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2.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答案】C
【解析】
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
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本题中蒸发溶剂,溶质会析出,始终保持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
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
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
B、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故二者都是全部溶解,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相等,错误;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故选C。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P 点表示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 .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 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为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溶解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 点表示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 ,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Q 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 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 、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0040g g g
×100%≈28.6%,选项错误; C 、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
D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8.物质a 、b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60℃时,a 、b 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 、b 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B .80℃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在37℃时,将30g 的a 物质投入50g 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 .将80℃的等质量的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60℃时,a 、b 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 、b 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
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饱和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7℃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5g,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
D、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温是否有结晶析出以及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9.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分别将 t1℃时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
D.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

故选B。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2℃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1℃升高到t 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t 1℃时,100g 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 、c 的质量相等
D .t 2℃时,等质量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 、在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 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 不正确;
B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1℃升高到t 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故B 不正确;
C 、t 1℃时,100g 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 、c 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 不正确;
D 、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 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 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 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
11.t ℃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仍为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变小
C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断运动,错误,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正确,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但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故选B
1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

故选D。

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没有的指定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A错误;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则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错误;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C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15.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
A.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大,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不一定变小,选项A错误;
B.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B正确;
C.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选项C错误;
D.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如果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D错误。

故选B。

16.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
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

故选C。

考点:溶解度
17.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80
B.20℃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
C.升温可使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20℃时,A 析出固体最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此选项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此选项正确;.
C、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可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8.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
20g
×100%
≈16.7%,20%错误,故选项错误;
120g
B、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甲,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溶液的质量=
10g+50g=60g,8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正确,因为降温后甲的质量分数变小,乙的不变,但还是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减少,乙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乙>甲,甲>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答案】A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
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的质量分数,C 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
为饱和,正确;
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故选A。

20.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
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
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B
C.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D.t2℃时,将50gA放入50g水中,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答案】C
【解析】
【详解】
A、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后,因没有确定是否为饱和,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
故选项错误;
C 、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B>C ,故此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故选项正确;
D 、t 2℃时,A 的溶解度为50克,将50gA 放入50g 水中,只能溶解25克,得到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 =1: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2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故2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C 、由图可知,40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 ,故40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 100100g 40g
⨯+%=28.6%,故错误; 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40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 。

23.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 )
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