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漏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密检漏操作规程——卤素检漏
检漏在气密房内进行,请遵照以下规程:
1、将压缩机摆放在气密房中央,保持四周有操作空间。

2、在压缩机上安装二个压力表。

3、检查氟利昂缓冲罐压力不低于0.2MPa,如果低于0.2MPa,则暂停气密检漏。

检查氮气管道压
力不低于流转卡要求的气密压力,如果低于流转卡要求的气密压力,则暂停气密检漏。

4、用高压软管连通氟利昂缓冲罐与压缩机,气密房内人员离开气密房并关闭房门。

5、打开氟利昂截止阀往压缩机内充入氟利昂,在气密房外通过观察窗观察连接在压缩机上的二个
压力表,当示值达到0.2MPa时,关闭氟利昂截止阀。

6、从氟利昂缓冲罐拆下高压软管并将其连通到氮气管道,打开氮气管道截止阀,往压缩机内注入
氢氮混合气,在气密房外通过观察窗观察连接在压缩机上的二个压力表,压力示值应同步上升。

如果示值差超过二个最小指示单位,必须关闭管道的截止阀,停止往压缩机内注入氮气。

7、在压力示值达到流转卡指定的实验压力后,关闭截止阀,停止往压缩机内注入氮气,并静置10
分钟。

8、打开气密房房门,使用卤素检漏仪,按流转卡指定的漏率检查压缩机各处结合面以及各管路接
头,检验顺序自上至下。

9、如果检漏仪发出报警,立即将探头移开,待报警消除后再将探头靠近报警点,这样重复3到5
次以确定泄露的准确位置。

在漏率超过0.5盎司/年的情况下,空气中可能因为弥漫氟利昂太多以致报警频发而无法确认泄露点,可以使用水泡检验的方式确定漏点位置。

10、记录检查到的全部漏点。

11、将排空管接通,打开排气截止阀,观察压缩机上的二个压力表,压力指示到大气压力时,
关闭所有截止阀,拆除各处高压软管。

12、将压缩机移出气密房,气密结束。

气密检漏操作规程——氢气检漏
检漏在气密房内进行,请遵照以下规程:
1.将压缩机摆放在气密房中央,保持四周有操作空间。

2.在压缩机上安装二个压力表。

3.检查氢氮气管道压力不低于流转卡要求的气密压力,如果低于流转卡要求的气密压力,则暂停
气密检漏。

4.用高压软管连通氢氮气管道与压缩机,气密房内人员离开气密房并关闭房门。

5.打开氢氮气截止阀往压缩机内充入氢氮气,在气密房外通过观察窗观察连接在压缩机上的二个
压力表,压力示值应同步上升。

如果示值差超过二个最小指示单位,必须关闭管道的截止阀,停止往压缩机内注入氢氮混合气。

6.在压力示值达到流转卡指定的实验压力后,关闭截止阀,停止往压缩机内注入氢氮混合气,并
静置10分钟。

7.打开气密房房门,使用氢气检漏仪,按流转卡指定的漏率检查压缩机各处结合面以及各管路接
头,检验顺序自下至上。

8.如果检漏仪发出报警,立即将探头移开,待报警消除后再将探头靠近报警点,这样重复3到5
次以确定泄露的准确位置。

在漏率超过0.5盎司/年的情况下,空气中可能因为弥漫氢气太多以致报警频发而无法确认泄露点,可以使用水泡检验的方式确定漏点位置。

9.记录检查到的全部漏点。

10.将排空管接通,打开排气截止阀,观察压缩机上的二个压力表,压力指示到大气压力时,关闭
所有截止阀,拆除各处高压软管。

11.将压缩机移出气密房,气密结束。

H2000 PLUS检漏仪操作说明
检漏仪有两检测种模式。

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 主要用于快速查找漏点;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 主要用于在查找到漏点之后,测量出漏点处泄漏率的值。

在测量模式下,检漏仪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定,显示出相应的单位下的漏率值。

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
这是开机默认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屏幕上不显示具体的漏率值,所以也不需要先进行精确校准。

操作者可以在本机上手动设置不同敏感度级别,也可以设置成由本机自动调整敏感度级别。

参见下面的具体描述。

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
在首次使用此模式之前,本机必须按照标准的校准方式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出漏率值的准确性。

之后可每一至二周进行一次校准。

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
查找漏点
如果您需要快速查找漏点,例如判断该位
置是否存在泄漏,那么您可以使用查找漏点模
式(Detection Mode)。

在敏感度设置完成后,当
本机探测到泄漏信号即表示该位置存在泄漏,
否则就表示该位置不存在泄漏。

设置
在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中,随着本机检测到由漏点泄露出的示踪气体的浓度变化,声音和屏幕指示也会随着变化。

但是此状态下,屏幕上不会显示出当前的泄漏率值。

因此,在此工作状态下,无需预先进行精确校准。

但是如果能先将敏感度设定在合适的级别,则会有助于查找漏点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下的标准设置流程是:
●将您需要寻找出的最小泄漏点作为一个参考泄漏点。

●将本机的探棒靠近该参考泄漏点,观察在起始的数秒钟内,本机给出的指示信号大小(无
指示/微小/中等/高/满格信号指示)
●设定敏感度级别。

该设定可在菜单中的“敏感度设置(Sensitivity Settings)”选项下设置
完成。

或者也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改变敏感度级别(此时菜单中“敏感度设置(Sensitivity Settings)”选项下的“敏感度直接设定(Direct Sensitivity Setting)”功能需要被打开)。

除此之外,在“敏感度设置(Sensitivity Settings)”选项中,您还可以选择“自动敏感度调整(Autoranging function)”功能。

如果敏感度设置得过高,背景环境中只要存在微量氢气就有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检漏工作。

然而,您可以在菜单中设定一个“稳定范围(Dead Band)”值,从而减少这种干扰。

重要!如果“稳定范围(Dead Band)”的值设定得不合适,在检漏工作中就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微小的泄漏点,因此请谨慎使用此项功能。

如果您使用此项功能,请在检漏工作中,经常用本机检测参考泄漏点,以确认敏感度级别的确处于有效范围内。

当敏感度级别设置变更了之后,“稳定范围(Dead Band)”的值会自动归零。

您必须再重新设定“稳定范围(Dead Band)”的值。

注意:如果使用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的同时,开启了检漏报警功能,那么本机必须预先进行校准。

这是因为检漏报警功能是基于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的,虽然此时在屏幕上只显示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但是实际上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已经在后台启用以精确地判断其检测到的漏率大小是否超过了预设标准值。

声音调整菜单
敏感度级别降低敏感度级别升高
查找定位漏点
当本机启动后,其会自动工作在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下。

这是一种半定量的工作模式。

例如:当探棒越接近漏点时,从漏点处泄漏出的示踪气体浓度越高,本机给出的声音和屏幕指示报警也越强;当探棒越远离漏点时,本机给出的声音和屏幕指示报警也越弱。

在这个过程中,本机并不显示测量数值。

在此模式下,设定完成敏感度级别之后,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检测出泄漏点。

即使在一个漏点附近还有其他的泄漏,本机仍然可
以精确地定位出这个漏点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查找出换热器上漏点位置
的过程中,您可以手持探棒在换热器上
进行移动扫描。

当探棒靠近漏点时,本
机给出的声音和屏幕指示报警就会增
强。

如果屏幕指示信号已达到满格的程
度,您可以降低敏感度级别,使屏幕指
示信号处于整个指示条的范围内。

在此
检漏设置状态下,本机具备定位多个相
邻漏点的能力。

注意:与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检漏相比,
如果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狭小空间内
进行检漏,背景环境中累积的氢气可能
会干扰本机的正常检漏工作,此时定位
漏点的难度可能会大大提高。

Sensistor
特别为这种情况研发了一种特殊的AP57型逆流探头。

不论背景环境中的干扰有多高,这种探头都可以正常地快速定位出泄漏位置。

提示:不要将探棒长时间暴露在过量的示踪气体之中。

由于探棒中的传感器会随着其与氢气接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最佳的检漏过程是:查找泄漏→定位泄漏点→定位完成后立即将探棒移开以避免传感器饱和。

虽然探棒中的传感器不会由于饱和而损坏,但是传感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消除饱和,回复正常状态。

这就意味着在探棒长时间暴露在过量的示踪气体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本机的灵敏度将会有所下降,之后才会恢复正常。

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
测量漏点的泄漏率
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是用来测量漏点的漏率值(或者测量泄漏出的气体样本浓度)
为了能准确测量出漏点的漏率值,在测量前本机必须使用校准功能进行校准。

在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下,本机将检测示踪气体浓度的变化,其将会自动比对背景环境中示踪气体的浓度与测试点处的浓度。

此时传感器并不监测示踪气体浓度的连续变化,而是测量一次并给出测量值。

因此也可以将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称作取样模式(Sampling Mode)。

在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下,操作者需要
将探棒从背景环境中直接移至测量点。

屏幕上显
示的测量值默认漏率单位是PPM ,也可以切换成
任何的其他漏率单位*。

当测量值显示在屏幕上并
保持不变后,操作者应当将探棒从测试点移至背
景环境中。

测量值在屏幕上显示保持的时间可以在“通用设置(General Settings)”菜单中改变。

H2000PLUS 检漏仪可以在0-2000ppm 的示踪气体浓度中工作,并且在0-500ppm 的范围内有着
理想的线性响应。

如果要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本机需要在10-100ppm 的范围内,进行校准。

通常来说,检测到的示踪气体浓度越接近校准时所用的浓度,其测量结果也就越精确。

* 漏率单位可以在“通用设置(General Settings)”菜单中改变。

泄漏报警级别 (Leak Alarm Level)
泄漏报警级别可以由数字/科学计数法来进行设置。

科学计数法可以参见如下示例:
2.4*10-2 = 0.024 可以写作 2.4E-2 或者 0.024
如果输入的数值不符合规范,原先设置的数值仍然会保留下来。

请在输入数值之后,确认正确的输入值已被保存。

提示:按三次按键,就可以在查找漏点模式(Detection Mode )和测量模式 (Analysis Mode)之间快速切换。

校准(Calibration)
本机可以使用内置的校准功能进行校准。

校准完成后,在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下,本机可以显示正确的测量数值。

校准是检漏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质量控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内置的校准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帮助您完成校准工作。

在两次校准之间,需要有一个间隔时间,以避免本机在校准过程中出错。

如果本机长时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是探棒一直没有接触过示踪气体,传感器的表面可能会逐步形成氧化层,从而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

当传感器接触到大量的示踪气体时,其表面的氧化层会分解。

因此如果本机在长时间工作中仅可能会接触微量的示踪气体,那么本机就需要经常进行校准,以确保读数的精确性,同时也可以分解传感器表面的氧化层。

如果探棒长时间接触大量的示踪气体,虽然不会损坏其中的传感器,但其灵敏度也会降低,从而可能会影响对微小泄漏的检测工作。

因此,在使用本机进行检漏工作时,请养成以下习惯:当使用探棒查找到泄漏点,并且屏幕上显示出稳定的泄漏率读数后,尽快将探棒移到背景环境中去,以利于传感器快速回复。

您可以在菜单中的“最小显示时间(Min Presentation Time)”选项中调整泄漏率读数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长短。

密码保护(Password)
密码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本机中的设置参数被无意中更改或者被未经授权的人擅自改动。

所有重要的设置都可以由密码来保护。

当屏幕上显示“输入密码(Enter Password)”和闪烁的下划线输入指示时,使用“+”和“-”输入密码,并且在输入完成最后一个字母之后,按两次“>”以确认。

当屏幕上显示“密码错误(Wrong Password)”
时,按“Enter”然后重新输入正确的密码。


果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所有菜单选项将会保持
开放,直到本机返回正常的查找漏点模式
(Detection Mode)或者测量模式(Analysis
Mode)。

在语言(Language)菜单内更改设置无需输入密码。

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
H2000PLUS 检漏仪对泄漏率的单位没有限制。

屏幕上显示的泄漏率单位是可以由使用者自行定义的(默认单位是PPM )。

本机检测到的信号与屏幕上显示的漏率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来决定的。

只要泄漏率单位不超过12个字母,都可以显示在屏幕上。

如sccm, mm 3/s, oz/y 或者 g/a R134a 。

屏幕上显示的单位也可以是浓度单位,如PPM 或者mg/ml H 2。

校准可以通过一种已知氢气浓度的参考气体或者一个已知泄漏率的参考漏孔来进行。

注意:“泄漏率单位(Leak Rate Unit)”中的单位与使用的参考漏孔/参考气体浓度的单位一定
测量氢气浓度 使用本机测量氢气浓度之前,需要预先使用已知浓度的氢气混和气作为参考气体对本机进行校准。

参考气体应当是氢气与空气的混和气。

(氢气与氮气的混和气也可以作为参考气体,但是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可能会降低)。

将已知的参考气体中氢气浓度值输入“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

再把“泄漏率单位(Leak Rate Unit)”设置成与校准系数输入时的单位一致。

例:一种参考气体为空气中含有10PPM 的氢气。

将“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设为10,“泄漏率单位(Leak Rate Unit)”设为PPM 。

测量泄漏率 使用本机测量泄漏率之前,需要预先使用已知泄漏率的参考漏孔来进行校准。

校准使用的参考漏孔的泄漏率应与设定的泄漏报警级别(Leak Alarm Limit)相接近。

将参考漏孔的已知泄漏率输入“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

再把“泄漏率单位(Leak Rate Unit)”设置成与校准系数输入时的单位一致。

例:一种参考漏孔的泄漏率为1.5cc/min 。

将“校准系数(Calibration Coefficient)”设为1.5,“泄漏率单位(Leak Rate Unit)”设为cc/min 。

要一致。

如果两个单位不一致,请进行换算以确保单个单位保持一致。

选择参考漏孔/参考气体
您选择的参考漏孔的漏率/参考气体的浓度要等于或接近您将要检测泄漏/气体。

在设置的泄漏报警级别(Leak Alarm Limit)的0.1至10倍的范围内的参考漏孔/参考气体浓度都可以被用来进行校准。

例:参考气体的选择
泄漏报警级别(Leak Alarm Limit)设在8 PPM。

使用空气中含有8 PPM氢气的混和气体作为参考气体来进行校准可以使本机在工作时得到最为精准的测量结果。

如果要得到极高的精确度,参考漏孔的漏率/参考气体的浓度要在设置的泄漏报警级别(Leak Alarm Limit)的+/-50%范围内。

上例中就意味着需要选择空气中含有4 PPM-12PPM氢气的混和气体作为参考气体。

参考气体中氢气的浓度必须在2 PPM至400 PPM之间。

例:参考漏孔的选择
泄漏报警级别(Leak Alarm Limit)设在2.0E-4 /s。

使用泄漏率为2.0E-4 /s的参考气漏孔来进行校准可以使本机在工作时得到最为精准的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