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
![垂体瘤](https://img.taocdn.com/s3/m/22ba8c3210661ed9ad51f39c.png)
垂体瘤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微腺瘤较常见。
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此外,鞍旁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等可侵入鞍内,多种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生机制】垂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
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
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一、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个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二、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
三、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分类和病理】垂体瘤的分类:①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根据肿瘤细胞有无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激素的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又可按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命名,如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 瘤及混合瘤等。
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分类:如根据垂体肿瘤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 和大腺瘤(直径>10mm);根据肿瘤扩展情况及发生部位可分为鞍内,鞍外和异位性垂体瘤;根据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可分为侵犯性和非侵犯性垂体瘤。
③按免疫组化和电镜持征分类,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高倍镜下就可将不同腺瘤进行分类,必要时亦可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来协助分类。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02439e5f61fb7360b4c65f6.png)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由于患者自己不具备诊断疾病的能力,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勇气去医院检查而使自己丧失生命,这就是患者自己的不对了,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应该持有正确的观点。
脑垂体腺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并及时做出治疗。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垂体瘤病人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或误诊。
如老年无功能性垂体瘤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出现视力下降或生长发育迟缓;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阳痿;女性泌乳素腺瘤所致月经紊乱等。
这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生重视,而且需要相关科室如眼科、妇产科等的重视,应加强各科对相关疾病与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其中 MRI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提高垂体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目前诊断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内分泌学指标是:血清 PRL〉30μg /L 、血清GH 〉 5 μ g/L、UFC〉80μg/24小时,ACTH〉40pg/ml。
由于内分泌激素受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存在节律变化,故对于血GH水平增高的病人,应做葡萄糖GH抑制试验;对于皮质醇增高者,应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协助明确诊断。
影响泌乳素增高的因素很多,但泌乳素愈高就愈支持垂体瘤的诊断。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MRI检查肿瘤小于1cm为微腺瘤,肿瘤大于1cm 而小于3cm为大腺瘤,大于3cm为巨大腺瘤。
临床症状、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典型者,诊断垂体瘤并不难,如闭经、泌乳,泌乳素明显增高, MRI示肿瘤直径为2厘米,诊断为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如患者有肢端肥大、糖尿病,血清生长激素增高,核磁共振示垂体增大,诊断生长激素腺瘤明确。
如视力障碍,视野双颞侧偏盲,有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低下,又无泌乳素、生长激素的异常增高,核磁共振示肿瘤为4厘米,诊断为垂体无功能巨大腺瘤。
关于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由于他的诊断过于麻烦,你实在不想记下来的话,就可以通过定期的到医院来检查,不要讳疾忌医,如若发现垂体瘤,还请你正视自己患上的疾病。
垂体瘤症状是什么
![垂体瘤症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11fd9f050e2524de5187e2e.png)
垂体瘤症状是什么
脑垂体瘤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属于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是这种肿瘤在治疗上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是尽早的发现它们的特征,那么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呢!
1、头痛
重约1400克的柔软的脑,与容纳它的骨性颅腔之间,有留极小空隙,任何占据一定空间的脑瘤,都会使颅内压增高,由此产生剧烈头痛。
头痛规律是,常在清晨发作,往往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和消失。
2、呕吐
由于颅内压的增高,致使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症状。
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多呈喷射状,呕吐物常喷溅四散,四处皆是。
3、视力障碍
正常情况下眼球静脉血由眼睛回流入脑,脑压增高时,会使静脉血回流不畅,而导致淤滞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使视力下降。
严重时眼底初网膜有点状,线状,片状,甚至火焰状出血,视物变形模糊,甚至失明。
4、幼儿生长发育停滞
多见于颅咽管瘤,临床表现为15-16岁时的身材只有正常儿
童5-6岁高,性征不发育,肚皮上堆满脂肪,看上去大有“少年发福”之架势。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0aec67e58fafab069dc02c5.png)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垂体瘤在治疗之前需要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基础,这样医生才能对是否患上垂体瘤,以及垂体瘤患者的时机病情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有助于正确地制定其治疗方案,目前诊断垂体瘤主要还是通过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脑肿瘤的检查来实现的。
那么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垂体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1、临床表现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度高,但误诊率也高。
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3、内分泌检查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
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4、影像学(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
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
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院都已经能够检测。
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而忽略了垂体激素的分泌节律对取血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素测定结果无法判断。
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影像学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原文链接:/ctl/2015/0724/227619.html。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4b570e8767f5acfa0c7cd4f.png)
二、垂体的组织来源
垂体组织学来源:垂体由外胚叶原始口腔顶 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与第三脑室底部间脑向 下发展的漏斗小泡两者结合而成。颅颊囊前 壁发育成垂体前叶远侧部及结节部,后壁形 成中间部。而漏斗小泡发育成垂体后叶、漏 斗柄、正中隆起。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 学来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
整理ppt
六、正常垂体及比邻解剖结构的MR 影像表现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八、垂体瘤MR 鉴别诊断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பைடு நூலகம்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 MR表现: 中心大多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脓肿壁T1WI高信号,原因可能是吞噬细胞 吞噬大量的自由基沉积在脓肿边缘。 部分病例T1WI为高信号,考虑为脓液含有 高蛋白成分,或粘稠度增高所致;T2WI为 低信号,可能为慢性炎症致肉芽组织增生。 若DWI为高信号,则更提示垂体脓肿的诊断。 增强后,不均匀环形强化及周围脑膜强化, 是垂体脓肿MR增强的典型征象。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https://img.taocdn.com/s3/m/ae9b723c168884868762d6cd.png)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1.视神经受压。
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是典型的垂体瘤症状。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
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
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
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①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②甲状腺功能减退;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
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
因此,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尤其是在早期。
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5.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
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121b4ec5022aaea998f0fc4.png)
垂体瘤的定义及分类
……
系从垂体前叶生长出来的肿瘤,良性,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
一般均有内分泌功。
过去根据肿瘤细胞染色的特性分为嫌色性、嗜酸性、嗜硷性细胞腺瘤的分类法现已被按细胞的分泌功能分类法所替代。
目前大家都倾向于将垂体腺瘤分为催乳素腺瘤(PRL 瘤),生长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ACTH瘤)等。
肿瘤的直径不到1cm,生长限于鞍内者称为微腺瘤,临床只有内分泌方面的症状,需作血清内分泌素含量测定才能作出确诊。
如肿瘤增大已超越鞍膈者称为大腺瘤,除内分泌症状外尚有可能引起视神经或视郊外叉的压迫症状,表现为视力、视野的影响,其典型者为双颞侧偏盲。
PRL腺瘤的主要表现在女性为闭经、泌乳、不育等。
在男性为性欲减退,阳萎、体重增加,毛发稀少等。
GH腺瘤的主要表现为如在青期前发病者为巨人症,发育期后得病者为肢端肥大症。
ACTH腺瘤的主要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病人有满月脸、水牛背、腹壁及大腿部皮肤紫纹、肥胖、高血压及性功能减退等。
第1 页。
垂体瘤
![垂体瘤](https://img.taocdn.com/s3/m/e4525fc4b14e852458fb5795.png)
脑垂体瘤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简介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
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脑垂体瘤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
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
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垂体瘤怎么确诊
![垂体瘤怎么确诊](https://img.taocdn.com/s3/m/f1a37ae5f61fb7360b4c6571.png)
/垂体瘤怎么确诊垂体瘤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都是诊断最基本的资料.一些细微的表现都可能做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网上咨询由于不能和医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更需要把详细的临床资料提供给医生.也不要忘记说明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时间.垂体瘤怎么确诊?垂体瘤诊断2.内分泌检查: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例如ACTH细胞腺瘤,多数病例从影像学上看不到肿瘤 .罕见的移位垂体瘤位于胸腔内,腹腔内等部位,主要依据内分泌来诊断.垂体瘤诊断3.影像学:(1) 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2) 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 MRI检查: 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垂体瘤诊断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这种手术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垂体瘤怎么确诊?总之,垂体瘤的诊断以)MRI检查为金指标,内分泌为银指标。
在难以确诊的病例中需要结合上述内容综合分析。
原文链接:/ctl/2015/0717/225651.html?pc_hash=tcQEwP。
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118361e55270722192ef722.png)
上, 症状 多为 突然发生 , 出现头痛 , 一侧 动眼神经麻 痹 , 内 鞍
垂体 腺瘤 的鉴别 诊 断
韩 韬, 张 振
动脉瘤罕见 , u示血 液流空现象 ,瘤壁常有 钙化 , 内有 MI 瘤
血流的 区域强化显著 。⑤ 交通性脑积水 : 可导致 脑室 普遍 扩 张 , 三脑室前部扩张 , 第 延伸至蝶鞍内引起蝶鞍扩大 , 可有 视 力、 视野障碍 , 少数患者也有内分泌症状 。⑥若 出现视力 、 视 野障碍需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糖尿病 、 网膜病 变引起的眼 视 部症状相鉴别。⑦ 内分泌功能低 下或亢进症状 需与生理性
区, 脑池造影 C T扫描即可诊断 。②垂体脓 肿 : 少见 , 多发生 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 素的患者 。C 激 T扫描可 见蝶 鞍扩 大 , 内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 变。强化后可呈实质性或环状 鞍
路复杂 , 鼻中隔剥离较麻烦 , 中可 出现 鼻中隔穿孔 。② 单 术
鼻孔黏膜下经骨性鼻 中隔人路 : 入路是近年逐渐开展起 来 该 的, 由于骨性 鼻中隔与黏膜易分离 , 手术操作 便利 、 省时 , 且
在不断提升。
1 手 术治 疗
1 1 经蝶入 路垂 体瘤 切除术 .
常用 的手术 方式 有 以下 几
种: ①唇下经鼻中隔经蝶窦人路 : 该人路 曾长 期 以来被 国 内
外神经外科 医师广泛应用 , 较开颅手术创伤小 。比单 鼻孔人
体手术和放 射线 疗法后 所致 。c T扫描 为蝶鞍 内的低 密度
垂体 腺 瘤 的治 疗
杨 伟 韩 。 允 钟 良君 ,
惟一症状。④脊 索瘤 : 先 天性肿 瘤 , 系 少见 , 多发 生于成 年
垂体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垂体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149523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b.png)
1.男 43岁 左肢体无力伴右侧眼睑下垂20天
神经鞘瘤伴囊性变及出血
2. 女 39岁 视物模糊1年余
• IHC及HC (垂体瘤)垂体腺瘤。
3.女 43岁 右眼视物模糊3个多月
皮细胞型脑膜瘤 (WHOⅠ级)
4. 女 17岁 头痛头晕1月余
考虑胶质瘤可能
垂体增生
垂体增生
Rathke囊肿
• 源于胚胎时期Rathke囊, 前壁形成垂体远侧部, 后壁形成垂体中间部, 囊腔逐渐缩小呈裂隙状 态,成人已退化,若增 大形成之
• 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部分向鞍上延伸
Rathke裂囊肿
• 40%完全在鞍内,60%有鞍上扩展 • 有症状的RCC大小多在5~15mm • 边界清晰,圆形或分叶状鞍内/鞍上病灶,无钙化 • 常较稳定,但可见自发缩小或出现 • 无恶变倾向,但术后经常再发 • 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细胞角蛋白8,20
富 • GH激素使软组织增厚, 鞍隔增厚变硬,向上受阻
;降低骨密度,鞍底容易突破;使蝶鞍扩大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三脑室,甚至下丘脑、颞叶 • 向鞍底侵犯蝶窦、斜坡,可向筛窦、鼻咽等生长 • 向鞍旁侵犯周围的海绵窦、硬膜等组织,颈内动
脉被包绕 • 一般认为肿瘤浸润硬膜
• 蝶鞍 • 视神经 • 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 鞍上池 • 鞍隔 • 鞍上血管 • 下丘脑 • 第三脑室前下部
正常垂体MR表现
T1WI 矢状面 • 前叶T1、T2信号均匀,与灰质相等 • 后叶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
T2WI 冠状面
• 正常垂体两侧对称,垂体柄位置居中(5%可偏位) • 上缘分为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
垂体瘤诊断的金标准
![垂体瘤诊断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cfd36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9.png)
垂体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
除此之外,垂体瘤的诊断还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 临床表现:垂体瘤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慢性头痛或视力/视野异常头痛、海绵窦综合征、脑神经损伤、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下丘脑功能障碍等。
2. 内分泌学检查:垂体瘤可以导致各种垂体激素的分泌异常,通过检查这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垂体瘤。
3.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的MRI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CT扫描也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信息。
当个体出现以上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垂体瘤。
垂体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教育
![垂体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a1212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8.png)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宣传材料制作和发放
制作垂体瘤相关知识的宣传册、海报等,内容包括垂体瘤的定义、症状 、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患者理解。
在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或展示架,放置宣传材料,供患者 随时取阅。
定期更新宣传材料内容,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班
2024-01-25
垂体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教育
汇报人:XX
目 录
• 垂体瘤概述 • 垂体瘤的早期发现 • 垂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垂体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一种 良性肿瘤,由垂体细胞异常增生 形成。
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
如空泡蝶鞍、垂体脓肿、垂体卒中等 。需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及激素水 平进行鉴别。
误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症状不典型
垂体瘤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 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
影像学表现复杂
垂体瘤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多 种形态,有时难以与其他鞍区
病变相鉴别。
激素水平波动
垂体瘤患者的激素水平可受多 种因素影响而波动,给诊断带
诊断依据及流程
• 激素水平检测:如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异常升高。
诊断依据及流程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和症状。
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视力、视野和内分泌检查。
诊断依据及流程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各项结果,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鞍区肿瘤鉴别
垂体腺瘤影像诊断
![垂体腺瘤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6d5b8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2.png)
v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可表现为 Cushing综合征。瘤体通常较小,不产生神经系统症状。肿瘤 细胞过量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有关多肽可导致肾上腺皮质 增生,产生高皮质类固醇血症,引起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
6.蛛网膜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旁,CT显示水样密度,囊壁可以钙化 ;MRI信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扫描一般无强化。
7.表皮样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旁,CT显示水样密度,囊壁可钙化;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扫描囊壁轻度钙化。
8.神经瘤 多位于鞍旁或蝶鞍外上,CT平扫为等密度,MRIT1WI 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还可显示肿瘤与神经的关系 ;增强后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v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罕见。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v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临床无明显症状,肿瘤过大时可压迫正常垂
体组织致其萎缩,出现相应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 v 其他可产生视力改变、头痛及多饮、多尿、嗜睡等丘脑下部功能
障碍。肿瘤向鞍旁生长,压迫海绵窦产生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 动眼神经最常受累。
4-5,好发于年轻人);生长激素腺瘤(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2:1,儿童常见此型);皮质激素腺瘤 (好发于成年女性)
垂体基本解剖
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约0.5×1.0×1.0cm。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表面包以结 缔组织被膜。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部,漏斗 部与下视丘相连。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及结 节部三部分。远侧部最大,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及神 经部之间,结节部围在漏斗部周围。远侧部又称前 叶,神经部和中间部合称后叶。 腺垂体前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 素。垂体的神经部(垂体后叶)主要合成抗利尿素 和催乳素。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b8568b477232f60dccca1d7.png)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垂体瘤属于脑外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5%,青年女性多见。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
对于直径<10mm 的腺瘤叫垂体微小腺瘤,直径>10mm的腺瘤叫垂体大腺瘤。
临床上微腺瘤用药可以控制,大腺瘤手术效果较好,但易复发,8、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6%、35%。
标签:垂体瘤CT及MRI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垂体瘤检查,CT以冠状面薄层及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对垂体微腺瘤检查,MRI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冠状面正常垂体的高度,女性为2.7~6.7mm(平均4.8mm);男性1.4~5.9mm(平均3.5mm);青春期及中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垂体高度为9~10mm甚至更高。
1 CT表现1.1 垂体大腺瘤平扫可见鞍上池肿物,有完整包膜,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均匀,界限清晰,较大者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2%~4%可见钙化。
肿瘤较大向上生长可突入三脑室前部和双侧侧脑室前角内下方,影响孟氏孔而产生脑积水。
肿瘤向侧方生长可侵犯海绵窦,使其内的颈内动脉受压。
肿瘤向下生长可突入蝶窦,蝶窦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骨窗示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移位,鞍底下陷等特征。
肿瘤出血或缺血性坏死为垂体瘤卒中,临床上出现肿瘤急剧增大的症状,CT平扫为急性出血,瘤内见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垂体大腺瘤呈均一或周边强化。
瘤体边缘轮廓及瘤内坏死囊变区显示更清楚。
因垂体瘤血供不丰富,肿瘤强化的速度慢于正常垂体组织。
1.2 垂体微腺瘤平扫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平扫多难以发现。
主要依靠增强后快速或动态扫描。
增强早期,增强的垂体腺中呈现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见小环形增强结节影。
还可借助于一些间接征象,如垂体高度增加、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以及鞍底局限性变薄下陷、鞍底骨质变薄、侵蚀、破坏或鞍底倾斜等。
诊断还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2 MRI检查2.1 垂体大腺瘤平扫T1WI肿瘤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高信号。
老年人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559ce6c5f61fb7360b4c6589.png)
老年人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垂体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垂体瘤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垂体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垂体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视力、视野检查、头颅平片、核磁共振成像(MRI)、内分泌检查、颅脑CT检查、脑垂体CT检查*一、检查:1.内分泌功能检查:1)垂体前叶功能检查:垂体前叶主要分泌7种促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
应做7种激素的放免测定和必要时作抑制或刺激试验以了解肿瘤有无功能,垂体前叶受累的情况,详情见垂体前叶机能减退一节。
嫌色细胞瘤和怀疑单纯亚基垂体腺瘤时,可行亚单位测定,正常人血清亚单位水平为0.5~2.5ng/ml。
此类肿瘤该值可明显升高,但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绝经期妇女中,其他征象还有垂体上缘隆凸,局部或偏侧隆凸更有意义;垂体高度增加,常8mm;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部骨质变薄、破坏或鞍底倾斜等。
在冠状面图像上,肿瘤底部紧贴鞍底或鞍底骨质异常,多为垂体腺瘤。
3)颅咽管瘤:头颅CT为首选方法,平扫表现特点:鞍区或鞍上区肿物,在鞍上区外形可不规整,密度不均,可向周围发展使鞍上池正常轮廓消失,侧脑室扩大。
鞍内生长可致蝶鞍骨质破坏,钙化是其影像学特征,可呈多发的圆形钙化,或线形周边钙化,中间可有束变区而呈低密度影像。
4)鞍上或鞍内肿瘤:脑膜瘤多在鞍上,可有钙化,邻近的骨质可有增厚。
脊索瘤常有多个小钙化灶,鞍区的蝶窦和斜坡骨质破坏明显为特点。
鞍区胶质瘤CT平扫时,常密度不均,为低密度影伴点状钙化,鞍区动脉瘤多位于鞍旁侧,可有明显骨质破坏,增强后密度明显增高。
5.头颅MRI 正常人垂体前叶MR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神经垂体95%呈短T1高信号,垂体上缘多呈下凹偏平,少数偶见平缓的微凸状,明显的局部上凸者90%为垂体微腺瘤。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3fa1ae45a417866fb84a8eb8.png)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导读:垂体瘤要与原发性垂体瘤相鉴别,是一种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肿瘤,也可发生于垂体后叶或者颅内,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垂体瘤要与原发性垂体瘤相鉴别,是一种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肿瘤,也可发生于垂体后叶或者颅内,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1.体征:垂体瘤又叫垂体微腺瘤,常见体征为肢体肥大,无功能肿瘤增大,前者多由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后者多由激素分泌过少引起。
除此之外,闭经、男性不育、阳痿也是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是垂体组织破坏,激素分泌过少。
2.症状: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眼底改变、视野不全,此类症状为神经纤维刺激症和视神经束压迫症。
3.检查:垂体瘤的检查方法有气脑和脑血管造影、CT检查、磁共振成像、颅平片检查。
4.治疗:垂体瘤治疗有三大方法,第一是药物治疗法,第二是放射治疗法,第三是手术治疗法。
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诊断劫夺及肿瘤的带下,受压范围和侵蚀情况而定。
治疗不当会引起视力障碍加重、脑膜炎、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5.保健:治疗时,患者要注意保健,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要吃煎炸刺激性强的食物,不要吃鲇鱼,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若便秘,可服用通便润肠药;若腹泻,可服用止泻药;若复发,可到医院复查;若体质弱,可经常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若营养不良,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相信大家已经知道。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
由于垂体瘤对身体危害极大,不仅会生长发育,日常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工作,因此患者发病后要及早治疗,有疑问就多询问医生,这样才能及早恢复健康,免除疾病的困扰,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享受美好愉快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内分泌改变:闭经泌乳不育(Forbis-Albright syndrome)、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 症(Cushing’ syndrome)、继发性甲状腺机能 亢进或垂体功能低下 头痛 视力视野障碍:典型者呈双颞侧偏盲 其他神经和脑损害:向上:尿崩、脑积水颅压高; 向前: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海绵 窦交症叉状性( 麻痹Ⅲ、、昏Ⅳ迷、;Ⅵ向、下Ⅴ:1)蝶;窦向受后累:,脑鼻干衄受、压脑, 脊液漏
30-40 明显鞍上、鞍旁发展,三脑室明显抬高
>50
骨质明显破坏,扩展到前中颅窝,阻塞 三脑室和室间孔,出现脑积水
鉴别诊断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Tumors derived from adenohypophyseal cells
四、脊索瘤
成年人多见 位于斜坡或鞍旁,累及蝶鞍,骨质改 变明显 累及多组颅神经,头痛、视力减退、 原发视神经萎缩 内分泌检查正常
五、视神经或视交叉胶质瘤
多见于儿童 单侧突眼 视乳头水肿或萎缩 视力减退明显 蝶鞍多正常 垂体功能多正常
六、上皮样囊肿
生长在颅底或鞍旁 颅神经受累症状 垂体内分泌功能正常 颅底骨质破坏 CT:颅底低密度影像
影像学检查
CT:蝶鞍冠状扫描:微腺瘤多为鞍内低密度区, 少数为高密度和等密度;大腺瘤多为高密度
MRI:常为短T1、长T2信号
放射学分级:
分级 Ⅰa
Ⅰ级 Ⅰb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大小mm 骨质及邻近结构改变
5
无
10 鞍底破坏,鞍膈轻度隆起
10-20 蝶鞍扩大,向鞍上发展
>20 明显鞍上发展,三脑室轻中度受压抬高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泌乳素腺瘤(Prolactinoma):占40-60% 生长激素腺瘤(GH-producing Adenom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producing Adenoma)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TSH-producing Adenoma) 促性腺激素腺瘤(FSH or LH-producing Adenoma) 多分泌功能腺瘤(Plurihormonal Adenomas) 无分泌功能腺瘤(null cell adenoma) 恶性垂体瘤腺瘤(malignant adenoma)
七、神经鞘瘤
来自三叉神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刺激症状和损毁症状
八、其他非肿瘤性疾病
空蝶鞍综合征 垂体脓肿 Rathke氏囊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鞍区脑膜瘤 meningioma
多见于成人 视力视野改变多见,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骨质增生,鞍底改变不明显 内分泌症状不明显 CT:实性高密度影均匀强化,和颅骨关系 密切 MRI:稍长T1、T2改变信号
三、生殖细胞瘤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尿崩几乎见于所以病人 视力视野障碍 生长发育迟缓 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紊乱
Metastatic tumors Carcinoma Sarcoma, leukemia, lymphoma, histiocytosis X
Tumorlike conditions Inflammatory Infections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Sarcoidosis, giant cell granuloma Aneurysm
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Identific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概述
➢发生率:1/10万~7/10万 ➢占颅内肿瘤的10%,居第三位。
尸检发现率8-23% ➢好发年龄:青壮年
解剖与生理
大小: 1.2 X 1.0 X 0.5cm 重量:750mg(男350~700mg,女450~
Infiltrative Amyloiddosis Hemochromatosis Mucopolysaccharidosis
一、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性),也可见于成人(多 数为实性) 垂体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 30%尿崩 70%有鞍上斑点状钙化,典型者为蛋壳样钙化 CT:囊性者为低密度,周边钙化,边缘可强化; 实性者为高密度,均匀强化 MRI:囊性或实性,可强化,信号不定,位于鞍上 多见,可见受压的垂体组织信号
–Adenoma –Carcinoma
Other primary tumors of the sella turcica
Angioma and angiosarcoma Chordoma Choristoma Craniophryngioma Fibroma and fibrosarcoma Glioma( optic nerve,infundibulum,posterior lobe,hypothalamus) Granular cell tumor(posterior lobe, pituitary stalk) Ganglioglioma Ganglioneuroma Germinoma( ectopic pinealoma) Hamartoma( hypothalamus) Meningioma Paraganglioma Sarcoma Teratoma
900mg) 起源:前叶:外胚层的Rathke氏囊
后叶:前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 激素:前叶分泌:GH, PRL, ACTH, TSH, FSH,
LH 后叶储存:ADH, 催产素(Oxytocin) 蝶鞍:前后径:7-16mm;深径:7-14mm; 宽径:9-10mm;体积:346~1337mm3 。
垂体瘤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