高于5℃,滴加完毕后,在0℃下反应2h后,升温至25℃反应2h,TLC监测反应终点,向反应液中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水洗干燥,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0)
三次,无水MgSO
4
得中间体I—(R)-2-氯丙酸甲酯4.3g,产率为58.8%,ee值为96%。

[0061] 步骤2)至步骤5)同实施例1,最终得到(S)-异丙甲草胺4.26g,合成反应的总收
率为62.4%,ee值为93.6%。

[006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1页
11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78756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