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
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
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
x
10.6g

168x
10610.6g
= Δ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y
106
y 168

106
(16.8g y)y 13.7g 168
-+= y 8.4g =
38.4g
NaHCO =
?100%=50%16.8g
的分解率 答: 2t 时刻,3NaHCO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50%、偏小。

(6)根据题意,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 符合题意;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 符合题意;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 符合题意。

故答案:ABC
2.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 (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 (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
(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

该研究即可除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找到合适的均相催化剂。

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在高温下不会分解的金属钌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1)图1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 4O )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A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碳
C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的原因是_____,试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

(3)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_____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出化学式)。

②请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用序号作答) a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b .反应过程中,自身的性质不变; c .反应过程中,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答案】3H 2+CO 2
复合催化剂
CH 3OH+H 2O ﹣2 AC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
燃时易发生爆炸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H 2O 2CH 3OH+3O 2点燃
2CO 2+4H 2O a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组成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CH 3OH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
323H +CO CH OH+H O 复合催化剂
,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
x+(13)+(-2)+1x=2 =0,﹣。

②A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A 正确;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 不正确;
C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C 正确;
D 、液化石油气和汽油主要是碳氢类化合物、甲醇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D 不正确。

故选AC 。

(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①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2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 2O 。

②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2
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③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a 正确; b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 不正确; c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c 正确;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d 不正确。

故选ac 。

【点睛】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PM 10)、细颗粒物(PM 2.5)、一氧化碳(CO )和臭氧(O 3)。

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1 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首要
污染物
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PM1068.6455.1363.6359.75
SO2 4.3 2.11 4.1313.32
NO2 1.080.46 1.15 1.1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

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 、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答案】SO 2、NO 2和CO 1~12月,全国PM 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SO 2 其他可再生能源
【解析】 【详解】
(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PM 10)、细颗粒物(PM 2.5)、一氧化碳(CO )和臭氧(O 3),氧化物定义为: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 2、NO 2和CO ;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 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 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 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 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NO+2CO 2CO +N 催化剂
,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5.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 世纪能源”。

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 4和少量N 2,CO 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

充分燃烧1000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 2和SO 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答1 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

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材料2: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个-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I、II、III 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 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最常见的溶剂。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猜测c和d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混合物 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较少,对空气污染小或天然气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甲 AB 22
2CO +H CO+H O 催化剂
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810C H 否
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等的依赖 【解析】 【详解】
(1)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题意可燃冰由水、CH 4和少量N 2、CO 2等物质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2)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较少,对空气污染小或天然气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

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天然气密度小于空气,应将报警装置安放在天然气阀门或灶具的上方,更容易发现天然气的泄露,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甲。

阅读相关材料,可知: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

则有:
A 、使用催化剂通常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 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 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C 选项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环节I 除生成CO 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最常见的溶剂由图可知,该物质应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该物质是水,环节I 即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2CO +H CO+H O 催化剂
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3)观察c 和d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c 分子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c 物质的化学式为810C H ,如图所示c 和d 的分子式相同,但是结构不同,二者不相同的物质,故填否。

(4)“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

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有效降低CO 2造成的温室效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等的依赖。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菠菜豆腐”是我国的传统菜肴,近年来,有关“菠菜豆腐”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钙吸收率方面。

菠菜中富含易溶于水的草酸,若单独吃菠菜,其中的草酸会结合胃内食糜中的部分铁和锌,还能够进入血液,沉淀血液中所含的钙。

而将豆腐与菠菜同食,豆腐中的可溶性钙与菠菜中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CaC 2O 4)沉淀,既能够保护食物中的铁和锌等元素,还能保证人体内的钙不被草酸结合。

因此,豆腐与菠菜同食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搭配。

研究人员以新鲜菠菜和新鲜豆腐为材料,进行了“菠菜豆腐”烹调方法的研究。

(实验1)探究菠菜质量对菜肴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 豆腐/ g 10 10 10 10 10 菠菜/ g 5 10 15 20 25 可溶性钙/总钙
0.364
0.287
0.186
0.125
0.088
(实验2)探究菠菜焯水时间对菜肴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

用100g 豆腐和250g 菠菜(焯水时间不同)制成菜肴,测定每100g“菠菜豆腐”中可溶性钙的质量,结果见下图。

以上研究表明,烹调“菠菜豆腐”时,如能适当减少菠菜的比例,并预先将菠菜焯水,则豆腐中钙的吸收率将会显著提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溶性钙中的“钙”是指_________(“钙单质”或“钙元素”)。

(2)豆腐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

A .维生素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油脂
(3)结合实验1的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焯水后的菠菜制作“菠菜豆腐”,能提高可溶性钙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草酸钙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可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钙元素 C 豆腐质量相同时,菠菜质量越高,可溶性钙含量越少 减少了菠菜中的草酸 CaC 2O 4 CaO + CO↑+ CO 2↑
【解析】
(1)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可溶性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豆腐中富含蛋白质。

(3)根据题给信息,结合实验1的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豆腐质量相同时,菠菜质量越高,可溶性钙含量越少。

(4)用焯水后的菠菜制作“菠菜豆腐”,能提高可溶性钙含量的原因是减少了菠菜中的草酸。

(5)草酸钙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可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O 4 高温
CaO
+ CO↑+ CO 2↑
7.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_____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_____;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_____。

【答案】熔点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解析】
【详解】
(1)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灯丝;故填:熔点;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使灯泡耐用,题干信息中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故填: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 灯所替代;故填: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故答案为(1)熔点;(2)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8.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是你知道金刚石是从何而来的吗?现在有两种观点:①通过探查与实验。

人们认为金刚石是岩石本身具有的游离碳在剧烈上升和发生爆炸的过程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人们也依此成批量的生产人造金刚石。

②我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所有金刚石都是来自红巨星在富氢与高温的条件下,由炭气浓缩而成的。

(1)依据以上两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红巨星上的炭气转化为金刚石的微观实质为
_____。

(2)证明金刚石中含有碳元素的方法是_____。

【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足量纯氧中点燃,检测生成物含有CO2(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人们认为金刚石是岩石本身具有的游离碳在剧烈上升和发生爆炸的过程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自然界中发现的所有金刚石都是来自红巨星在富氢与高温的条件下,由炭气浓缩而成的。

依据以上两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红巨星上的炭气转化为金刚石的微观实质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2)证明金刚石中含有碳元素的方法是在足量纯氧中点燃,检测生成物含有CO2(合理即可)。

9.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有工业用途,但都远比不了铝、铁、铜等主流金属,那为什么它还这么值钱呢?
让我们拿出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每一种元素是否都适合做货币呢?首先,所有的气体元素都可以被排除。

两种液体元素溴和汞也可以被排除,更何况它们都有毒。

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要么气味很臭,要么本身有毒,如硫、磷、砷、硒等,当然也无法使用。

元素周期表最左边的两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以被排除,它们在水里会爆炸,握在手上会灼烧手心。

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人造元素自然也被排除,我们的老祖先根本无法在自然界找到它们。

类似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被挨弃,你总不想因为用钱得癌症吧。

还有一族稀土元素,它们极其相似,难以分离,自然它们也被排除。

过渡元素钛、钒、铬,都不存在天然的游离态,要将它们提取出来需要超级高温,硅、明、铝也类似。

铁、锌、锡、铜和铅容易生锈,铋太脆也无法充当货币而碳在高温下不稳定。

这样就只剩下6种铂系金属和金、银了。

铂系金属也有用作货币的潜质,它们具有金属光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就能找到。

但铂系金属熔点高,难以分离和冶炼,可锻造性差。

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两种“完美”的货币元素:金和银。

它们符合货币的各种要求。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_____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_____和_____。

(3)铝也是一种优良的金属,没有选它作为货币的主要因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_____。

(5)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点石成金”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理由:_____。

【答案】延展性溴汞 4Al+3O2=2Al2O3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详解】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延展性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溴和汞。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组成石头和金的化学元素不同,故“点石成金”不可能实现。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人造金刚石
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金刚石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拿着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光性质。

当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成一点照到金刚石时,金刚石消失了。

人们经过分析,认为金刚石可能被烧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