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八里店二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题
1.订正错别字
住足()缕空()潘龙()失之毫离()
因地治宜()别具将心()紧然有序()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汉字注音。
阻è()狼jí( ) 昏júe() huò然()
惊骇.()憧.憬( ) 疟.疾()滞.笨()
语言运用。
3.仿写下面的句子。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 _______;拥有____ ___________。
4.《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5.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
这位大师回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下面题目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6.“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7.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8.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9.“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10.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11.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阅读《钱的极点》(有删改,作者:毕淑敏)一文,完成小题。
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
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
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
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
更不屑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
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
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
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
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
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
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欲望,鼓励思想的飞翔。
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
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12.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
13.联系上下文,简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二)父亲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
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好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
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
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
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
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门,他的手在门头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
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
”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
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
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
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
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15.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父亲的性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16.请赏析文中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17.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
18.第⑦段中写“父亲笑了一笑”,联系上下文说明其具体含义。
19.第⑩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其作用是。
三、文言文阅读
人有从①学者②,遇③不肯教,云④:“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⑤渴⑥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⑦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注释:①从:跟随②者:的人③遇:董遇,人名④云:说⑤苦:苦恼⑥渴:迫切地⑦或:有的人
2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其义自见.________________ (2)苦渴无日.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2.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四、默写
五、作文
24.告别小学进入中学,你发现生活有了太多的变化:考试变得多了,学习气氛变得紧张了,上学不用再戴红领巾了,课外疯疯闹闹的少了,广播站里播放的也不再是儿歌了……。
这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们长大了。
可是,反思最近几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你真的长大了吗?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请以“我长大了吗?”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6.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7.她终能为我做了一件别人不能做的事。
8.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9.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0.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1.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2.钱是当今社会的极点,但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13.金钱在思想面前不堪一击,突出了思想在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14.提示:观点明确,结合上文,有生活实例,阐述充分,表达流畅。
15.父亲憨厚、诚实、慈爱。
例如,第4段的局促表现父亲憨厚、诚实,第5、6段买东西表现慈爱。
17.原文表明父亲的钱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删去“贴身”这些深刻意义就表现不出。
18.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积攒的钱也交给了儿子,父亲因了却心愿而“笑”,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无私。
19.第⑩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抒情,其作用是深化主题。
20.(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
21.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