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配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动
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
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
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及并
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四肢骨
折后的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
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不连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59-02
四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骨不连,当患者出现骨不连,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以往在对四肢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外固定加压法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患者的骨不连十分容易复发[2]。
本次研究就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40例,对不
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后出现
骨不连的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骨不连临床诊断标准,同时经相关检查证实为骨不连。
对精神异常,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排除。
按照随机分配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1~55岁,
平均(43.6±4.8)岁,病程1~2年,平均(1.2±0.3)年。
其中包括8例肱骨骨不连患者,6例股骨骨不连患者,6例胫骨骨不连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3~53岁,平均(44.1±4.2)岁,病程1~2年,平均(1.3±0.2)年。
其中包括9例肱骨骨不连患者,8例股骨骨不连患者,3例胫骨骨不连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行常规X线片检查。
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于患者骨折处开一切口,长度10~15cm,剥离阔筋膜,骨外侧肌等,探及患者骨
不连处,取出原有内固定物,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处理硬化骨。
后将加压钢板放置于骨折断
端的张力侧,对远近端选用合适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远端置入螺钉数量为4枚,近端数量
相同,后行常规加压螺旋与植骨。
于患者发生骨不连处,采用患者自身的骼骨进行移植,如
患者所需的骨量过大,则可在自体骼骨中混入部分人工骨。
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
定治疗。
术前检查,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手术切口同对照组。
在探及患者骨不连处后,取出原有内固定物,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取出硬化骨,在患者骨不连处,骨膜于周围肌肉,
以及骨膜下骨上附着,于骨干皮质外侧,将骨片凿下,将骨折端出现硬化的髓腔打通,采用
扩髓髓内钉进行扩髓,待直径比原有髓内钉直径大2~3cm后,采用导针进行穿引,将髓内钉
置入,同时拧入近端锁定,在透视下拧入远端锁定。
后行常规人工植骨以及骨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用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
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3 讨论
骨不连是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术
后感染,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骨折稳定不足,以及骨折端发生分离等。
从广义上看,在对骨
不连进行治疗时,计划包括了对患者局部生物学行为进行改善,以及对其机械稳定性进行强化。
前者包括了对骨折术后出现的感染灶进行去除,开展骨髓移植,骨移植等;后者包括了
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架,髓内钉固定治疗时,开放骨折,不愈合,以
及动脉受损为其绝对适应证,神经损伤,多发伤,不合作患者,近端肱骨骨折,以及病理性
骨折等为其相对适应证。
幼儿长骨骨折,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等为其禁忌证,不能采用
髓内钉固定治疗[4]。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该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点为
术野佳,操作简单,但存在的不足为: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大,且手术造成的切口较大,术后恢复速度慢。
同时该种手术方式需要在骨折端的外侧进行钢板固定,使患者进行关节弯
曲时,应力较大,且随着患者机体的恢复,骨折的逐渐吸收,钢板所具有的固定作用就会逐
渐减弱,在患者的骨折愈合后期,很容易导致应力遮挡效应的出现,进而使骨折再次发生。
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理应力则更为良好,对于骨折断端骨痴的
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该手术方式的固定位置在股骨中线,所承受的弯曲应力较小,在手
术过程中,扩髓操作可使髓内钉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增大,使骨折端的固定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使内固定强度得以提高,另外扩髓操作所产生的骨屑,作为植骨材料效果良好,能够对
骨再生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扩髓操作可使骨组织释放各种创伤修复因子,对于骨折的愈合可
起到促进作用。
扩髓操作虽然会对髓内血运造成一定破坏,但很快可得以恢复。
本次的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
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
对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这也和
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伟,艾尔肯?阿木冬,李璐兵,等.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09(26): 1667-1670.
[2]贺永祥,谢斌.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临床分析[J]. 吉林医
学,2014,02(31):326-327.
[3]姚圣,胡胜平.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患者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 现代养
生,2014,16(19):65-66.
[4]唐华军,胡孔和,刘建平,等.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6,03(21):519-520.
[5]彭志明. 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效果观察[J]. 哈尔滨医
药,2016,04(29):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