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贵州丹寨扶贫茶园的明前茶近日开始采摘,受到关注的不仅是这里出产的优质明前茶,还有其产业扶贫模式。

丹寨扶贫茶园是万达集团于2018年4月首次在贵州丹寨推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这一模式首倡“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让贫困茶农通过务工劳作,取得劳动收入,实现一对一扶贫。

爱心人士在网络平台上认领一亩扶贫茶园,就可以帮助一名丹赛茶农,并收获茶园一年内出产的精品茶叶。

两年来,丹寨扶贫茶园已经帮助1100多个贫困家庭改善生活。

仅在2019年,扶贫茶园就带动1259人参与茶叶生产,帮助贫困户600户。

万达集团决定在今年扩大茶园运营面积,将扶贫茶园由600亩增加到1000亩,以带动更多周边农户持续就业致富。

(摘选自《丹寨扶贫茶园扩大千亩、扶贫模式引关注》,“人民网”2020年3月31日)材料二:
湖北省红安县,走出过200多位将军的革命老区,在脱贫路上找到了致富“金果果”——红安苕作为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红安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食品企业研发出红薯挂面等产品,建立了红薯、小麦种植基地,和农户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红安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摘选自《培育扶贫产业,帮扶龙头企业》,“人民网”2020年4月8日)材料三:
产业脱贫是解决长期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农民增收的角度,还是脱贫攻坚的布局,都不能只采取同一个模式。

近年来,江西的赣南脐橙,新疆的棉花产业和平里产业,西南地区大力发展的茶叶、药材、高山果蔬产业等,在解决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方面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强调,各地在推动产业扶贫工作中要注重将中央政策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条件有机结合,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低保、医保政策,包括临时救助的综合性保障政策。

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包括饮水安全等问题都要跟进。

张红字表示:“在今年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

继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
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生态脱贫阶段性工作。

同时更要重视研究推进后续的减贫工作。


(摘选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放松》,“人民网”2020年3月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着“认领一亩茶园,扶贫一个茶农”的理念,2018年4月,万达集团首次在贵州丹寨扶贫茶园推出一种产业扶贫新模式。

B. 红安苕是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红安当地食品企业注重研发拳头产品,建立种植基地,红安已形成”龙头企业一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D. 贫困地区既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又要与其它地区联合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脱贫产业可持续。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贵州丹寨和湖北红安都利用了当地的特产资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B. 从2018-2020年,万达集团对丹寨扶贫茶园的持续投入,并采取相关措施,有助于解决周边农户的持续就业问题。

C. 新疆和西南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棉花、干果、药材和高山果蔬等产业解决了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D. 脱贫攻坚工作要持续聚焦”三区三州”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完成好移民脱贫搬迁、教育脱贫和生态脱贫等阶段性工作。

3. 从政府角度,谈谈如何推进扶贫脱贫事业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间
金仁顺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

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

“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

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

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
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

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

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

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

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

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符坚的15万大军。

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

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

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

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

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称为“灵运履”。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

”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

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

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

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

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

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

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谢安40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49岁。

“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

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

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

”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

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

此后常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

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抽圆满,浑若天成。

得李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限定了具体的写作范围,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B. 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和油油的绿意景色低沉,构不成优美的画面,致使作者无法激起写作的冲动。

C. 文中详细交代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有意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谢灵运的出身不凡。

D. 作者不认可谢灵运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但非常欣赏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山水诗的鼻祖。

E. 文章从引用传说到叙述历史名人在此山水间的足迹,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5.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 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
7. 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8. 请参照文中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点评下面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

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

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

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
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

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

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

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

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

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

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

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

”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

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

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性。

B. 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C. 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10.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练就好手艺原因,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叙事清晰,内容连贯。

B. 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捏”“拉”“压”“拈”“弹”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C.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D. 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父母“白头偕老”,作者选取独具时代特色的生活画面来见证时代变迁,以小见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11.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一针一线皆关情”的丰富意蕴。

12.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虞:欺骗
B.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曹:一类人
C. 安得此不详语详:通“祥”,吉祥
D. 黼闻而衔之衔:怀恨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黄经臣胥用事尝与人佣耕
B. 臣之所忧我欲因之梦吴越
C. 居于鄞尝学琵琶于穆操、曹二善才
D. 禾答以事有之慨当以慷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B.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C.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D.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禾有先见之明。

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得到证明。

B. 陈禾忠于职守。

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

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否则,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 陈禾敢于进谏。

拉破了皇帝的衣服,坚持认为要惩处童贯等人。

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遭到诋毁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 陈禾刚正耿直。

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但他不愿在王黼手下任职,宁愿离开也不赴任,因此得罪了王黼等人,最终受到诬陷而获罪。

17.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楚国寺有怀
赵嘏①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人生漂泊,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

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19.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内容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滕王阁序》中王勃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写出了山川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菌和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小明因在外地出差,不能参加恩师七十大寿的庆祝会,发短信祝福语给老师: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张先生获得了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家称号,报社总编辑特意致祝贺信:“张先生台鉴。

值此先生荣获殊荣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C. 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们十分感激他,特地赠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