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专题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专题练习
生物与环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 ①③④⑤⑧
2.
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4.小麦初夏扬花,而菊花秋末盛开这是受到(
)
A.光照多少的影响
B.光照强度的影响
C.日照持续时间的影响
D.光谱成分的影响
5.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不断循环
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动
D.生物个体数不变
6.〝桔生淮南为桔,淮北为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地理位置
7.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
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正确的图解是(
)
无机环境生产者
无机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 B
无机环境生产者
无机环境生产者
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C D
9.在下述核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途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食物链经消化进入人体的途径有4条
B.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途径有2条
C.图中表示放射性溶液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途径有1条
D.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直接进入人体的途径有2条
10.对城市建设中发展绿地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土地太紧张,不宜发展
B.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是植树种草,因此可有可无
C.绿色植物有很大生态效益,应适度发展
D.发展绿地应越多越好
二.简答题:
11.下图是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O2
③
④
⑦
生产者
消费者
⑥⑧
①CO2 ⑤
②H2O
(1)与①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④⑤⑧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是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中进行的.
(3)大气中 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________效应._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警告说,这种效应将使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000多亿元.为了防止CO2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写2条)
(5)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个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①如果将狼杀绝,则兔群的数量将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经光合作用产生了60mlO2,则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狼体内,再转就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最多有
___________________KJ. 12.请据图回答:
阳光
C.H.O.N等
绿色植物
细菌
蛇
蝉
螳螂
黄雀
(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____________.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__________.
(3)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千焦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5%,且由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
_________千焦的能量.蛇可获得____________千焦的能量.
(4)蛇占有_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________.
(5)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
(6)动植物尸体是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为该生物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大型鱼类中,一种突然而来的污染使所有植物死亡,请回答:
(1)在此情况下,池塘内氧的浓度将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你估计在什么时候(白天还是晚上)和什么样的(污染的还是未污染的)水中,湖中的氧浓度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污染物浓度较小,则对池塘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
__________.
正因为如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衡.
(4)若该污染是脂溶性农药污染,你估计在以上几种生物体内含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类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属于
_________级消费者,它在食物链中所能获取的能量值最______________.
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D
A B
C
(1)A过程是__________的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类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填写).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的.
15.很多池塘常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臭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被排放到溪流中,然后又进入池塘或湖泊.
请设计实验证明化肥和去污剂是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物.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及试管塞.试管架.
玻璃标记笔.陈化肥水.陈自来水.陈去污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目的
1.
实验假
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
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上述差异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物与环境专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B
7.D
8.D
9.C 10.C
二.简答题:
1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2)水的光解,叶绿体的基粒
(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4)温室对煤实行固硫改用天然气等燃料
(5)DDT已进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6)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稳定 502
12.(1)生态系统
能源 (2)绿色植物蛇(3)1125 194.0626
(4)2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5)增多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6)细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3.(1)下降植物死亡,光合作用停止,氧气不能再生池塘内需氧型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2)白天无污染的湖水中
(3)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动态
(4)大型鱼类第四营养级三最少
14.(1)分解者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3)BC (4)CO2或碳酸盐 CO2 能量流动
(5)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实验步骤
目的
1.取3支试管标上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陈去污水
设置对照实验
2.目测各试管浓度并记号(以〝+〞多少表示)
记下初始数,以便校正误差
3.各试管加裸藻培养液(摇匀)1滴管
投入指示生物
4.颠倒试管数次,拔掉管塞重复2
测定藻类对浊度的初始影响
5.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定时重复4
获得结果
15.
实验假设: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快速生长
实验结果预测:化肥水和去污水都使裸藻快速繁殖,水质明显变绿
原因:化肥水和去污水中含藻类必需的N.P元素,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