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议书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项目建议书
设计编号:2011378
建设单位: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1年06月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项目建议书
院长: 刘伟
副院长: 杨建
院总工程师: 王韬
设计总负责人: 刘伟
项目负责人: 武军
单项设计负责人: 武军李其河
周明发陈国平
李旭杨晓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及其建设单位 (1)
1.2建设单位概况 (1)
1.3建议书编制依据 (2)
1.4项目概况 (3)
1.5结论与建议 (6)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3)
第三章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28)
3.1建设内容与规模 (28)
3.2项目选址及用地面积 (29)
3.3工程结构方案 (29)
3.4工程建设规模估算 (30)
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及工程招投标 (31)
4.1建设周期 (31)
4.2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设想 (31)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
5.1投资估算 (33)
5.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34)
第六章项目财务分析 (36)
6.1编制说明 (36)
6.2财务分析 (36)
6.3不确定分析 (38)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40)
7.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40)
7.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42)
第八章风险分析与对策 (43)
8.1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43)
8.2风险程度分析 (45)
8.3风险防范措施 (45)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49)
9.1结论 (49)
9.2建议 (49)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及其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
建设单位: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朋旭
项目负责人:陈朋旭
拟建地点:河南省南阳市
1.2 建设单位概况
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玉文化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制作、销售长达十几年,以精湛的工艺,创新的理念、一流的服务面对顾客,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公司一直把开拓、创新、文化内涵注入、精品创作和品牌打造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

全力打造独具行业特色的管理品牌、质量品牌和玉文化品牌。

公司法人陈朋旭是河南省珠宝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轻工宝石鉴定师、亚洲珠宝联合会宝石专家、独山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央视网华人频道名誉顾问。

我公司愿意为南阳的玉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也有能力承担起“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投融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重任。

1.3 建议书编制依据
1.3.1 编制依据
1.南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 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8)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7)
(5)《风景名胜区规范》(1999)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3. 省、市相关规划、规范、规定
1.3.2 编制原则
1. 认真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合理布局、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3. 总平面布置应满足产业园区的有关要求和符合安全、防火的有关规定,并应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置,既要求布置紧凑,力求节约建设用地,以利今后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设施和绿化用地;
4. 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协作条件,以节约工程投资;
5.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有关规定,污染物的排放必
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认真贯彻《消防法》和劳动部《关于职业卫生监察规定》的通知精神,采取切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1.3.3 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研究范围包括: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选址分析、工程技术方案及建设规模、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上述内容论证本项目建设与实施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

1.4 项目概况
1.4.1 项目定位
通过园区内不同功能区的建设,最终使园区成为培育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群的摇篮;成为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成为精品玉雕展示的平台;成为玉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成为玉文化产业龙头;成为玉文化产品包装、宣传推介、销售平台;成为集旅游、休闲、赏玉、购玉的玉文化旅游胜地;成为政府举办展览展示、节庆活动的平台。

1.4.2 项目建设的宗旨
1.提升城区形象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是南阳市政府打造的又一项国际品牌的项目,它的建成必将极大的提高南阳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

2.推动产业发展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必将极大地推动玉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速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的进程,落实产业配套政策,带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和创意产业园区内凝聚力的增强,将大大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

4.丰富地区服务功能
多元化的功能板块,丰富了地区服务功能,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
5.推动“和谐社会”
吸纳周边劳动力,分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成。

6.升级经济发展动力
资本和人才的注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7.升值周边地段
新商务核心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地段的升值,为区域发展赢得更多的资金和机遇。

1.4.3 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将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成一个:
1、南阳市玉文化对外展示和交流窗口,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休闲旅游景区。

展示内容包括:①玉雕精品展示②世界各种各样玉料展示③从古至今的玉文化历史时空展示④玉器艺术创作雕刻全过程的展示(人工的现场制作演示和3D动画演示)⑤玉器乐器演奏展示等。

2、玉文化创意、大师创作的乐园。

以优美的园区环境、良好的
工作生活设施、深厚的文化创意氛围吸引全国的工艺美术大师、雕刻大师(玉雕、木雕)、知名画家、书法家、作家、文化学者、文学大师入住。

在这里进行文化交流、创作、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把玉雕精品大师们妙手创作的作品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进一步提长作品的艺术解读性和价值。

3、国际玉文化中、高端人才的培育基地。

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定期组织策划玉文化产业主题活动和玉文化产业系列学术活动,广邀国内外玉文化产、学、研、销各界高端人士参与,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文化素养、雕刻技术,使作品更具艺术震撼力和欣赏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1.4.3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26.67万平方米,合40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1.4.4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
1.5 结论与建议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南阳市产业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南阳市“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

项目用地符合选址原则,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适合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南阳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玉文化产业链的完善,能够增加就业及城乡居民的增收;能够丰富南阳城市功能,改善南阳城市形象,能够带动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属于风险小、利润长期型、稳定型增长项目,有利于巩固公司在玉文化产业市场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项目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设条件是充分的。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议书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南阳概况
南阳市城市概况: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型盆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全市辖1市2区10县,全市总人口1100万,其中农业人口750万,南阳市中心城区人口85万。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

焦枝、宁西铁路在南阳交汇,太澳、上海至武威、二广、南兰等高速公路在南阳交汇,使南阳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架的交通枢纽,另有数条国道、省道公路干线在南阳通过,是连接湖北、陕西两省的交通枢纽。

南阳机场已开通南阳至北京、广州、上海、桂林、深圳等航线,是河南三大民用机场之一。

南阳的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三位,是豫西南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和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

目前,南阳正在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强市跨越,现有工业主要有轻纺、制药、化工、电子、酿造、汽车配件、光学仪器、军工生产、玉雕加工等。

而玉雕产业在南阳市具有传统优势,是南阳市的重点培育扶持产业。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现辖1市、2区、10县,总人口1065万,总
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

南阳是一个文化大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国6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阳境内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南阳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战国时期,南阳已是闻名全国的冶铁中心。

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的六大都会之一。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南阳因此有“南都”、“帝乡”之称。

另外,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中国长城之父”楚长城遗址闻名遐迩;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封建社会四级衙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被称为“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画像石无论在收藏数量还是在研究成果上,南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南阳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举世闻名的“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出生于南阳;被称为“智圣”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在现代,军事家彭雪枫、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发明家王永民、著名作家二月河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从南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长度在
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

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可供开采量约8.5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4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384万亩,林木覆盖率35.7%,活立木蓄积2525.25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资源184科927属2298种,野生动物资源28目75科204属320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植物79种;拥有国家和省级自然区6个,面积221.37万亩;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面积6万亩。

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植、加工中草药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习惯,盛产天然中药材就达2357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总储量占全省的1/4以上,且多为无污染有机药材。

全市已基本建成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等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方城裕丹参、桐柏桔梗、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猕猴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栀子占20%。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6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4种,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银矿、蓝晶矿、金红石、硅线石居全国第一,蓝石棉储量为全国第二,铜矿、石墨储量居全省第一,黄金、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组合良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南阳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探明储量1.957万吨,远景20万吨,是绝无仅有的天然玉石品种。

全市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为4247.54亿元,其中14种主要矿产经南阳市地质矿产局测算,其潜在价值达1682亿元
南阳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21%、30.6%和48.4%。

有林地面积1094万亩,占全省的33%;水域面积270万亩,水资源总量85.2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水系。

全市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优势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南阳是全省的农业大市之一,农业基础较好,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正常年景,以全省12.9%、全国0.7%的耕地,生产全省11%、全国1%的粮食,全省20%、全国4%的棉花,全省13%、全国2%的油料。

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

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优良品系之首。

南阳是全省的工业大市,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目前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医药和轻工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3万多家,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900多家,大中型企业近百家,酒精、石油、胶片、中西药、纺织品、防爆电机、卷烟、水泥、汽车配件等
工业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娃哈哈”、金星啤酒、APP、德力西等外地大企业纷纷落户我市。

南阳是全省最大的生态旅游大市,其一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乡宝天曼生态旅游区,其二是全省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峡老界岭生态旅游区,其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丹江水库生态旅游区,其四是以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桐柏淮源生态旅游区,其五是瀑布成群、石林荟萃的南召九龙沟生态旅游区。

南阳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境内焦枝复线铁路纵贯南北,已经建成开通的宁西铁路横穿我市7个县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工,许平南、南邓、南坪等几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或拟建之中,南阳飞机场为全省三大民用机场之一。

国家级两条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

南阳电力充足,鸭河口火电厂和蒲山电厂装机容量分别为2×35万千瓦、2×12.5万千瓦。

南阳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南阳经济总量在全省居靠前位次,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从1999年到2003年的5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466亿元增加到724亿元,年均增长9.2%;财政总收入由29.7亿元增加到4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109元和1756元,全
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能力逐年增强,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南阳坚持从内陆传统农业大市这一基本市情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市”、“财政增收、城乡居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确定并实施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中心突破、南联北靠、周边开放”,“27字经济发展战略——农业奠基、工业立市、科教兴宛、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富县富民奔小康”,“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和绿色城镇体系”,“建设人文南阳、数字南阳、信用南阳、绿色南阳”,“建设中国中部地区交通枢纽、河南新的经济隆起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和创新推动战略,强力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等一系列总体战略规划及措施,并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途径,突出抓好经济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从而使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78年,全市经济总量仅有18.43亿元,30年间连续跨越几个大台阶,1986年突破50亿元、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突破500亿元、2005年更是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7年南阳经济总量已达到140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8.7倍,年均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37亿元增加到335.42亿元,增长5.5倍,年均增长6.7%;第二
产业增加值从5.90亿元增加到714.78亿元,增长37.4倍,年均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16亿元增加到356.37亿元,增长39.6倍,年均增长13.6%。

人均生产总值由226元增加到12991元,年均增长9.7%。

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6.3:32.0:11.7调整为2007年的23.9:50.8:25.3,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升级。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199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二一三”格局转变;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二三一”的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实现了向较高层次的跨越。

30年来,南阳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财源,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96.1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3亿元,比1978年增长28.6倍,年均增长12.4%。

随着经济建设加快,南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稳居第三位,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在河南占据了举足轻重位置。

2.1.2南阳玉文化历史与地位
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研究南阳玉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兴盛规律,对于弘扬中华玉文化精髓,拓展南阳玉文化氛围,振兴南阳经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石器时代南阳玉文化初繁荣
从旧石器时代“南召猿人”可以看出,远在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南阳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

6000年前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

二、奴隶社会南阳玉文化塑辉煌
夏代兼及早商出土的文化遗址多集中分布在南阳盆地周围。

镇平安国古城出土了夏王朝的两枚带孔独玉矿;湖北盘龙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独玉戈。

安阳商代殷墟遗址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很多是独玉,南阳市十里庙遗址不断出土小件玉器。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了大量雕琢精美的玉器;桐柏月河春秋墓也出土了丰富而精致的玉器。

最著名的是楚人卞和发现的“和氏璧”
三、封建社会南阳玉文化呈鼎盛
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曰:“宛珠之簪,傅玑之耳,阿缟之衣,锦乡之饰”。

汉代玉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张衡《南都赋》中记载:“于显乐都,……其宝利珍宝,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蔺堂,珍馐琅玕,充溢四方,琢
雕狎猎,金银琳琅……”,对独玉及玉文化氛围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北魏丽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

南朝陶弘景云:“好玉,出蓝田及日南、南阳”。

元代玉料开发仍盛,玉料供给“玉院”,忽必烈命玉匠用独玉琢成了我国玉器史上第一件大作品——“渎山大玉海”。

《镇平县志》记载:“早在宋元时代,玉雕工业由北京、苏州等地传入,民间艺人磨制的玉雕产品,已开始向东南沿海商人出售并转卖海外。

清代独玉开采仍兴而不衰;工艺日趋精湛,玉器品种更为繁多,玉匠名师巧夺天工,超越百代。

光绪县志记载“予山产玉------北居之民,多治玉为生”,说明当时南阳开采、加工玉石十分繁荣,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四、现代南阳玉文化领风骚
新中国成立以后,南阳玉雕产业在全国宝玉石行业中独领风骚。

独玉得到了广泛利用,来自全球的百余种玉料落户南阳,玉器琢工精巧,品种繁多,特别是镇平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料开采与购销、玉器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

随着改革开放,南阳玉文化获得了蓬勃发展。

对独山玉矿进行了普查和详查,证实为我国独有的优质玉矿基地;成立了全国第一
家宝玉石学会,标志着我国玉文化事业在南阳率先鼓起了兴起的大旗;全国著名专家家者齐聚南阳,连续多年举办宝玉石学术交流会,《宝玉石信息》报创刊于南阳宝玉石学会,南阳师院地理系率先开设了《宝玉石鉴赏》课程,并成立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及玉文化网站,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对玉文化的科学研究、教育与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连续举办了八届“镇平国际玉雕节”和两届“南阳(镇平)国际玉雕节”,使南阳玉文化叫响世界。

2.1.3 南阳玉文化产业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六、七千前年前南阳黄山先民们开创了玉文化历史的先河。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玉雕产业已成为南阳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玉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南阳玉雕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长期积累的问题相当突出,产业发展缺乏动力和创新,成为制约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以“南阳四圣”为标志的汉文化等,构成了南阳文化产业强劲发展的基础。

南阳市政府推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战略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南阳立足丰富的玉雕资源优势,围绕“玉”字做文章,不断丰富“玉文化”内涵,有力地促进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