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失常药新用选萃(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失常药新用选萃(二)
作者:宁岚宁勇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18期
抗躁狂、抗抑郁症药
阿米替林别名阿密替林、依拉维、氨三环庚素。

药理本品为临床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选择性地抑制中枢突触部位对NA的再摄取,其抗抑郁作用相似于丙米嗪,可使抑郁症患者情绪提高,对思考缓慢、行为迟缓及食欲缺乏等症状能有所改善。

同时,本品可明显地兴奋精神、清除抑郁、改善睡眠,抗抑郁作用较氯丙嗪快而强,毒性和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患者。

注意青光眼患者忌用;严重心脏病以及排尿困难者禁用;本品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如合用或相继应用时,可增强不良反应。

治疗顽固性呃逆用盐酸阿米替林治疗发生于惟-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后的难治性呃逆(用其他药物治疗2周后无效,改用盐酸阿米替林30 mg,分3次口服),服药1天呃逆即消失。

治疗易激性肠病据报道,有人用阿米替林治疗易激性肠病患者,可使症状明显好转或消除。

方法:阿米替林25 mg/次,2次/日,口服,逐渐增加至150~300 mg/日;维持量50~150 mg/日。

治疗非微生物性尿道综合征有人采用阿米替林治疗非微生物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可使症状消失或好转,总有效率为85%,疗效明显优于用谷维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

用法:阿米替林12.5mg/次,2次/日,口服,疗程1个月。

作者认为,非微生物性尿道综合征发生与精神焦虑、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痉挛或共济失调、尿道口过敏等因素有关。

阿米替林通过镇静、抗胆碱、抗组胺等作用,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可能因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治疗皮肤瘙瘁症有人用阿米替林治疗皮肤瘙痒症患者,使皮损、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4.4%。

用法:阿米替林25 mg,于每晚睡前1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作者认为,阿米替林具有抗抑郁、镇静、催眠等作用,可阻断躯体病变与精神症状的恶性循环,使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内环境,改善体质。

此外,阿米替林还可缓解毛细血管痉挛,降低其渗透性,减少渗出及水肿,改善微循环。

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有人采用盐酸阿米替林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

用法:口服盐酸阿米替林,25 mg/次,2~4次/日,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治疗癌症疼痛阿米替林片25mg/次,3或4次/日:吲哚美辛片,25 mg/次,3或4次/日。

治疗效果:66例中,显效(逐步停用其他镇静止痛剂,给药5~10天后疼痛缓解,偶有轻微疼痛,但能够耐受,不需要加用其他止痛剂)46例;有效(疼痛明显,偶需加用地西泮、维生素K3及氨酚待因片等,但不需加用其他阿片类止痛剂)15例;无效(给药10~14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者)5例;总有效率为92%。

作者认为,大多数癌症患者伴有心情苦闷、烦恼、沮丧、忧愁、抑郁、精神颓丧等不良情绪。

阿米替林系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轻、重抑郁症状均有效。

小剂量阿米替林对慢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可能与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5-羟色胺,使两者含量增加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慢性疼痛患者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往往低于正常,而阿米替林可提高人体血清素强度的有效性和内啡肽的水平,从而呈现止痛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采用小剂量给药,没有出现因不良反应而被迫停药的现象。

少数患者出现过头晕、口干、嗜睡及轻度胃肠道反应,随着患者对药物的适应性的增强而逐渐消失。

本法用药简单,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又为口服治疗,易被患者接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哌甲酯别名哌醋甲酯、利他林。

药理本品为精神兴奋药,能提高精神活动,对抗抑郁症。

其作用比苯丙胺弱,毒副作用亦较少。

哌甲酯对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较强,对呼吸中枢的作用较弱。

用药后患者精神兴奋,情绪提高,抑制消除,食欲增进,睡眠改善。

口服本品易吸收,1次服药作用可维持4小时左右,在体内迅速代谢,经尿排出。

哌甲酯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也可用于对抗某些药物引起的过度镇静作用和以上药物中毒时解救使用。

注意癫痫、高血压患者慎用;严重焦虑、青光眼、激动、过度兴奋者,以及6岁以下儿童禁用;本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有关。

一般剂量在30 mg/日以内副作用很少发生。

治疗支气管哮喘据报道,有人用哌甲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效果较好。

30例中属过敏型8例,感染型5例,混合型17例。

方法;以哌甲酯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次/日。

疗程4~10天。

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上各种重症病例均可引起严重呃逆,给患者增加痛苦,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既往常用镇静剂、解痉剂、针灸、屏气等治疗,有时疗效甚差。

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之故。

治疗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一般有自愈趋势,但病程长,瘙痒皮损严重顽固,疗效不佳,有人在应用哌甲酯治疗30例的基础上,又对病程1~26年的50例采用序贯检验法对照哌甲酯与安慰剂的疗效,结果:哌甲酯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有人发现如果哌甲酯剂量适当,用药当天即可止痒,2~3天内渗液停止,皮损逐渐减轻,部分在2周内皮损完全缓解消失。

方法:哌甲酯10 mg/次,1次/日,如瘙痒不止,每日递增5 mg,直至瘙痒停止或日剂量达45mg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