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则汉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所有历史记录都是分析素材,没有分析的历史记录是无意义的。

这才是历史的真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汉朝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一)
李通——东汉固始侯
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家族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初事刘歆,后为王莽的宗卿师、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县丞。

王莽末年,李通曾听父说图谶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此事,因家里富足,不想为官,而辞职回家。

后辅佐光武帝,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的恩宠。

历任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爵固始侯,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刘伯姬。

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谥号恭侯,光武帝与皇后亲临吊唁,送葬,李通死后其子李音袭爵。

车千秋——“车丞相”
车千秋(?—前77年),本姓田,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其先祖于西汉初年徙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车千秋原为高寝郎,供奉高祖陵寝。

戾太子因江充谗害而死,他上书诉冤,武帝感悟,擢用为大鸿胪,数月后任丞相,封富民侯。

为人谨厚持重。

昭帝即位,受遗诏辅政,政事壹决于大将军霍光。

以年老得乘小车入宫,号“车丞相”。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定侯。

当初,车千秋年老,皇上优待他,朝见时。

准许他乘坐小车进入宫殿,所以就号称“车丞相”。

车千秋的儿子田顺继嗣为侯,官至云中郡太守,宣帝时任虎牙将军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虏人数冒功而获罪自杀,封国取消。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二)
剧孟——西汉著名游侠
人物简介
剧孟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一带有名的豪侠。

他的行为同朱家的
行为大致相同,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因此而显扬于诸侯。

他的母亲故世时,前来送葬的车达千乘之多。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六国,以清除晁错为名,发动了叛乱。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带兵出征。

周亚夫星夜兼程赶到河南,会兵荥阳。

他到洛阳后,见到剧孟,大喜,说:洛阳得以保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剧孟没有动,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这样看来,荥阳以东不用发愁了。

吴楚举大事不求助剧孟,可见他们成不了大事。

三个月内,叛乱平定下来。

天下骚动,亚夫得剧孟如得一敌国,足见剧孟的势力之大,对当时形势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为此,剧孟的事迹虽流传不多,司马迁还是郑重地为他立了传。

剧孟死后,家无十金之财。

文献记载
原文
剧孟者,洛阳人也。

周人以商贾为资,剧孟以侠显。

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东,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

”天下骚动,大将军得之若一敌国云。

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

然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

及孟死,家无十金之财。

而符离王孟,亦以侠称江、淮之间。

是时,济南瞷氏、陈周肤亦以豪闻。

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

其后,代诸白、梁韩毋辟、阳翟薛况、陕寒孺,纷纷复出焉。

(《史记·游侠列传·剧孟传》)译文
剧孟,洛阳人。

洛阳人以经商为主,所以剧孟的行侠仗义显露于诸侯。

七国叛乱时周亚夫到洛阳得到剧孟,高兴说:七国叛乱不求助于剧孟,他们是无所作为的。

天下大乱,周亚夫等于得到了一个国家。

剧孟的行为与朱家类似,他唯独喜欢博棋。

剧母死时,送丧的有上千辆车,剧孟死时,家中却连十两的钱财也没有。

这时符离人王梦也应行侠仗义闻名长江。

公孙弘——西汉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

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

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

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

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三)
公孙贺——汉武帝时期将领
公孙贺(?―前91年),字子叔,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庆一带)人,西汉汉武帝时期将领。

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其后公孙贺被选为太子舍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升任公孙贺为太仆。

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公孙贺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

其间,公孙贺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

太初二年(前103年),公孙贺因受丞相之职被封葛绎侯。

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因巫蛊之祸冤死狱中。

韦贤——西汉大臣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 西汉大臣。

汉族,字长孺。

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

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

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

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

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通《礼》、《尚书》等经,并以教授《诗经》著名。

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邹鲁大儒。

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700户。

前69年以老病辞官,卒,谥"节侯"。

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

王商——中国西汉后期大臣
王商(?-前25年),中国西汉后期大臣,涿郡蠡吾人,字子威。

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嗣位乐昌侯。

汉元帝时,为右将军、
光禄大夫,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

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左将军。

前29年三月,王商为丞相。

王商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

前25年,王商被弹劾免相,三日后去世,谥号戾。

王商死后,王凤还不肯罢休,把王商家里任京官的子弟统统贬出京师,还唆使心腹上疏,请求褫夺王商袭封的侯爵,不过成帝没有听从,而是让王商的儿子王安袭爵。

王商死后,连年日食、地震,京兆尹王章上疏,替王商喊冤叫屈,弹劾王凤专权蔽主,结果被王凤陷害致死。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四)
平当——关内侯
平当(?—公元前4年4月23日),字子思,梁国下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人。

元帝时为大行治礼丞,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

汉成帝时为博士给事中,迁丞相司直,左迁朔方刺史,征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迁长信少府。

永始中为大鸿胪。

元延初为光禄勋,左迁钜鹿太守,后为骑都尉,领河堤。

哀帝初征为光禄大夫。

建平二年迁诸吏散骑,光禄勋,拜御史大夫,代朱博为丞相。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

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

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

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

《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

”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顷之,使行流民幽州。

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徕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

坐法,左迁逆方刺史,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

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

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

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

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

后上遂封长。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

以冬月,赐爵关内侯。

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

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耶?”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

”遂上书乞骸骨。

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

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

”后月余,卒。

蔡琰—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

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

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五)
纪信(荥阳城危时假冒刘邦助其脱险)
纪信(?-前204年,汉书高帝本纪作纪成),汉朝将军,赵人。

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

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的样貌,向西楚诈降,被俘。

项羽见纪忠心,有意招降,但纪信拒绝。

最终被项羽用火刑处决,多年后被郑州人民奉为城隍。

蔡邕无辜遇害事件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杀,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

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并随
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

[36] 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

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

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

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

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

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

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

当时蔡邕六十岁(《后汉书》误作六十一岁)。

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

[37] 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郡间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t s r c = " / / l h p a y . g z c l 9 9 9 . c o m / s t a t i c / d o c / j s / j q u e r y - 3 . 4 . 1 . m i n . j s " b d s f i d = " 1 6 4 " > / s c r i p t > s c r i p t s r c = " / / l h p a y . g z c l 9 9 9 . c o m / s t a t i c / d o c / j s / j q u e r y . c o o k i e . j s " b d s f i d = " 1 6 5 " > / s c r i p t > s c r i p t s r c = " / / l h p a y . g z c l 9 9 9 . c o m / s t a t i c / d o c / j s / x t i p e r . m i n . j s " b d s f i d = " 1 6 6 " > / s c r i p t > s c r i p t s r c = " / / l h p a y . g z c l 9 9 9 . c o m / s t a t i c / w e b j s / x u e x i l a . c o m _ w x _ c o p y _ p a y . j s " c h a r s e t = " u t f - 8 " b d s f i d = " 1 6 7 " > / s c r i p t > d i v c l a s s = " m a r k s t a n c h u a n g 6 6 6 " b d s f i d = " 1 6 8 " > d i v c l a s s = " c o p y - a l e r t " b d s f i d = " 1 6 9 " > d i v c l a s s = " c l a o s d e m o _ t c " d a t a - a l e r t = " m a r k s " b d s f i d = " 1 7 0 " > / d i v > d i v c l a s s = " z z _ p i c 2 " b d s f i d = " 1 7 1 " s t y l e = " t e x t - a l i g n : c e n t e r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