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记者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第10期 / 总第404期
49
Column
社
会经济和文化的薄弱环节在乡村,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明确未来的乡村应该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求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四力”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新时代新闻记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乡村振兴应当成为新闻记者的重要课题。
由于新闻记者是做关于人的工作的,就乡村振兴这一视域而言,新闻记者可在基层社会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
独特作用。
一、新闻记者应当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推动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迁,面对乡村治理的困境,新闻记者可通过传播先进基层治理经验来推动乡村社会治理。
首先,新闻记者要
浅论新闻记者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楚 亮
决战脱贫攻坚 逐梦全面小康
全 国 地 市 媒 体 在 行 动重大主题征文
克拉玛依日报社特约
社长、总编辑唐跃培
3.人才匮乏、技术缺失。
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缺少满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介开发、生产、维护、运营相关人才。
临沧融媒体新闻社现有事业编制是20年前核定给临沧日报社和临沧市广播电视台的事业编制。
目前,临沧融媒体新闻社已经从过去只有《临沧日报》、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两个媒体平台扩展为现在的14个媒体平台,不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才质量都难于满足媒体发展需要,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开发、程序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人才技术严重缺乏。
五、临沧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1.坚持事业属性,争取更大人力支持。
市级主流媒体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坚持公益事业的属性,要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给予人力资源政策支持,适当增加事业人员编制。
2.坚持政府“输血”和平台“造血”双管齐下。
资金支持不足是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保证市级媒体运转的基本开支,使其运营无后顾之忧,能专心于内容生产。
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媒体自身包括涉媒经营等“造血”功能,使市级媒体实现价值提升和资源变现,提高整体实力。
3.创造条件,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新媒体需要既精通数字互联网通信技术、又懂内容生产的复
合型人才。
在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专多能的新闻采编队伍、融媒体智能化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4.建立激励机制,出台考核激励政策。
制定出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措施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让新闻媒体真正实起来强起来。
(作者为临沧融媒体新闻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50
2020第10期 / 总第404期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在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这一主线要贯穿新闻记者工作的始终。
其次,新闻记者还要深入寻常百姓家,为老百姓发声,守望百姓甘甜困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再次,新闻记者要善于总结和传播诸如上虞新乡贤文化、枫桥经验等优秀基层治理样本,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更好地引导和服务村民完善乡村社会治理。
前些年,四川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部书记吴传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还创造了一套务实管用的社会治理模式。
达州日报社记者何南观经过跟踪调查走访,采写了报告文学《吴传全和他的乡亲们》,总结出花石岩村社会治理“5个机制”模式。
一是以院坝长为纽带的网格化联系机制,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摩擦,由院坝长出面调停,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二是办事不出村便民服务机制,设置4名代办员,大事小事有专人帮着跑路;三是以民风民德为核心的教育机制,长年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村开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讲座;四是参与式治村机制,提高全体党员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五是群众式述评机制,党员干部称职与否由村民说了算。
“5个机制”模式虽然简单,却很管用。
《吴传全和他的乡亲们》在《达州日报》刊登后,许多乡镇闻讯后专门组队前往考察借鉴,“5个机制”在达州更多乡村得到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
《吴传全和他的乡亲们》一文也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报刊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二、新闻记者应当成为乡村文明体系的建设者
振兴乡村,文明先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体系建设就是乡村振兴之魂。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不断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的精气神,能够增强农民的凝聚力,能够孕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为亿万农民带来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大新闻记者应该发挥职业优势,推动重构乡风文明体系。
首先,新闻记者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村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
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同年,达州日报社旗下媒体联合推出“家庭家教家风 寻访达州文明家庭故事”系列报道,采写刊登了一系列反映乡村良好家教家风的精品稿件,比如:《母亲临终留下家训:遇到困难一定要相互帮扶》《孝敬老人严教子孙良好家教家风熏陶出人大研究生》《小时候我们都被老妈揪过》等稿件,分别反映了互帮互助、孝敬老人、勤俭持家、不贪占便宜的文明传承。
这些稿件在广大乡村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许多读者纷纷留言:“我的父母从小也是这么教我们的,真的是终身受益啊!”“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戒骄戒躁,更不能去贪占便宜。
”“先做人再做事,一个人要向善向上,要尽孝心。
”“勤俭持家是永远不能丢掉的传家宝。
”
其次,新闻记者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尤其是要宣传摒弃传统乡村文化中重男轻女、大操大办的丧葬习俗等糟粕,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乡村文化,通过培育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以及淳朴的民风来构建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直以来,达州市宣汉县一些边远乡镇存在大操大办的陋习,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孩子升学、家人过生、乔迁新居、久病康复等等,都要大摆宴席,周边邻里都要“随份子钱”,份子钱少了还抹不开面子。
甚至在春节前,大家集中摆宴席,有的人家一天就要跑五六个地方,钱不够还得到处借钱赴宴席。
达州日报社每年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都会持续关注当地大操大办的风气。
经过媒体呼吁,当地大操大办的风气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该县将“部分群众巧立名目大操大办宴席,浪费现象严重”纳入2020年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
宣汉县许多乡村都将“不铺张浪费,红白喜事一切简办,并按程序申报”等禁止大操大办的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有效制止“滥办酒席”不正之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勠力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需要新闻记者发挥意识形态统领作用,将目光更多聚集在乡村,增强脚力,深入扎根乡村生活;增强眼力,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脑力,运用历史思维传递乡村情感共鸣;增强笔力,用真情真意讲好乡村故事;
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思想之魂。
(作者单位:达州日报社)
决战脱贫攻坚 逐梦全面小康
全 国 地 市 媒 体 在 行 动重大主题征文
克拉玛依日报社特约
社长、总编辑唐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