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生物圈中的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中考《生物圈中的人》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的长度为5-6米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
【答案】C
【解析】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有利于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故C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2.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射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要经过的路线是()
①肺动脉② 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②⑤⑥⑦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①②③④⑦⑤⑥
D.⑤⑥①②③④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详解】
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先体循环:注射部位-上腔静脉-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①肺动脉-肺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⑦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胃)。

故选D。

【点睛】
关键正确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

3.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a管壁厚,b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具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它们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

三种血管的特点如表:
【详解】
A、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A正确。

B、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图c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c为毛细血管,B 正确。

C、由于c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C正确。

D、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则a为肺动脉,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b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4.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囊、4肾静脉、5收集管。

【详解】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错误。

B、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正确。

C、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囊腔里的液体是原尿,是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后形成的。

5.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包装上的()
①保质期
②添加剂的种类
③生产日期
④厂家厂址
⑤质量安全标志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详解】
《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有如下专门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有标签,且标签应当标明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强制要求标注的十类法定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10、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如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我们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生产厂家,有利于我们了解所购的产品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关注质量安全标志,有助于我们了解产品是否安全、合格,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添加剂的种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添加剂是否安全,是否有违禁的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平时购买包装食品,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注意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6.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
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C正确;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既有反射,又有传导作用,D正确。

考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7.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2.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乳腺发育等,并出现月经。

【详解】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同时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B错误。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并首次出现遗精。

睾丸发育属于男性的第一性征,C错误。

青春期女孩乳房增大,属于第二性征,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

8.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B.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C.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
D.青春期时第二性征出现且生理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详解】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
换,C正确。

D、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出身体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生理功能增强,很多同学都有了独立意识,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女性的生殖系统。

9.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大脑C.视网膜、大脑D.大脑、视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掌握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是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分析解答。

【详解】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
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图中这种物质原尿中有,到尿液时变为0,所以从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的物质为葡萄糖。

故选:C。

【点睛】
熟记尿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熟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1.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A.1-2-3
B.2-1-3
C.3-2-1
D.3-1-2
【答案】A
【解析】1肾静脉,内流经过肾脏的静脉血,尿素含量最低,2是肾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3是输尿管,内流的液体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

故从低到高,顺序是1-2-3。

故选A。

12.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特有
..的是
A.鹦鹉学舌B.谈虎色变C.惊弓之鸟D.老马识途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详解】
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对具体信号发生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

13.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和脊髓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D.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A
14.图表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中的数量太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B.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②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C.图中③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做亲子鉴定用到的血细胞是①和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
图中①红细胞的数量太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A正确。

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B正确。

图中③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

亲子鉴定通常用DNA鉴定,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因此用于做亲子鉴定的材料是②白细胞,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5.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A正确。

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③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
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和最终产物。

16.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脑干具有调节心跳、呼吸等功能D.传出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A.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A正确;
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
C.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C正确;
D.传出神经可以将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周围神经系统的效应器,D错误。

17.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血液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血管内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静脉B.②是毛细血管
C.③是动脉D.全是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的动脉,②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静脉血管。

同时要了解只有②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所以正确的只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三种血管的区别。

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8.血细胞中被喻为“勤劳的搬运工”,“忙碌的修补匠”,“英勇的战士”的依次是()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D.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来运输,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红细胞是“搬运工”;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所以白细胞是“战士”;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所以血小板是“修补匠”。

故选C。

【详解】
19.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人冰箱中。

食品存放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A.冰箱内温度低,能把微生物冻死
B.冰箱封闭较好,微生物不易进人
C.冰箱封闭较好,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D.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冰箱内温度低,但是不能把微生物冻死,故A错;冰箱内食品存放时间与封闭效果无关,故B错;冰箱并没有与外界空气隔绝,这种说法错误,故C错;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食品存放时间较长,不容易变质,故D正确。

【名师点睛】学生懂得冰箱内食品存放时间长的原因是解决此题的的关键。

20.人体中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
C.同一个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
A.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是根据是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划分的,不是依流动的血管来划分的,如肺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错误。

B.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2层、进入红细胞的细胞膜1层,因此共需穿过5层细胞膜,B错误。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拥有不同的基因组成,C错误。

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