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话题写作文怎样命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为话题写作文怎样命题
一、“两个不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一是不忘揣摩“提示语”。

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考生审题的起点。

“提示语”
对考生思维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

作文思维应始于“提示语”。

考生要认真审读提示语,切不可滥用甚至扩写提示语。

揣摩提示语,旨在寻找与“话题”间的内在联系,从联系中领悟题旨,然后筛选适合
作文的最佳材料。

二是不忘紧扣“话题”。

“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考生选材的依据和标准。


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

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
文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

没有题目,那么写什么、怎么写,就无从下手。

因此,写话题作文和其他非命题作文
一样,首先要拟订一个题目。

有了题目,才能进行立意、选材,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和写作方法等等。

话题作文的
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

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

”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
钥匙,阅卷老师也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

如,山西省2001年中考作文是:请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阅卷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围绕“家”这个话题,考生拟订了许多好的题目,诸如《我们都
有一个家》《两岸三地一个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温暖的家》《家的味道》《感谢
清贫的家》等等。

再如,江苏省镇江市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拟出了《不要让母亲河流泪》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都是风沙惹的祸》等题目,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能调动阅卷
教师的阅读积极性。

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话题作文要求自选体裁,
那么应当怎样选择体裁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

如果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
叙文;如果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
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采用的文体。

一般来说,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
才华。

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
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写记叙文时,应注意克服考场作文的通病:人称不统一,记叙不清晰,结构松散,平铺直叙。

能合理运用记叙的人称、要素、线索、顺序,是考生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巧妙
地组织材料,精心构思,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的具体表现。

写议论文时,要明确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要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论点要正确、鲜明,以论据为基础,依据论
据来证明;论据要典型、确凿,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论证要严密、清晰,能
巧妙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写说明文时,一定要了解说明文的类型,注意说明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
明的方法。

四、“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
的佳作确非易事。

文章要想再新,立意必须新奇。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
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例如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有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

一般来说,小孩都
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
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

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
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

”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其次,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

200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是以“合作”为题写一篇表达自己真切体验的作文。

一位考生写的是上级领导来校检查,班主任要求同学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结果,凡是老师预先准备的内容,同学们都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排练的内容却
答不出,领导很不满意。

当上级领导问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个问题时,这位考生写道:
我心一横,反正豁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的回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

合作本是人与人之间
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沟通。

隔着人心的交流,越是‘完美’,就越是‘虚伪’。

我们不需‘完美’,只要‘真诚’!这时,我已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友色的脸,我又笑了。

等回过神来,领导正带头为我鼓掌。

…… 我们不是克隆人!我们需要用心灵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这篇文章,考生落笔于一次弄虚作假的合作,讽刺了社会上好大喜功、
媚上压下的时弊,立意新,现实意义强,收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的
表达效果。

话题作文,就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像,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四部分组成。

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在于它的辅导性、引导性、激发性。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促进学生展开联想、想像,从而构思成文。

命题作文: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

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
的作文考查方式。

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

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

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
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
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

这种半
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

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
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
较熟悉的内容来写。

话题作文:
①就是要求考生很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进行思辨、联想、想象,结构成文
的作文形式。

②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

“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

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

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

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例“诚信是桨” “以生命践约”' “一生弄懂两个字” “谎言不开花” “纯天
然诚信口服液” “我诚信,我美丽”' “出色人生的意义”……)
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

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

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记述文
文章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首先是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
同的方式来表达。

文章的内容,既然可以区分为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那么,与
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可以同样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
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是主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主观感受。

客观表达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一)记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二)描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三)说明,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文化知识性因素。

主观
表达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抒情,用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体验;(二)议论,用来表
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
充的一种作文。

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
一部分的命题权我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作文命题的类型有多种:直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随
着教
学改革的深入,
1999
年高考试卷中又出现了话题作文。

2000
年开始,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走进
部分中考试卷。

近几年话题作文在全国部分省市及北京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所占的比例,
呈逐年
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
2000
年为
0.11%
,
2001
年为
53.19%
,
2002
年增至
69.69%

以说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有人说中考已经到了话题作文的时代。

1
.什么是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围绕提供的话题,来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这里的“话题”
是谈话的中心、范围。

它不是作文题目,只是文章内容、主题的载体。

“话题”确定写作的内
容指向,
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和直接命题作文的最大不同,
在于它有较大的开放性,

现了人人有话可说的基本要求。

所以从
2000
年首次出现在中考试卷开始,一直受到中考命题
人士的青睐。

2
.
话题作文的特点——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

(
1
)导向性:“话题”本身提示了写作的内容指向。

比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那么“责任”就确定了写作内容的着眼点。

在这个话题下,不可能写别的内容。

(
2
)灵活性:是指文体不限,可以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比如话题是“责任”,可以写成
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叙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对“责任”发表议论。


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发表从不同角度、
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与见解等。

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施展写作才能、
表达个性和努力创新
的可能。

在思维方式上,和命题作文的区别在于,命题作文属于“线性思维”,而话题作文属

“发散性思维”,
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
更好地体现了对学
生意志和兴趣的尊重。

(
3
)
宽泛性:
传统的命题作文大多含有或隐含一个中心意思,
有明确的审题要求,
一旦走
题,就会导致全文写作失败。

话题作文强调的是与话题的相关性,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

古今中外的材料,
只要熟悉,
只要符合写作需要,
都可以运用,
不必为
“没什么可写”
而犯愁。

可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固态的,而话题作文的题目是动态的。

以上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命题作文的优势:
第一,
它的导向性与考试命题的限制相一
致;
第二,
它的灵活性和宽泛性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考试改革要求相一致。

既满足了鼓励
学生创新,
又满足了鼓励学生有精神的自由这两个方面的需要,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
下自由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最佳水平。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

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

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
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

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选个角度“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应用写作》(月刊)2001年第6期第52页)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一、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

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

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

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

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
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

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
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
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
泛泛而谈。

拟题技巧。

近几年,给材料自拟题作文,成为高、中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

可是有许多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题目,因而就写不
出成功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考试作文题呢?除平时多读多练外,掌握一定自拟
作文题目的技巧技法,也是很重要的。

现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就是从古今中外名文
佳作或身边生活中借现成的题目,巧妙地运用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章上来。

如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故乡》,他们前后都有人用。

你“借”我也“借”,越“借”越好,真可谓同题不同文,神韵别具。

在考场思绪紧张时用此法最好。

“仿”,就是按别人用过的文题的格式,仿造一个
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题目。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可仿写成《回忆我的初中生活》,《想和做》可仿写成
《学与思》等。

“拼”,就是把相关的几个题目中的有效成分,拼凑起来产生一个新的
作文题目。

有的“拼”意义,有的“拼”词语,有的“拼”用法。

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有人拟
为《花与刺》,而又有人在此基础上“拼”上“联想”二宇,拟为《花与刺的联想》,
可谓锦上添花。

“抽”,就。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当家题型,2021年我省除绍兴市外,中考作文均为话题作文,其实绍兴卷也可视为变式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主选材、自主定体,“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一般命题作文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主体的自主性和写作的自由度
提升了。

一般地,话题的辐射面比较宽泛,且门槛低了,限制少了,因此,话题对题材的
适应性往往是广谱的。

于是,有的同学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以为话题作文可以无
所顾忌,信马由缰了,这就有失偏颇了。

其实,话题作文仅是作文命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它必然存在着某些限制。

况且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所给的话题断不会像神话中的“乾坤袋”,不分巨细良莠,
能容纳所有的题材,为宿构复制之作开绿灯。

从近几年的中考应试作文来看,话题作文虽“好写”,但难以“写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跑(偏)题者并不鲜见。

评价一篇话题作文的优劣,其最基本的标准仍是切题与否,这里的“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切合题围,不跑题,所写的内容能入围话题的涵盖之中;二是切中题旨,不偏题,所写的内容能正中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跑题的原因不一而足,概之有四:一是刻意求新,
有的因引申过度而离径叛道,结果“新”出了一个畸形怪胎;二是盲目搬套,穿新鞋走老路,死搬硬套宿构的预制品,结果李戴张冠;三是曲解题意,或信缩外延,如把“心灵的
距离”(杭州市卷)视为“距离”,把“我们年少,我们需要”(长沙市卷)视为“需要”,这样话题的内涵一扩大,易造成乌占雀巢之弊;或不分仲伯,见了骆驼就以为马肿背,如把话题“诚信”误解为“诚实”或“守信”,把“战胜自我”误解为“挑战自我”,导致了题文相悖。

第四是忽视点题,造成结构松散,文不严题。

文章不切题,犹如医生不能对症下药一般,又怎么能得高分呢?那么,怎样防止话题作文跑题偏题呢?清代文艺评论家李渔说,
写文章只有“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这“袖手”的功夫其实就是审题、构思。

要使文章切题关键还是要审好题。

首先要领悟命题意图,投其所好。

一个话题每每渗透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这种“意图”也正是命题的灵魂所系,作文时,摸清这种“意图”是至关重要的。

中考的一些话题音在弦外,作文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浅尝辄止。

例如,成都市郸县卷的话题“修补”,一些考生会望文生义,拘泥于有形物体的修补,如修路、修桌椅、补书包等,而不作深层探究,去揣摩命题意图,忽略了思想、心灵等无
形的因素。

再如哈尔滨卷的话题“门”,不少同学锁定在本义上做文章,写家门、校门、
店门、球门等,而不在其引申义、象征义上寻找切人口,文章自然就显得老土了。

其实命题的意图决不囿于此,而是应从“门”的形态、功用上揭示其神似之喻,如科
学之门、心灵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如是话题颇为多见,诸如“绿叶”、“路”、“阳光”、“播种”、“考场”等,在审题时,一定要据实探虚,深挖内涵,做到文章与
命题的意图吻合。

其次要抓住话题关键,有的放矢。

从2021年中考卷来看,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正趋于多样性和指向性。

所谓多样性,就是往年一统天下的“提示+话题+要求”的“三合一”命题形式已有突破,
较多的是在“提示”前加“材料”的“四联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