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课前预习】(争取预习后记住)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7、“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非常艰难的决定”“蒜你狠”等被评为2010年网络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意识决定物质②物质决定意识③存在决定思维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①④
8.(2013天津)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9.“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②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

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C.存在决定思维D.思维再现存在11.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2.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是指()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2012年10月10日,《物理学学报D辑:应用物理学》登载美国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的一大发现:历史记录大气中存在的过多二氧化碳(CO2)含量正在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冰川和冰帽融化,确切地说,CO2分子可能对地球上的冰融是一个更直接的影响。

这一事实说明()
①存在与思维不可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具有可知性④思维对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15.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16、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说明()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为基础
④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以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为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二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课前预习】(争取预习后记住)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优点和局限性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优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4、哲学上“两个对子”是什么?
二、【随堂练习】
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5.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6.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7.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8.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心明便是天理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
⑤我思故我在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⑦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⑦ D.②③④⑤9、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认为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认为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上述观点()
①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中国传统文化节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于五行(木、火、土、金、水),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平衡。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列观点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相一致的是()
①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④“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3 福建卷 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士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12. (2014江苏)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 胸有成竹一叶障目
B.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 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13.(2014山东)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三、【课后作业】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2: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1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2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第二课第一框答案:1-5ABBCB 6-10ADABC 11-16ABCCCC
第一课第二课答案:1-6CDCACB 7-13DCDCCBC
(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材料2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第二课第一框答案:1-5ABBCB 6-10ADABC 11-16ABCCCC
第一课第二课答案:1-6CDCACB 7-13DCDCCBC
(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材料2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第二课第一框答案:1-5ABBCB 6-10ADABC 11-16ABCCCC
第一课第二课答案:1-6CDCACB 7-13DCDCCBC
(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材料2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第二课第一框答案:1-5ABBCB 6-10ADABC 11-16ABCCCC
第一课第二课答案:1-6CDCACB 7-13DCDCCBC
(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材料2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
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