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从天时到日用之时
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
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
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对人类生活节奏有明显影响。
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点,也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
据此推算其他节气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对应于二十四节气。
汉代《淮南子》中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在西汉以后一直传承到现在。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
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
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
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顺气,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要顺气。
冬至,阴气高涨,阳气发生,顺的是阳气;夏至阳气高涨,阴气发生,顺的则是阴气。
阳气发生的时候,人应该静穆,现在所讲的过年团圆,其实就是过去冬至关门团圆风俗的遗存,不过少有人知。
同时,这时人应该顺气,帮助阳气生长。
怎么帮?有一套习俗,北方吃馄饨,南方吃冬至团。
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是阴阳观念的化身,皮如果是阴性物质,里面包裹的则是阳性物质。
夏至则恰恰相反,夏至粽,粽叶属阳性;以前记载的江南习俗中,里面包的东西是乌龟肉和鸭肉,属于阴性,现在端午节吃鸭蛋,鸭蛋也是阴性食物。
时间制度,其实是一套很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
利用节气制度,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然后再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
王通过一套祭祀仪式,把时间从天神那里接过来,再颁给诸侯,逐级颁布,把自然时间变成政令时间,再把政令时间变成等级时间,最后变成大家遵循的统一时间。
因此,二十四节气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南北都会根据自然时间进行调整,节气时间虽然不能改变,但人们的治理活动会提前或挪后。
比如北方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武汉一代的楚地,会说“四九加五九,耕牛遍地走”。
像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常年是夏季,没有四季之分,但他们发明二十四节令鼓,强调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文化认同的作用。
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
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带来一种
共同的感受,凝聚大家的认同感。
马来西亚为什么搞二十四节令鼓?因为他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作为华人族群的文化标志,所能带来的文化认同的精神价值。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作为日用之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讲究顺气,冬至吃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帮助阳气发生;夏至吃粽和鸭蛋,帮助阴气生长。
B. 统治者先把天时变成王官之时,通过祭祀仪式,再逐级颁布,最后变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时。
C. 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我国南方地区会根据自然时间将节气对应的治理活动进行调整。
D. 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并用二十四节令鼓表达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日常生活,还蕴含着哲学观念,也是一套与空间统治结合时间统治秩序。
B. 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四个节点,再按照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C. 中国人很早就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被固定下来。
D. 在每个节气点,华人族群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食物,体验文化归属感,凝聚文化认同感。
3. 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请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育正催化“教”与“学”方式的重生,促使线上教育朝着系统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这场课堂改革终将带给教育更有力的发展。
线上教育不同于线下教育。
线下教学,教师的呈现非常关键,对学生的监控也目之能及,对课堂资源的选择,教师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线上教育时教师不能直观监控学生状态,“教”不是取决于教师的呈现,而取决于“教”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要在众多资源和方式中去准确选择。
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多种平台资源的整合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现代化是以学为中心,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是其根本。
5G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元平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无一不给新的教育改革吹响号角。
只因这场疫情,一切不约而同来到面前。
未来教育中,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是重要能力。
如在线教学,从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分工合作,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再到课程评价的交流分享,需要教师、管理团队,还要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疫情给教育提供了发展新契机。
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需要怎样的规划设计、技术支持、教师能力?学习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出现?这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摘编自李青青《在这次疫情里,重新定位“教”与“学”》)
材料二:
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疫情这种社会重大事件中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教科书教给孩子的,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从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感恩与责任感的教育、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生命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方面挖掘教育素材。
疫情为整个教育社群重新定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难得机会。
家庭教育不应随着疫情的“潮头”退去,而应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传统的集中制、大一统的络平台等技术强有力支持下,在家学习势必成为学生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家长如何履行责任可能决定学生成长的“空间”。
关于“家长是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习还是生活好”,北师大“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团队的数据分析如下:
不同年级家长参与方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A 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多,生活多
B 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多,生活少
C 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少,生活多
D 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少,生活少
当然,家长参与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侧面,在教育资源供给、内容规划、教养方式选择、树立正确榜样等方面,多数家长当前能为孩子提供的支持与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为主体的全人教育系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的发言提到家长在教育的与时俱进方面存在的不足:现在教育对象基本属于95后、00后甚至10后,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质和量超越了上辈;他们的痛点、瘁点、兴趣点、吐槽点分布在哪里,跟上一代有巨大差异。
我们应承认代际对立与冲突已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几代人之间。
因此,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推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争取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专业支持体系,刻不容缓!抗疫即将结束,“变革”刚刚起步。
(摘编自刘坚、刘启蒙《疫情打破家庭教育的舒适区》)材料三:
疫情期间,放心好用的在线教学应吸收不同形式的优点,解决好几大问题,构建新的在线教学形态。
一是要注重在线教学的课堂体验感,保证师生互动的即时同步。
信息化时代教室教学之所以不可替代,一大原因是师生的有效互动,这是老师了解学情来调整教学策略或进程的途径,也是学生了解教师授课风格来改进学习方法的渠道。
因此,线上教学要解决看不到人、听不到声的问题。
二是要在无障碍引用优质资源的同时,解决学习资源的“本土性”。
努力做到学习资源的定制化,减少通用性、大众化。
(摘编自韩先满《放心好用的“在线教学”什么样》)
4. 下列不属于疫情期间“放心好用的在线教学”的一项是()
A. 甲老师用微信群推送校本教学资源,在线回答学生提问,检查学生上传作业完成情况。
B. 乙老师借助QQ群发布基于本班学情的期中考复习建议,要求学生对此展开实时讨论。
C. 丙老师召开钉钉智能平台视频会议,传送个性化的辅导材料,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
D. 丁老师疫情期间未授新课,只是通过校讯通布置作业,由家长接收通知,向孩子转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由于学生处在失控状态,教学资源受限,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教学策略,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B. 线上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此适应性较强的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C. 图表表明,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小学生需要家长学习与生活一起关注,高中生更需要生活的关注,而初中生对两方面关注的需求差别不大。
D. 学生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及与时俱进、消除代际鸿沟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子女未来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6. 为什么说疫情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新定位的契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景行:中国“电视时评第一人”
沈黎明
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
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
在大学,曹景行对读书更加痴迷,除了历史,他还选修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并花费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
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后来,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
”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
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刊撰写评论。
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
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
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曹景行的内心又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木掉。
”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加盟了传讯电视,主管“中天”新闻频道。
数月后,他转入凤凰卫视,这一年是1998年,他已经五十一岁。
加盟凤凰卫视之后,凤凰卫视特殊的运作方式,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曹景行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发挥。
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凤凰卫视迅速结合形势推出一档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该节目立刻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催生出一个新的节目形态——时事分析和时事评论。
三个月后,曹景行和同事们觉得这种时评形式应该坚持下去,于是一起在《中国人今天说不》的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并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开播,曹景行称《时事开讲》是“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简单”的节目。
他每天的工作的确简单: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之后的二十分钟,就是他在镜头前“肆意”点评的时刻。
尽管这档节目从布景到操作都非常简单,但是他精到的评说却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士。
曹景行对国际时事的独到见解很快提升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使该栏目成为凤凰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曹景行则被人们称为“电视时评第一人”。
此后,《时事开讲》栏目不断获得中国电视界大奖。
大器晚成的曹景行,成为华人传媒界的一面旗帜。
2015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当有记者称他为前辈、称赞他的评论十分深刻时,他微笑着回答:“我只是一名普通媒体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曹景行认为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立场是一定要把握住的。
一是要基于事实,新闻评论不是个人主观的发挥。
二是基本的原则立场,所有的言论基调都要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
②现在曹先生的观点输出一直没有停止,但平台变了。
他透露,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之前,他和凤凰新媒体联合推出了“曹景行手机报”,正在运行。
(摘自《“潮人”曹景行退出凤凰卖观点》,有删改)
③曹景行说,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
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当年如果蒲松龄能够上网的话,《聊斋志异》一定首先是从网上流传的。
(摘自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通讯稿)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时,曹景行学习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新闻等课程以及英文,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
B. 本文在时间表述上充分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如“1999年5月7日”“1999年8月23日”等,就是典型的表现。
C. 面对记者的赞誉,曹景行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媒体人,做了该做的事,这是谦虚,是“电视时评第一人”大家风范的体现。
D. 曹景行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这说明曹景行对网络言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不要反对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文字。
8.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景行能成为“电视时评第一人”的原因。
9. 结合文本内容,请概括曹景行有哪些不安分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用“/”线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B.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C.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D.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
B. 礼部,隋唐为六部之一,掌管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C. 苏轼,字子瞻,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D.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为“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
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C. 苏轼担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列入三等,他最终得直史馆。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学生小明因在外地出差,不能参加恩师七十大寿的庆祝会,发短信祝福语给老师: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在得知自己被应聘公司录取的消息后,小王激动地说:“很感谢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多积累经验,争取上进的。
”
C. 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们十分感激他,特地赠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
D. 张先生获得了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家”称号,报社总编辑特意致祝贺信:“张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获此殊荣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在张老板的再三邀请下,我朗笑出声,对他拱拱手,说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C. 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明天的决赛中能够承让。
D. 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沈寓山《寓简》中说:凡是凿井,如果凿大了,就不能缩小,就如削木头一样,如果削小了,就不能复原成大;塑像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眼与口,先一定要小,小了才可以增大;耳和鼻,先一定要大,大了才可以塑小。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这些标准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凿井,即便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