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作业1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3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基础巩固
1.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消亡。
这说明( )
A.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没有联系
B.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C.联系不仅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事物内部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联系
解析: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材料表明,由于生存条件的变化,事物联系的状态也随之变化,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D
3.《淮南子》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这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答案:C
4.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把两门甚至几门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建立综合性学科,产生了边缘学科、横断学科、模糊学科等。
数学向生物学、社会科学渗透,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
材料表明( )
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B.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与规律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答案:A
5.联系具有多样性。
下列属于联系的表现形式的有(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④“8”与生意兴旺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6.中国北方是世界上黄土最多的地区之一,黄土来自何方、尘土与沙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激辩的话题。
一项最新的研究首次表明,中国北方的沙尘与黄河相关。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北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黄河流域的演变控制着中国北方大规模的尘土沉积和沙子的形成。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世界上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意识
②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④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北方的沙尘与黄河相关,揭示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论是沙尘与黄河的关系还是人们揭示的联系,这些联系都具有客观性,①②正确。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③是错误的。
④说法错误,不选。
答案:A
7.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只注重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考查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是片面的,既要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不利条件。
答案:D
8.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
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中创造联系、③中主观联系说法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能力提升
9.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这提醒人们要分清(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D.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解析:诗句说明了“萤非火、露非珠”,提醒人们要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故选C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漫画《中“头彩”》意在讽刺某些人( )
中“头彩”
A.否认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把主观联系当成客观联系
C.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把人为事物的联系当成客观事物联系
解析:漫画中这个人头上“挂彩”,想当然地认为买彩票也能中奖,这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客观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B
11.受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少人认为“8”意味着“发”而对其偏爱有加,认为“4”意味着“死”而对其有所避忌,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从联系的观点看,这是因为( ) A.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不可能独立于联系之外而孤立存在
B.联系具有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联系具有多样性,间接联系对事物的影响是暂时的
D.联系具有必然性,人类活动不能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少人认为“8”意味着“发”,“4”意味着“死”,这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B项当选。
答案:B
12.(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八戒王国”是一家生产高端生态猪肉的品牌公司,其以互联网+养殖场+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即用户通过线上领养猪仔,委托平台线下代养,双方合作,共同养殖,实现了农牧产品生产源头与终端消费的直接对接,构建一个互联网养殖圈,推动了中国传统养猪模式的改变。
这启示我们(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我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前提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的条件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并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意识是主观的所以不能够成为联系的前提,故①②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选D项。
答案:D
13.《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说明( ) A.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
B.事物内部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治道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D.大学之道是由德、民、善几个要素构成的
解析:《大学》中的这句话是强调“治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故应选C项。
答案:C
14.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解析:本题是对联系知识的考查,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
认为联系具有主观性是错误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正是由于改变了联系的条件,使联系具有了多样性。
答案:A
15.(2019年山西太原1月联考)2017年11月21日,从北京飞往芝加哥的海航HU497航班,经过近12小时飞行后成功降落。
飞机所用的航空燃料,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生物航空煤油。
其原料来自餐饮废油,俗称“地沟油”。
该航班的成功降落,是国内首次从“地沟油”炼化燃料实现跨洋飞行。
“地沟油”再利用表明( )
①事物在不同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完全相同
②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特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④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属性,克服不利联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
“地沟油”再利用表明事物在不同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完全相同,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特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②符合题意;事物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③错误;人们要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④错误。
故选A项。
答案:A
16.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反映了人与互联网的关系,从哲学上看,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与互联网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的
B.人与互联网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
C.人与互联网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与互联网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网购是物联网的表现,反映了人与互联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客观性。
A项正确,B项中的“主观的”,C、D两项中的“自在事物联系”均是错误的。
答案:A
17.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把斯班瑟的“不成功”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这就是弗雷成功的经验。
“合适的地方”就是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弗雷发明不干胶记事贴的过程,启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创新应用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
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
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
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给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联系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
解答本题,说明观点具有合理性,主要应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角度说明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传承古代法治思想。
答案: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一些古代法治思想对今天建设法治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联系具有客观性。
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古代法治思想中有精华和糟粕,我们在传承古代法治思想时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建设法治中国要发挥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反对主观臆造联系,生搬硬套。
19.(2019年河北承德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恶劣的生态环境曾是当地农牧民贫困的根源和北京风沙病痛的源头。
30多年来,库布其人通过政府间、产业间、民间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尊重、顺应沙漠,形成了荒漠化治理的“库布其模式”,实现了防沙治沙和农民增收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在2017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被写入联合国宣言,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加以说明。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把握联系的特征有哪些,然后与材料一一对应作答。
库布其人通过政府间、
产业间、民间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可考虑联系具有多样性;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可考虑联系具有普遍性;尊重、顺应沙漠,形成了沙漠化治理的“库布其模式”,实现了防沙治沙和农民增收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可考虑联系具有多样性。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该模式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实现了防沙治沙和农民增收双赢。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
该模式尊重、顺应沙漠,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该模式推进政府间、产业间、民间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20.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任务艰巨。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逐步收紧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去产能化、去库存化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从广东、浙江等地的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除了外需不足,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创新技术相对不足,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因素制约外,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和流通成本上升明显。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观点,正确认识我国GDP增长率下行压力大的问题。
解析:设问要求运用联系的多样性观点,正确认识我国GDP增长率下行压力大的问题。
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分别从我国经济的表面和近期、从本质和长远角度看,既要看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同时又要重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由于近年来,外需不足,产能过剩,创新技术相对不足,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GDP增长率下行压力。
从表面和近期上看,我国经济从高增长转为中高速,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从本质和长远看,如果我们能在注重我国经济发展客观条件的同时又恰当运用主观条件,在认识我国经济不利条件的同时又重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且加快我国经济
结构深度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我国的GDP不仅在增速上保持中高速度完全可能,而且在质量上会更好,坏事也许会变为好事。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