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遥远的绝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远的绝响
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不以直接的现实目的为宗旨,而以人类的精神满足为目标。
人类从艺术中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
晋风骨之美,难以言表,那个被誉为黑暗的时代,也有太阳。
慕晋之风度,念旧识之古意,伴文字之刀光剑影,赏书卷之云起风清。
我以浅薄之见简析余秋雨的散文《遥远的绝响》。
该散文,短小精悍,灵活自由,文情并茂,具形式美与容美于一身。
西方形式主义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性建构,是一种技巧性的活动,因此文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把手段看成它唯一的主角。
形式主义理论强调语言性技巧性的重要性。
那么,我先从语言之美,技巧之灵,浅析此文。
作者在文章开始便写道:“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
岂止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逼视,不敢谛听。
有时,我怀疑他们是否真地存在过。
如果不予怀疑,那么我就必须怀疑其他许多时代的许多人物。
”开篇设置悬念,并不点明描写对象,还运用悖论法,即质疑所述时代的存在以突出其与众不同,甚至以大量篇幅描绘作者心底的敬畏来突出那个时代的崇高。
紧接着,作者以名人的评价正面衬托其特性:连历代语
言学家赠送给它的词汇都少不了一个“风”字: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确实,那是一阵怪异的风。
这也运用了新批评理论的操作方法——力,反复。
自此,正式揭开了晋风骨的面纱。
描写那一段乱世,作者先运用了优美的排比句,以描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时代,比喻、对比、排比、反复、对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汉语特有的声调节奏、叠字叠句,交错使用,句式富于变化,音义兼美。
作者使用现实可感的物体将我们的思考代入,仿佛那个年代的一切清晰可触。
例如,在描写晋乱象时,作者写到:“像骤然挣脱了条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摇晃起来。
”以绳索为喻,深入浅出,笔简意丰。
而描写登的啸声时,写到“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一种难以想象的音乐突然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间。
”并没有用指称性语言,而是文字陌生化。
语言美是众多散文的共性在此不加赘述,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写作技巧的使用,诠释了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对文字技巧性的重视。
作者以缓缓的笔墨开始了对那一段历史的叙述,结构富有动态化,不断发展变化,其中不变的是情——对晋名士阮籍与嵇康的赞颂。
而这些材料不是简单地堆砌,却是有在联系的立体化的结构,灵活而又集中,随意而又拘谨,在不经意中见法度,在自由中见规矩。
所谓知人论世,无论是阮籍
还是嵇康,都是对时代的反应。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所认为的形式与容的适当统一,影响了后人的审美评价,深化了文艺创作中主旨意蕴的思考。
然也,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西方形式主义理论所认同的形式至上,我更倾向于中国艺术理论中孔子的文质彬彬说和王夫之对其的深化即哲学美学。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基于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认识,从个人修养的社会功用甚至生活态度都包括在与体现文学艺术的价值,对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章容上,作者欲扬先抑,以大量笔墨渲染了晋时期的黑暗之乱,那个时代,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
通过罗列的死去的名士,展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与门阀制度的残酷。
玩弄权术,争名逐利,政治阴谋,导致了多少惨案?那群道貌岸然的政治家,惧怕那些名士,惧怕他们的思想,惧怕他们为敌人效力,于是残忍杀害。
这多么地令人心痛,智慧应该是全人类所追崇的美,那些政治集团没有人文主义,甚至没有善良。
相比之下,那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的独特的人生风,便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也成就了这遥远的绝响。
孟子的充实即为美说,将精神美视为至善,吾善养浩然
正气,知言养气。
《遥远的绝响》中的主要人物则体现了这种精神之美。
先说说阮籍,他悲哀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竖子我将它理解为晋之人。
他在心痛,茫茫九州,到处都是为争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疮痍,但究竟有那几个时代出现了真正的英雄呢?既然没有英雄,世间又为什么如此热闹?也许,正因为没有英雄,世间才如此热闹的吧?少年时期便有着自己对时代的伤痛,反思,理解,悲哀,这份心性多么难能可贵。
而他的大人说,更是直指时代的伤疤,将那些束身修行、足履绳墨的君子讽刺的体无完肤。
他把躬行礼法而又自以为是的君子比作寄生在裤裆缝里的虱子。
这等辛辣讽刺批驳,这等不顾权贵压迫,这等潇洒,不能不让人点个赞啊!
他以生命的名义追寻自由与自主,超前的思想,对官场的洒脱,真的与那个时代有些脱节。
更令人差异的是,他竟然又当起了官,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辞官之后,又堂而皇之纯粹是为仓库里的那几斛酒来做军职。
这些职务凸显了他的精明头脑与洒脱性情,与那些效率低下、品质恶劣的当权者形成鲜明对比。
阮籍最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
不得不说,在一个被礼教禁锢了的时代,敢于反抗,敢于逆流而行,实在是勇者。
我们时代同样需要敢于向权威说不的人。
最令人感动的是阮籍为了一位不认识的才女吊唁,这眼泪,不是
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
生命何其珍贵,何其伟大。
反观当今社会,药家鑫、马加爵、启明触犯众怒,都是源于对生命冷漠。
千百年的中国总是为逝去的亲人而哭,为周边相关而哭,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尽致。
他不顾别人对自己动机的质疑,不管后果,这种悲哭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吧!他当时小有名气,却丝毫不在意。
阮籍如此干脆地扯断了一根根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他当然也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在母亲去世时依然淡定下棋,并不是因为他不孝,而是因为他恨透了借礼教借等级抹灭人性,加强专制的制度。
他的洒脱恣意,潇洒自由,爱恨分明,甚至他的白眼,对生命本真的追求都是人类美的共同追求,我将这上升为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提到阮籍,不得不说说嵇康——我心中最钦佩的一等人物。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他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
这个人生境界的基本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这与庄子的自然美追求相得益彰,无为、无知、无欲,反对世俗污浊,追求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一个稀世的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铁!没有人要他打,只是自愿;也没有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
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伶仃的隐士们相比,与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们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
这棵岩岩孤松,这座巍峨玉山正在打铁,强劲的肌肉,愉悦的吆喝,炉火熊熊,锤声铿锵。
他至情至性,在自然的生活,享受乡间体力劳动的心悦,却无比珍惜友情与亲情。
这份情心照不宣,浓郁而几近淡薄。
这也是他无法容忍山涛、吕巽的原因,因为重视,所以不得有人格上的瑕疵。
他蔑视权贵,当钟会以宏大场面拜访,即使有当权者的撑腰,但如不了嵇叔夜的眼。
有钱如何?有权又如何?谁也阻止不了我的追求。
嵇康之死却只能令人寒心!冤案的构建十分容易,很快都能扩大到世人皆知,小人钟会谗言,当权者对其才能的嫉恨,都使嵇康必死。
性格刚烈且才貌双全,也许死才是他的宿命。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广陵散毕,万世绝殇。
三十九岁的叔夜,从容赴死。
从作者的写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为什么这个时代、这批人物、这些绝响,老是让我们割舍不下?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作了某种悲
剧性的人格奠基。
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
在他们的血统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传代者,但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他们的精神酷刑中开始屹然自立。
在嵇康、阮籍去世之后的百年间,大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大诗人渊明相继出现,二百年后,大文论家勰、钟嵘也相继诞生,如果把视野再拓宽一点,这期间,化学家洪、天文学家兼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等大科学家也一一涌现,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几乎都称得上是开天辟地的巨匠。
晋名士们的焦灼挣扎,为后世开拓了一方文化秘土。
他们的精神也好,文化积淀也罢,都是不可泯灭的。
我很庆幸我读了《遥远的绝响》,我很庆幸我爱上了晋风骨,这是心灵的启迪。
在我心里,无论是形式还是容,亦或是人物,《遥远的绝响》都是一篇美文。
他把散乱的人物和事件构造成一体,突出了对晋人物的敬佩,对那一段文化的崇拜。
而现实是,当文明的成果逐代繁衍之后,当年精神开拓者们的奇异形象却难以复见。
嵇康、阮籍他们在后代眼中越来越显得陌生和乖戾,陌生得像非人,乖戾得像神怪。
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落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晋文化不应该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