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哥普特纺织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5期文博堂2)43
域冷哥普特统织艺术
文/丁伟
希腊文Aigyptos(埃及)一词是从阿拉伯文Copt (哥普特)一词演变而来的,在尼罗河流域通用。
古埃及哥普特人被穆斯林统一之前,历史上几经外族占领:希腊托密勒王朝(公元前306-公元前30)
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395)
拜占庭帝国(公元395-619)
波斯帝国(公元619-629)
因此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也几经变迁。
哥普特人原有的艺术风格被同化而荡然无存。
这可从19世纪末期在阿赫米姆(Akhmim)和安提诺(Antinoe)陵墓中出土的文物中看出来。
这些数量众多的服装和织物保存完好。
墓葬场面恢宏,陵墓建在沙漠中不占用耕地,这一点就值得后人借鉴。
法老王朝之后,遗体不再用布缠绕,而是穿衣戴帽,像生前一样,这是葬礼的重大变革°
罗马人的服装(tunic,toga and cloak)被哥普特人采购,从头到脚的穿着一应俱全。
有几块葬礼用的垫毯,双面织造,正反两面图案相同,或许在暗喻:人死后有上天的,也有入地的。
古埃及纺织技术长期处于发育不全的阶段。
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古纺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但可以发现,手工拈纱和纺锤拈纱和纺锤拈纱同时并存,手工纺纱杆的出现更晚,恐怕要到罗马帝国时期。
纺纱之后便是纱线染色,纤维用铝媒染剂浸泡,可以提高吸色率,经化验分析提供了使用染料的宝贵信息。
比如红色染料从埃及的茜草提取,也用胭脂红来替代,甚至后来用印度红蚂虫来替代。
蓝色染料则产于埃及法优姆(Fayum),或进口的印第科靛蓝。
其他的色彩则由红、蓝、棕、黄染料混合而成,但配方不详。
埃及在法老时代用卧式织机,之后在就国王时期采用中近东地区的立式织机。
实际情况是哥普特人使用的立式织机分两部分,经线安装在上下两根经轴之间,打纬向下压,下面的一根经轴卷取织好的织物,这种织机又称为织毯机。
埃及最古老的织机是新国王时期以石块(或砖)加重量的压石织机,又称希腊式织机,可在公元前6-4世纪的希腊陶瓶画上看到。
压石织机可使经线拉得更紧。
虽说立式织机广泛使用,但采用卧式织机的想法没有放弃。
3世纪的时候中国发明的手工提花织
作者简介:丁伟,1939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休。
44
文博堂
3
2019年第5期
机在埃及出现,哥普特人经由波斯引进。
为制作希腊袍服的编织花边,哥普特人发明了
一种特殊工具,卡片式织机。
图1葡萄叶花纹披肩
50.5叹28.5"亚麻经线、麻/毛纬线
滑轮织机织造,3-4世纪
图2带肩的童衣
153,4…x19… 肩部 8^x5i/2 袖 6”仗2"
羊毛加刺绣,11世纪
这一点不太明确,埃及织匠是直接在织机上随 意发挥织出图样,还是按底稿勾线来织造。
发现二
片埃及纸莎草,一片在都灵,另一片在柏林•,纸上的 纹样与织物上的极为相似,由此可见这就是花样底
稿,但就此而说明哥普特织匠不按图织造,下这个 结论为时尚早。
墓碑中发现的衣服只是局部装饰,主要有三种
构成方式:狭长的带子称为paragauds ,方形式椭圆 形纹样tabulae,还有一种clavi 针头纹样,圆形纹一
般装饰在希腊式袍服下摆,或绣或织。
稍后采用染
色羊毛纱线,布面上有结节点,增强了织物牢度, 《葡萄叶花纹披肩》现存卢浮宫,装饰部位只是复盖
织物的一部分,还有用织毯法回梭二次加工完成大
面积的织纹。
总的来看哥普特纺织艺术的发展是有迹可循
的,虽说有些织物的起始年代难以断定。
这是由于 缺失织造方面的相关资料,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织
造方法不详”。
由于文物遗址年代久远,且相继居
住过异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教徒,势必对考证出 土文物的归居难以分清,甚至对于是否是哥普特人
的织造技术这种起码的问题都存疑。
这种哥普特 人原住民发明的织造技术完成于7世纪,亦说9世
纪,现在普遍认同完成于12世纪。
2至12世纪哥普 特织物的分类,通过实物比较,尤其是锯齿状般的 纹样外沿来判断,也可以按织造方法、装饰风格来 归类,但仍有好多织物难以确定生产年代。
有些被认为最古老的带有哥普特人血缘关系
的织品,其自然的写实风格,倒是比较符合希腊人 的风格,例如《鱼》挂毯,现存里昂织物博物馆。
生 产了许多件,在卢浮宫和里昂都能见到类似的残 片。
这条《鱼》挂毯唤起了庞贝城富人对彩色壁画、 北非人对彩色镶嵌画的嗜好。
阴影的处理使视觉
效果很醒目,有15种细微的层次。
从技术上来看,
很好地图解了一种称为(Gneco-Roman)希腊罗马织 造法。
采用混色羊毛纬纱、叙利亚发明的,产生层 次丰富的三维立体效果。
这种技术扩散到地中海
• ”嫌忿洞
•
2019年第5期
文博堂
2>
45
西岸,擅长表现纹样真实感。
图3《鱼》
54""'x 34""羊毛挂毯2-3世纪
Abegg 基金会藏品《狂奔的野猪》挂毯,刻画生 动。
类似的作品必须提到著名的《妇人头像》,现存
Detrot 艺术研究所,是哥普特人织造法的初期作品,
卷发、高鼻、嘴唇的描画都与罗马绘画、特别是罗马 镶嵌画相似。
图4《妇女头像》
6吹严混色羊毛挂毯2-4世纪
图5《狂奔的野猪》
3说吹10“”毛纬麻经织毯,4世纪
•门躲弦询
•
46文博堂
22019年第5期
图6织带.BACCHIC织造工艺麻毛,滑轮织机织造,5世纪后期
这一时期埃及是罗马帝国的领土,纹样设计要服从国家的要求,同时也给设计师提供了表达个性
的机会。
一开始题材都是希腊神话,翻“衷”图解神
话故事,常见的题材是阿弗洛狄特爱神和狄俄尼索
斯酒神的故事。
与希腊罗马文化有关。
埃及设计
师慢慢地将爱神演化成奥西里斯(古埃及冥神和鬼
判),酒神演化成伊希斯(埃及生育女神),狩猎场景
中出现埃及常见的长方形墓室,加上水草和小天
使,中间穿插动物和花丛。
图7《萨宾娜披肩》
55你43'“平布羊毛织锦
滑轮织机织造,埃及安提诺,6世纪
《萨宾娜披肩》发祥于安提诺,6世纪尼罗河流域特色的织物。
有几处奇怪的地方。
比如,人物形
象似中世纪的湿壁画(弗莱斯科)和浅浮雕,几个泳
者形象和动作都很雷同,在呼唤埃及托密勒王。
经
考证这件作品是哥普特原创风格和其他艺术风格
相结合的产物。
披肩中间部分,又在宣扬基督教故
事:希腊神话达佛涅女神化身为月桂树,为避太阳
神阿波罗追缉。
巧妙地将埃及、希腊和基督教神话
融为一体。
为了抵御神的明枪暗箭,山林水泽中的
仙女手持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掌心中有一只眼睛,
这种手势表示保佑,明明白白告诉人们,古埃及法•门緊弦询
•
2019年第5期
文博堂
2)
47
老显身,手持生命之符安可(上部为一圆环形十字,
古埃及人象征生命)保佑人们永生。
图8安可(圆环十字纹)麻织物残片
11"牧8“"'混色羊毛织毯
上埃及(Akhmim)出土, 4-5世纪
“安可”这个象征生命的十字形符号,在法老时
代随处可见,在哥普特人手工织物中经常出现。
这 个十字符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基督十字架,象征永生
不死的理念,因演变为月桂树中的达佛涅女神而更 加清晰,人死后其灵魂会在阴间生活。
为了突出希腊风格,人物装束都是希腊式样:
裸体、月桂树、希腊帽、绑腿靴。
织匠用二次回梭织
法来刻画服饰和人物。
这种织法方兴未艾,在阿拉
伯占领埃及之后更为普遍。
艾伯特(Albert Gayet) 在安提诺发现的一块织物是希腊袍上的饰物,表现 这种织法已很娴熟。
经比较研究,此图与希腊陶罐
上的线描图相类似。
故事是希腊神话,大力神赫拉
克勒斯追逐美女Nymph ,那咯索斯自恋水中倒影化 身为水仙花。
图9《爱胎告知恭喜、恭喜》
10"x9"麻布、彩色丝线刺绣,圆形。
希腊长袍服饰局部,7-8世纪
图10《神话场景挂毯》大力神追求仙女
滑轮织机织造,4-6世纪
公兀451年加尔斯顿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 )
之后,突破基督教题材一统的倾向。
埃及人以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家的水平来移植处于复兴时期 的希腊神话题材,同时用独特的方式处理宗教题 材,用哥普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不少异教徒的题
材,丰富了基督教的意义。
例如,将圣母与子这一
•门淼磁绸
•
2019年第5期48文博堂
题材,画成三圣人:圣Pachomius、圣Macarius和圣
Anthony o远远超过原有的含义。
与其用符号式的
形象,宁可用世俗化的人物来代替。
于是出现三角
形的脸,圆圆的眼睛,身姿也极夸张。
织物不再用
立体阴影刻画人物,而是考虑色彩的对比效果.
6世纪养蚕业引入拜占庭帝国,这是地中海地
区纺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此之前,生丝经波斯
从中国进口。
波斯人将丝织成衣料投放市场,哥普
特织物有不少受其影响,随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自
己的养蚕业,在希腊建丝织厂,拥有了丝绸生产的
自主权。
埃及亚历山大生产一种棕红色底纹织物。
先知约拿从鲸口逃生,毛圈法织造,9世纪。
7世纪埃及处于阿拉伯穆斯林统治时期,又面
临异族文化挑战。
穆斯林接管亚历山大官办织造厂,即埃及唯一的织造厂。
接着调整纺织工业布局,迁厂至新的首都开罗和丁尼斯(Tinnis)等地。
哥普特人织匠在这些工厂中工作,被逼织造伊斯兰教纹织物。
后来又遵穆罕默德教规,批评丝绸衣服奢侈,官方转向生产亚麻织物,限制了丝绸纹织物的生产.服饰从简,时间一久丝绸被其他织物替代。
图12《奔狮方格纹锦》
圆形头像点缀四边
8"x7'®'麻羊毛,滑轮织机织造,7世纪
图13《骑士圆形、丝毛织锦》
直径7'曲,9世纪
图"《四天使团纹锦》直径3诃”毛、麻织锦滑轮织机织造,7世纪
纺织业的巨大变动,织物纹样一律禁用宗教神话人物。
这一条戒律又得到拜占庭帝国内东正教
的拥护而更为严厉。
穆斯林彻底抛弃了已普及的
基督教纹样。
从此哥普特的纹样与从前相比,大相•“嫌越润
•
2019年第5期
文博堂
9”
49
径庭,尽是阿拉伯精细的格子和线条,尤其图隆王 朝(868-905),哥普特的织锦满是阿拉伯式样几何图
案,八瓣莲纹,排列报规整,可在开罗图隆清真寺内 见到。
图44几何图案方框
毛、麻交织织锦,7世纪
在哥普特式大袍的麻毛织锦中尚有一些clavi
和0rbiculi 纹样。
穆斯林采取强制措施.打压日益 壮大的基督教势力。
但其自身的尊荣也不怎么
样。
圣人先贤都画成了几何形,这块长袍的纹样显 而易见,重重叠叠的线条,肢体失调的舞人。
用滑
轮投梭织机织造,大施技巧,用密集的线条美化人 物脸部,许多曲曲折折的斜线,似用双梭织机织造。
图15丝毛《舞人》织锦
101/4/,x101,4w 12 世纪
上埃及地区panopolist 阿赫米姆)
真丝织锦纹样打破了单调的模式,稍有改观。
题材是老的,但置于环形或菱形中,既有竖线又有
横线,符合表达kufic 的设想,出现在哥普特人的服
饰上,虽说有点不伦不类。
在上埃及法优姆(Fa-
yum )的官办织厂,专门生产这种tiraza 纹样,保留着 哥普特人的传统,具有进化意义。
20世纪开始埃及已能生产棉布,此前从印度进 口。
光阴任冉,到20世纪土著哥普特人的纺织艺术 销声匿迹。
•江勲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