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年深圳市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深圳市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望着远处那汪深蓝色的平静优雅的湖水,我深深的叹了口气。
〈开头简洁,设置悬念。
句中的“汪”、“平静优雅”等词语显示出了作者的语言功底。
〉
日子,仿佛渐渐浸淫着阴霾。
我的心也仿佛那汪深蓝色的湖水,麻木得波澜不惊。
〈依然是湖水。
“波澜不惊”化用得好! 〉其实早已习惯在书堆试卷中缄默,却又突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渴望。
尽管知道,这种渴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在初三这个特殊的时刻。
〈什么“渴望”?继续设疑。
〉
看看表,晚上十二点。
〈时间交代得有深意。
〉柔和的清风轻抚着我的脸。
此时正是秋末冬初,微风已经微微有点凉意。
〈宕开一笔写景,行文变化多姿〉房门被轻轻的打开了,母亲手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的端着进来。
“休息一下吧,作业还有多少?”她笑了,眼睛在惨白的台灯下眯成一条线。
〈母亲出现,寥寥数语,形象感强〉
“妈妈,”我鼓足勇气说道,“这个星期天,能不能让我……”
“你不会又想玩吧?”妈妈脸上顿时闪过一丝不满,〈“闪”字传神〉“孩子,我早就告诉过你了,初三一刻也不能放松,别人都在拼命,你如果不学,你就会被别人挤下去……”〈语言描写真实而生动〉
“妈,”我打断他的话,声音微微发着抖,〈又是一句形象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妈,我不是去玩,我只是想将身上背负的压力卸掉,我想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去迎接中考,我想将疲倦也一同丢掉……如果你答应我,这个星期天过后会有一个崭新的我!”
“别再想东想西了!说不行就是不行!”妈妈转身气冲冲的离去,“压力才是学习的动力!你把压力卸掉了,我看你动力在哪?” 〈母女俩的对话,简洁,不简单〉
房门关上,屋子里一片寂静。
除了被微风轻轻拂动的窗帘外,惨白的台灯下还有一个黯然的我。
〈以景写情,含蓄隽永〉
星期天很快来临了。
一大清早,我出了门。
静静的独自一人来到那如仙女般美丽的湖旁。
我看见湖水潋滟,那抹红色的阳光静静躺在在湖面上。
渐渐的,湖水中的阳光变成了一大片亮闪闪的金色,在湖水一汪一汪犹如一大段缎子的波纹上,镶上了一道道金边。
〈善用修辞〉那不苟言笑的平静的湖啊,此时竟向我展现出了她无与伦比的美!
〈行文高潮。
浓墨重彩。
细节描写,文采斐然〉
我闭上眼睛,坐在湖旁的一棵树下。
清新的空气围绕着我,绿色带给我一丝丝舒适感。
当金色的阳光透过树中枝丫间的缝隙洒在我身上时,抬头望向那枝丫间的阳光——我笑了,在阳光下,我终于获得了释放,露出了潜藏已久的笑。
〈继续铺垫〉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一个原本爱笑快乐的女孩,在阳光下终于找回了自我。
〈水到渠成——点题。
文字虽简,却余音袅袅。
〉
【简评】
这篇文章,立意不算高远:揭示了应试教育给初中毕业生带来的困惑和压力的现状。
中考作文,很多同学写这种题材。
但是这篇作文却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获评二类文,主要得益于它的语言功夫。
用这种流畅生动的语言写出的作文,一般都能获得老师的好感。
例文3: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放暑假回趟了老家。
那儿没多大的变化,依然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
鼻尖萦绕着湿润的泥土的气息,冲淡了炎炎夏日带来的燥热感。
深深呼吸了几口,感觉全身上上下下都轻了一截。
踏着熟悉又陌生的道路,我和爸妈拖着行李缓缓朝老屋的方向走去。
家门就在眼前,二哥、爷爷和奶奶各自拿了一把蒲扇在门前的树荫下乘凉,看样子是在等我们。
二哥秋下就要上高一了,他也拿了一把蒲扇在树底下坐着,他的另一只手里还拿了一本高一的英语书在看。
早就听说英语是他惟一的弱科。
“你看你看,你二哥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哪像你,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你那小屋子里不知在干些什么。
”耳旁突然砸来一句足以让我噎住的话。
我有些不满,想反驳,但腮帮子鼓
了半天都没想出一句可以扳回去的话。
没办法,老妈说的是事实嘛!
回来的第一天,轻轻松松地晃了过去。
老家这地儿,跑到哪儿都能碰上有趣的事。
只是前几天的日子过的虽轻松愉快,能满山满野地跑着玩,但接下来的日子却有些郁闷了,因为不管我再怎么拉再怎么扯二哥都不肯随我出去了,一天到晚就抱着书本啃。
就连休息也是和我爸待在一起,天南地北的什么都说。
他最喜欢听我爸讲一些我们住在深圳时的生活以及深圳的教材跟湖北的教材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我也在旁边听着,但越听越觉得枯索。
倒是二哥听得兴味盎然。
我不禁纳闷:不就是这些无趣的事情吗,有什么好听的?
在我们将要离开老家回深圳时的那一天下午,我妈把我叫到了门前的树荫下,递给了我一把蒲扇,让我扇风。
过了一会儿,才听她一脸郑重地开口:
“你二哥考上了襄樊四中,那学校跟我们深圳的深中市外可有得一拼。
可你想想,他在这老家读书,你大伯他们又都在外面打工。
他没有请家教,这学校可是他自己硬考考上来的。
反观你呢?你父母都是老师,你学习还迷迷糊糊的,今年成绩又是一落千丈。
照你现在的学习态度,怎么考得上学?你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和你爸在深圳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你以后又能怎么办?”说完还叹了口气。
我看了一眼她忧心忡忡的面容,低下了头,静静地没说话。
这学期我的成绩的确烂得不行,跟自己心中的目标压根儿是边都不沾。
偷偷抬眼看了屋中正在读《后汉书》的二哥,心口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
一刹那间,我突然发现,一向以“潇洒”自诩的我原来也有“潇洒”不起来的时候……
【简评】
从立意角度说,本文并无出奇之处,就是写一向贪玩的“我”刹那间觉悟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的立意,在中考考卷中屡见不鲜。
但是本文之所以能归类为一类文,就是因为作者的选材“切口小”——她选取了一段自己独有的经历(暑假回老家见闻)、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二哥)来表现自己由贪玩到警醒的心理过程,读来真实可感,也就是深圳市中考作文提倡的写出真情实感,作者做到了。
其实,所谓切口小,简单说,就是要选取生活中细节来展现主题,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泛泛而叙。
2010年山西省中考优秀作文及指导
【中考文题】
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郎士、百草园……)
【写作指导】
一、回顾初中课文,精心筛选。
初中三年,所学课文将近二百篇,涉及的内容和题材相当广泛,再加上本次作文还可涉及作者、文中的人物及课文标题中的词语,可以说是没有丝毫审题障碍的。
但是在考场上,如果考生一看到题目就急于下笔,选了自己熟悉的某一课文题目、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去写,极有可能写不出新意。
因为你熟悉的,大多数考生也熟悉,你想到的,他们可能也会想到,这就需要考生慎重筛选。
首先,要做到在选材上出新、出彩,引人注目。
比如,可避开大家印象深刻的《背影》《孔乙己》,尽量不去写孔子、鲁迅,可以去写《我的第一本书》《吆喝》,也可以回忆宋濂、法布尔等等。
二、选好切入角度,立意新颖。
当然,并不是说熟悉的篇目、伟人就不可以写。
如果考生对这些内容有独到的理解,能在认识上提升一个高度,能找准切入口,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表现,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比如,选择了“背影”,可不去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背影,而去写自己三年来苦读的背影。
再如写“狼”,可以写“狼”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而后悔。
三、注重刻画细节,情真意切。
本文题明确要求感情自然、朴实、真切,其实这也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
现在的考
场作文,大多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而忽略感情的真挚。
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感情真挚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写出新意,因为这份情感只属于自己,是源于考生内心独特的感悟,是很难跟别人雷同的。
即使情感相通,即使事情类似,但只要考生善于捕捉细节,并能精心刻画,化平凡为伟大,化朴素为精美,考生必定会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
【高分作文一】
背影不是离去
一考生
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他们永垂史册,背影不是离去。
——题记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舟,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残留,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
站在江边,他看见了孩童高举《离骚》吟咏,他看见了人们竭力挽留的神情,足矣,受辱不如归去。
他笑了,笑昏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无人理解。
于是纵身一跳,海平面高过视平线,赤子之心葬于汨罗江的波浪里。
这一跳,是“路曼曼其修远兮”的延续。
他走了,看到他的背影,我们不再哭泣,只因背影不是离去。
背影不是离去,是感人的忠心。
勾践离国
他一身奴隶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垣残壁。
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一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满是期盼,支持,坚毅。
是的,他就此走向了吴王的马棚,他受尽了凌辱,但他不会忘记那些卧薪尝胆的日子。
他走了,看到他的背影,我们不再哭泣,只因背影不是离去,背影是领军而战的神勇,是坚强的反抗。
背影不是离去,是坚毅地奋起。
文成入蕃
她坐在入蕃的马车里,泪水模糊了双眼。
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情的呼唤,可她没有回头。
她的风韵在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丽在千古的冰雪里黯然失色。
漫天的黄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
她走了,看到她的背影,我们不再哭泣,只因背影不是离去。
背影不是离去,是构建和平的彩桥。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培养坚强,树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船帆告别江河,是去遨游海洋。
背影不是离去。
成功启示
这篇考场作文,作者选取历史上“屈原投江”“勾践离国”“文成入蕃”三个事件,诠释了“背影”与“离去”的不同内涵。
文章角度新颖,扣题准确,较好地表达了“背影不是离去”的深刻内涵。
本文结构上采用小标题,行文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很有新意。
【高分作文二】
成功的征途
一考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莘莘学子漫漫路,在学习的征途中或喜或忧,缠绕我心头。
——题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年伊始,我登上备战中考的台阶,望着天空大喊:“我要成功!”风掠过发梢,激起我的热情,不施粉黛的脸庞,肆意张扬着青春的不羁。
我用仅有的自信作为成功的赌注,我似乎看到了成功的自己,因为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夜幕降临,灯光将墙壁漂白,我奋笔疾书,满口的之乎者也,满眼的A、B、C、D,满心的氢氧根、碳酸根,咬着笔头苦苦思索也理不清X与Y到底是什么关系,只好让思绪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三学习的强度让我想要放弃。
想象开学时自己的豪言壮语,不禁怅然。
如果可以放弃,我一定会逃离这纷杂的教室,去看日本樱花霎时弥漫的美,去看三月的春水长流,听
苏子的低吟,陶潜的絮语,去看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你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学习!”耳畔传来的声音,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我迷失了自己,那么终究是爬不到山巅的。
渐渐地,我也便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充实的快乐。
那是一种自我满足与肯定,它将激励我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永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刻坐在考场上,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想起一年来自己畏惧着难倒众人的数学、物理,一步步走来,泪水几度湿润脸颊,可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是吗?我也曾在考试考砸后,产生放弃的念头,也曾在熟睡时被闹铃硬生生地唤起,所有的哀乐,终成往事,不堪回首。
细数那逝去的年华,总有淡淡的哀伤溢满心头,但那是不可或缺的生命财富。
回首漫漫征途,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不堪与欢喜。
心破碎,修复,再破碎,再修复,终究也慢慢坚忍了起来。
对我而言,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赐。
双手合十,含笑如常,伴着亘古不变的真理,我将一直走下去。
——后记
成功启示
文章亮点有二:
一、结构巧妙。
作者紧扣“征途”两字,引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作为自己迎战中考的三个阶段,来叙写自己在迎战中考过程中的感受,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用这样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组织内容、凸显影响的文章在这次考场作文中相当少见。
二、语言精美。
文章引用、化用古诗句,语言调侃幽默,作者老道而精练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番。
2010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及指导
【中考文题】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听听_________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按要求作文。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
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的选题作文。
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
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真实水平,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命题。
第一道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此题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没有设置审题障碍。
“听听”即仔细地听,聚精会神地听,类似题目早已有过。
此题要出新,关键是要学会寻找突破口,学会转化,将之转化为自己最擅长且最能驾驭的文体,并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作文。
就题目看,本题宜写成记叙类文章。
内容安排上可以倾听自然界的声音,如风雨雷电等;可以倾听人类社会的声音,如师长的叮嘱、同学的劝慰、友人的关切、社会的警示等;也可以倾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叙写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亲人、对祖国、对生活、对美好河山等事物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虚写,选择几个片段,撷取历史上几个有名的人物,写出对善良、诚信、感恩、宽容等高洁品行的价值判断与追求。
第二道作文题是话题作文,就此题而言,比较宽泛,考生要学会切分话题,将大话题切分为一个个子话题,可以切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如“守望曹操”“守望老舍”;可以切分为写事的记叙文,如“守望童年”“守望初三”;可以切分为写景的散文,如“守望春天”“守望风
雨”。
同时“守”“望”二字本身是动词,比较实。
若照实来写,有时不易出彩,所以考生可以变换角度,考虑实题虚写。
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间接铺陈,这样容易摆脱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对于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考生要在宝贵的考试时间内,快速选定题目,不要举棋不定。
考生应该以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为选题的标准,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高分作文一】
听听吆喝的声音
一考生
我居住的地方历史悠久,所以,一些古朴的吆喝声会时常传入耳中。
听着那些吆喝声,总是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并因此充满活力。
小巷子纵横交错,两旁排满了楼房。
因为居民很多,所以小摊贩儿、修理工、收购废品的人便特别钟情于此地。
清晨,居民刚起来,小巷中便传来很有韵致的吆喝声。
巷子的这边传来一声:“旧铜、旧铁、旧铝卖么!”这是一个衣着破旧但特别和蔼的女人,推着板车,一边吆喝,一边走。
虽然板车上装了不少东西,但她推起来却丝毫不费力气。
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又走来一个男的,同样推着板车,板车上放着一些报纸和纸板,吆喝着:“收纸板、报纸哦!”他和前面的那个女人走的是不同的方向,或者说那是同行的禁忌吧,以免抢了彼此的生意,从而伤了和气。
到了中午,便出现了新的吆喝声。
这会儿,磨剪刀的推着自己特有的“独轮车”闪亮登场了,这么多的吆喝声中他的吆喝声最具个性。
他经常唱一首自编的小曲:“磨剪子嘞,磨菜刀!”一声完毕后,清了清嗓子,接着再唱。
这会儿是吃饭的工夫,菜刀不仅要磨,米也是午饭的主要角色,卖米的虽然喊得简单,但声音却特别厚实,“米要不要——米——”
我时常在想,如果所有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是不是可以称之为“生活交响乐”呢?
另一个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了。
临近傍晚,快要收摊的那会儿,菜农都铆足了劲儿吆喝。
这边传来一声:“大白菜最后两个,五元,五元!”那边也不甘示弱,叫喊着:“山东大白菜,特价四块五,快来买啊!”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回荡在菜市场的上空,仿佛是山中的汉子在对山歌,令人精神奋发。
充满了古声古韵的吆喝不仅是民俗特色的显现,也突出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精神和积极奋斗的乐观态度,它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功启示
这篇文章亮点有二:
一、贴近生活,选择材料。
作者所写的都是一些我们常见的小商人,都是一些我们常听的吆喝声,这是多么平常啊,但作者却敏锐地把它们选入到作文中,从而演绎出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作文。
二、画龙点睛,突出中心。
文章如果仅仅写各种各样的吆喝,那只是流水账,但结尾一段水到渠成地道出了吆喝声背后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这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挖掘出了文章的深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文章的“身价”,从而获得了高分。
【高分作文二】
窗儿上的守望
一考生
今夜无月,那边窗棂上,谁在驻足守望,守望心中惆怅,瞬间心跳的感觉;守望内心彷徨,接近死亡边缘的窒息;守望心中的他,情意缱绻的情感……今夜,注定无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千年前,李清照在守望,守着她和丈夫的最后誓言。
她是那么肝肠寸断,刻骨铭心,好似赴汤蹈火,奋不顾身。
她为何义无反顾,因为丈夫答应过她,他会回来。
然而一年又一年,遥遥无期。
辛弃疾在守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他在守望边关,盼望上场杀敌,
守望祖国统一,守望内心男儿自强之心,只可惜,他始终没有盼来。
李煜在守望。
一生把自己交给艺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守望灵魂深处的自由,内心角落的平静,可又怎容他,只怪自己身不由己,一辈子在遥望,却始终望不到彼岸的自由境界。
今夜无雪,那片草地上,谁还在守望?守望使人心碎;爱人的一声承诺,望冬日早些过去,春暖花开,望宇宙无垠,神秘莫测……今夜,不同寻常的夜。
今夜寂寞,失恋的人在守望。
内心柔软的角落在滴血,在经历了相识—相爱—分开后,内心最初最纯洁的地方已布满灰尘,心已不再为谁动,守望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来,是愧疚,还是正和另一个人在另一片草地上相望?今夜,注定心死。
曾经是谁在唱“洛阳城旁的老树根”,这像回忆般延伸;是谁在唱“前朝记忆度红尘,伤人的不是刀刃”;是谁在承诺和你在一起,是谁在愧疚“对不起,我爱你”。
时间冲不走回忆,就像漏斗从不因为外界阻挠而停止流动的步伐。
今夜,谁在窗儿上守望?
成功启示
这篇文章亮点有二:
一、事例丰富,分析独特。
文中作者截取了几个事例,从李清照写起,一直写到现代,内容饱满。
特别是对李煜这一事例的分析,可谓标新立异。
这告诉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不能囿于陈见,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富有文采,底蕴深厚。
作者善于运用语言,不但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用诗句来为文章添色。
巧引古诗,深化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平时多读、多背一些古诗词,考场上信手拈来,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
2010年盐城市中考优秀作文2篇及指导
【中考文题】
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继2008年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后的第三次全命题作文,是一道引领关注阅读、关注学生成长的题目。
写好这道中考作文题,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四点:
一、审题细心,理解“伴”字。
命题者慧眼选用了虽短小却很有意蕴的提示语,用“充实”“陶醉”“成长”一组表意递深的动词来诠释“书香”之功效,有助于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将写作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题目“书香作伴”言简意赅。
作文题目中的“书”,考生不能单纯理解为文学类的书籍。
其实,它还可以指社科类书籍、自然类书籍,甚至可以理解为教科书。
“书香”是一道营养全面、色香味俱全的阅读大餐,能有效地调动考生的形象思维;题中之“伴”,耐人寻味,可以读出书籍亦师亦友的味道。
当你孤单时,书籍是你的密友;当你迷茫时,书籍是你的明灯。
这样理解作文题目,考生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了。
二、选材精心,凸显“伴”字。
一篇考场作文有无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材料能不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道作文题目能写的材料可随手拈来,要想使文章出彩,那就要注意摒弃平庸的材料,那种写到“书”都与“学习”攀亲的内容实在太单调。
考生应该拓宽思路,选择“书香”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材料,选择“书香”怎样伴随自己一路走来的材料。
考生只有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才能使这个老话题展现新颜。
三、立意求深,形式求新。
这道作文题目容易写,但写好却很不容易。
只有考生把读书这件事情放到人生、社会的背景下思考,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平常的观点或认识上提升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在形式上,考生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
如果考生擅长叙事,那就可以讲述故事;如果考生博闻强识,那就可以多引经据典,写成议论文;如果考生写作功底较扎实,那就不妨用分镜头式、列小标题、添加题记、日记体或书信体等来构思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