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一、选择题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后发展的是( )
A.使用语言B.大脑发达C.两足直立行走D.使用工具
2.人的卵细胞在体内受精的场所以及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A.卵巢和输卵管B.卵巢和子宫
C.输卵管和子宫D.阴道和子宫
3.小恩同学由于身体肥胖,开学以来一直吃素,可他并未因此而患夜盲症。
这是因为()
A.维生素A可由维生素B1转化而来
B.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C.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D.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维生素A
4.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学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
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果蔬甲乙丙丁
滴数58712
A.甲丙乙丁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
5.如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种物质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消化道中各部分消化的情况,请根据图回答:B代表的是哪种物质的消化曲线?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6.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②
C.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7.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D.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8.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9.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a、肺c、胸腔b三者组合示意图。
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曲线从c→d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I状态
B.图乙I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a<c<b
C.图甲曲线从b→c时,图丙a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b→c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10.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B.气管C.鼻D.喉
11.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B.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原尿
C.①结构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重吸收
12.人体每天都要产生一定量的代谢废物,但经过相应器官、系统可及时排除体外,以此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二氧化碳
B.尿液比原尿少是因为原尿中的废物被重吸收
C.排出尿液有利于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代谢废物主要是经泌尿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13.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A.水B.尿素C.无机盐D.二氧化碳
14.人体能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因为我们人体内存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与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消化系统消化食物 B.循环系统运送物质
C.呼吸系统吸入氧气 D.泌尿系统排出废物
15.人体中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
C.同一个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
16.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4个腔,⑤、⑥、⑦、⑧表示血管。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③、④、⑥、⑦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少的静脉血
B.体循环可表示为:④→⑦→组织处毛细血管网→⑧→①
C.肺循环可表示为:①→②→⑤→肺部毛细血管网→⑥→③
D.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先体循环再肺循环
17.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高于正常值的可能是()A.红细胞B.血红蛋白C.血小板D.白细胞
18.图为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B.血管甲为肺动脉,血管丙为肺静脉
C.血管甲流的是动脉血,血管乙流的是静脉血
D.血液在流经血管乙时,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9.为了解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及血管的类型,某实验学校兴趣小组开展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如图甲为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①②③表示血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用湿纱布包住躯干部及头部,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①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C.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③②①
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B.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
D.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反射弧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
22.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e→d→a→b→c
B.c是效应器
C.如果图中的a受损,则反射也能进行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3.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径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24.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25.观察图人体细胞,这是人体的( )
A.上皮细胞B.神经细胞
C.肌肉细胞D.肝细胞
26.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
这与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区中特有的哪一中枢有关?()
A.语言中枢B.听觉中枢C.感觉中枢D.视觉中枢
27.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瞳孔B.角膜
C.晶状体D.玻璃体
28.根据如图的曲线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图1是某人吃饭前后体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是胰腺产生的胰液B.图2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可表示肺泡内的毛细血管
C.图3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图4是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29.如图表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
C.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
30.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如图是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
(2)请写出图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④]____。
(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____。
(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 (填序号)。
32.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以及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状态,此时膈肌_,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
(2)乙图表示________状态,此时胸廓的上下径_。
(3)丙图表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气体交换,交换后,_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_____血。
33.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34.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
左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右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左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液体A
(克
/100毫
升)
液体B
(克/100
毫升)
液体C(克
/100毫升)
蛋白质7.200.000.00
葡萄糖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 1.40
尿素0.030.03 1.80
(1)尿的形成和肾单位有关,每个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填名称)。
(2)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________(填“液体A”或“液体B”或“液体C”)取自于图中的[ ] _________中,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主要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______,大部分的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______。
(4)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填名称)。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______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35.国际足联世界杯(FIFA World Cup)简称“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荣誉、最高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最顶级赛事,影响力和转播覆盖率超过奥运会的全球最大体育盛事。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
比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
在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的球迷度过了激动万分的日日夜夜,图甲是处于亢奋状态的球迷,图乙是球迷观看球赛整个反射过程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光线进入你的眼球,你之所以能看到精彩的画面,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_______,形成物像后,物像刺激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
____________产生视觉。
(2)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做___________调节,肾上腺和唾液腺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賽时,球员快速奔跑一会后就大汗淋漓,则此时运动员的血管状况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4)比赛精彩画面进入球迷眼球形成物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按正确顺序填写下列结构的序号)
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角膜④视网膜⑤玻璃体
(5)比赛中选手的各种运动和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足够的能量,能量来自于
_____________。
(6)比赛中更多的氧气进入运动员腿部骨骼肌的途径为:肺中氧气→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骨骼肌。
依此方法,请写出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腿部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
【详解】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
动物只能使
用简单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没有创造性劳动。
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使用语言。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人比类人猿高等的特点。
2.C
【解析】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
【详解】
可通过图示来理解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
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子
解析:C
【解析】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
【详解】
可通过图示来理解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
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完成受精的,受精后的受精卵开始分裂形成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所以胎儿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C正确。
【点睛】
借助图示理解几个过程的形成部位,容易记忆。
3.C
【分析】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有助于预防人患夜盲症。
【详解】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维生素A 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玉米、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经常食用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也可以有助于预防夜盲症,故选C。
4.B
【分析】
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
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
【详解】
维生素C具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
而甲、乙、丙、丁滴加的滴数分别是58、7和12滴。
因此果蔬维生素C 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
5.B
【分析】
食物中含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A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B被消化,最后是C被消化,可以判断A代表糖类的消化、曲线B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C是脂肪的消化。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6.B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②与①、②与④,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
【详解】
试管①和试管④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A错误;。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试管②中唾液淀粉酶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正确。
试管②和试管③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
对照,C错误。
实验证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能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7.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所以,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呼吸,仔细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故A正确。
B.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成份及比例与空气的相同,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其它气体及杂质占0.03%。
呼出的气体成份发生了变化,但氮气仍占78%左右,氧气下降至16%左右,二氧化碳上升至4%左右,水蒸气含量也大大增加。
但是二氧化碳还是远远没有氧气多,故B错误。
C.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因此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故C正确。
D.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以及变化的原因。
9.C
【分析】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
A.图甲曲线从c→d时,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肌下降,图乙膈肌由Ⅰ状态转化到Ⅱ状态,A错误。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因此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b<c<a,B错误。
C.图甲曲线从b→c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图丙a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C 正确。
D.图甲曲线从b→c时,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缩小。
10.A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A。
11.A
【分析】
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结合尿的形成分析作答。
【详解】
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
解析:A
【分析】
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结合尿的形成分析作答。
【详解】
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A正确。
B.③为膀胱,肾脏形成尿液后,肾盂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出体外,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B错误。
C.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C错误。
D.②是输尿管,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在肾小管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解析:B
【分析】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详解】
A.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故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二氧化碳,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所以,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B错误。
C.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
D.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