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沟通、激励、扬长避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班主任工作几点感想----沟通、激励、扬其所长
高二(7)班居兵11.2 中学教育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人生漫漫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路口。

如何帮助高中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班主任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的班主任工作呢?回顾最近几年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沟通、激励、扬其所长是当好高中班主任的重要方法。

(一)沟通,是当好高中班主任的基础:
人与人只有沟通才能彼此信任,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有可能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对于当好高中的班主任,首先面临的考验是:如何把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组织在一个新的班级里,尽快地使班级各项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第一次无声的沟通,开学报到时,我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上欢迎高二7班的新同学。

落款---班主任。

第一次无声的沟通,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事后,在学生的周记中,我看到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到了这次沟通,他们认为班主任没有看不起他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来弥补以往的不足。

班级管理的“第一课堂”在学校,“第二课堂”则在学生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有益补充。

作为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方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思想沟通,致力于转变家长中不正确的家教观,探求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

通过交流,使家长了解了我的工作目标,架设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相互理解、沟通、支持和鼓励的桥梁及情感链,为顺利地完成班主任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激励,是当好高中班主任的手段: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竞争进取的内驱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学生如果受到班主任正确充分的激励,其内在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激励的方法有多种,我常用的有:
(1)表扬: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对表扬的作用作了精辟的比喻,他说:“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

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


正确的表扬是使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进行紧张地学习,愉快地生活、工作、劳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对学生多进行肯定与表扬,可以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心,满怀希望地向前进。

这样, 一个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就会形成;一个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着多为集体做好事的局面就必然会出现。

我捕捉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点亮、拨大他们身
上的上进之火。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圆”,全班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前进,良好的班风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

(2)竞争:
如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学校教育理应适应社会的要求,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把竞争的机制引进日常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A、学生干部,运用竞争手段,坚决执行“优胜劣汰”的原则。

这给了学生们以深刻的教育,要想当干部,必须学习优秀,表现好,能以身作则,肯热心为同学服务,身体健康才行。

这样建立起来的干部队伍就能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例如:我们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评选班委,采用“轮流执政制”,每周二的班会,由各组班委总结工作,通过竞争对比,找出各自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

竞争机制的引入,给班集体带来了活力,学习上,你追我赶;守纪上,争当模范;工作上,认认真真。

B、对全班学生,运用竞争手段。

针对班级情况设计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表》,对学生的“守时”、“守纪”、“作业”、“卫生”、“成绩”的情况,分设“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坚持每周由各方面负责的班委记录、统计,由班主任统一整理,在班会上进行总结、表扬。

C、进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利用所教的地理学科,为同学们设计切合实际的“地理竞赛试题”,带动其他学科,通过竞争,产生优胜小组、优胜者。

通过竞争,在班上造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一个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3)奖励:通过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向上,竞争进取的精神,可以使学生学有榜样,便于赶、超先进分子。

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获得奖励是竞争的直接目的,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环节。

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对于长跑运动员,第一个冲线的当然应给予热烈的掌声;而他却给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以最热烈的掌声。

因为该运动员具有“坚持到底”的可贵精神。

所以,在班级奖励制度上,我注意了多层次、多方面,采用了“树立先进、鼓励后进、共同前进”的奖励方法。

例如:我现在的高二7班记录了这样一些奖励名称:“期中考试总分前十名奖”、“各科总分第一名奖”、“学习进步奖”、“外语竞赛优胜奖”、“优秀写作奖”、“全勤奖”、“男、女篮球比赛冠军奖”、“优秀宣传奖”、“优秀班委奖”、“爱劳动奖”、“友爱奖”等,使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奖励。

奖励——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奖励——促进了竞争;奖励——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扬其所长,是当好高中班主任的目的:俗话说,“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其所长,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激活其潜在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处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管理好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方法,作为高中的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并自觉、主动地加以训练,灵活、自如地加以应用。

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则不难形成,班主任的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xx-11-2
班级竞争激励机制
本学期,我们实行一种竞争机制——班级量化管理奖惩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班级事务人人管,强调了自主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

一、量化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在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工作内容除常规的管理外,还随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而适当的调整,体现了班级工作的持续性和管理上的动态性;班主任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现时评价,体现了管理的时效性;考核指标的制度化和细化,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过程性;根据学生的表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和学生及家长联系,并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说明,有效的预防了学生的反复性与抵触心理,体现了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

总之,实行这一管理制度,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律,调动了班级每位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新路。

二、量化管理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第一、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然后由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奖惩细则。

附“班级管理量化细则”:
1、凡违纪行为,根据班干部和任课老师记录的“学生日常行为记录单”,每一笔扣2分,如有严重违纪行为,可视情节轻重扣5—10分,班干工作失职、徇私舞弊的每次扣3分。

(凡不符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中学生守则”的行为都属违纪行为.)
2、早晨早到马上读书的可奖1-6分。

3 、每天早晨带领同学读书的奖1-3分。

4、课堂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每次奖2分,课堂分组比赛分别奖4、3、2、1分。

5、每次检测相对自己来说有进步的加1-10分。

6、英语周记或语文作文每超额完成一篇奖2分。

7、课堂作业每获一个“优”或“A”奖2分。

8、班会活动分组比赛分别奖8、6、4、1分。

9、替值日生劳动,四人参加每人奖2分,三人参加每人奖3分,二人参加每人奖4分,一人参加奖5分。

倒纸篓每人次2分,整理劳动工具每人次奖1分。

10、义务劳动,大扫除,主动拾纸奖1-10分。

11、拾金不昧奖1-10分。

12、爱心捐助奖1-10分。

13、各级各类比赛,视级别和成绩奖1-10分。

14、每月评出的最佳学习对子奖10分。

15、班干部表现突出的每月奖10-40分。

16、出黑板报每期奖30-40分,由主办人平均分配。

17、揭发班级内不良现象奖1-10分。

18、对班级管理或老师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奖2-10分。

19、随机特别奖1-10分。

20、一个月内一分不扣的奖10分。

21、在“做文明学生,创特色学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每月奖10分。

第二、量化积分统计,即每天由班干部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记录单”,并当天交给班主任,对重大事件班主任及时处理。

每月进行一次积分统计。

学期末统计每个同学每月的名次情况。

附“学生日常行为记录单”样板:
附量化统计表:
附量化管理积分成绩表:
第三、应用奖惩激励机制来评价班级个体和群体的思想行为。

对于每一项量化统计项目来说,违纪违规次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应当受到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全班公开批评乃至学校的行政纪律处分,表扬次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应当受到班级通报表扬,评优、入团等都要参考量化积分。

根据分析结果,班主任就可以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班级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量化管理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效果。

实践证明,量化管理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管理,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首先,班级各种管理信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及时反馈、多向互动和透明公开,在全班形成了一个快速高效的教育、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和全反馈系统。

其次,鞭策学生在竞争中自觉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有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和空间,增加了自律性。

量化管理打破了仅有文化成绩“尖子生”获奖励的局面,形成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发挥了团体动力效应,从而激励了每个同学奋发进取,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从有人(班主任)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