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汕尾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广东汕尾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
1.文言文阅读
第1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醉翁亭记
(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请你为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伛偻提携()暂凭杯酒长精神()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杂然而前陈者陈规陋习
B: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之音
C: 往来而不绝者绝无仅有
D: 怀旧空吟闻笛赋而或长烟一空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欧阳修和刘禹锡同样遭遇贬谪,仕途坎坷,但他们面对生活的逆境,都表现出令人钦佩的胸怀与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欧阳修_____________醉酒畅游抒旷达意趣
刘禹锡扬州席上忆昔酬友振______________
【答案】'
(1)lǚ', 'zhǎng'B
(3)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
(4)醉翁亭中或琅琊山上', '乐观精神或昂扬信心'
【解答】
(1)偻应读作lǚ;长在此读作zhǎng。
(2)A项,陈列,摆开/陈旧。
B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C项,断绝/绝对。
D项,徒然/尽,没有,此处可译为消散。
故选B。
(3)①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倒下的样子。
②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4)对联的上下联是一一对应的,下联扬州席上是事件发生的地点,故上联的空白处应填醉翁亭中或琅琊山上;上联结尾旷达意趣是欧阳修抒发的情感,故下联应填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填入乐观精神或昂扬信心。
2.古诗词鉴赏
第2题.绝句
(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赏析第二句中的燃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燃原意为燃烧,在这里是比喻花开得红艳鲜明,像要燃起来一样,化静为动。
山青而繁花更显其鲜红之色彩,山与
花互相衬托,色彩明丽,春意盎然。
(2)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答】
第3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①,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③,来舞魏宫前。
【注】①英雄气:据《蜀志·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②五铢钱:汉武帝以来使用的钱币,王莽篡权后,曾废止不用,后被刘秀重新使用,这里代指兴复汉室大业。
③伎:古代女歌舞艺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由先主庙起笔,借用曹操的评价盛赞刘备的英雄气概,同时感慨先主庙历经千秋仍然令人肃然起敬,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
B: 颔联叙事,回顾了刘备一生的事业:建立蜀汉政权,与吴、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的想要兴复汉室。
C: 颈联感慨刘备一生高开低走,因为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开创蜀国基业,但是因为儿子不成器,大好江山毁于刘禅手中。
D: 尾联想象艺伎们当年从魏国的皇宫里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表演歌舞庆贺魏国战胜蜀国,因为远离家乡内心感到无比凄凉。
(2)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刘禹锡诗作的一项是()
A: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C: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DC
【解答】
(1)D项,尾联所写艺伎表演歌舞,指的是刘禅降魏后,魏王在皇宫里让来自蜀国的歌伎表演歌舞以羞辱刘禅,并非是魏宫中的歌伎来到先主庙表演。
(2)C项,此为明代诗人唐寅所作《桃花庵歌》中的诗句。
3.现代文阅读
第4题.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下列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
(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示例: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贯穿全文。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象征。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答】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有特殊意义。
首先,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文段重点回忆了母亲打算推着我去北海看花。
其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母亲看到我心情烦闷,反复提出要推着我出去看花散心,足见母亲对作者的伟大母爱。
最后,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母亲希望我好好儿活,不要自暴自弃,看花是为了散心,也是为了让我逐渐从阴影里走出来,重燃生活的希望。
本题考查插叙作用。
文中有三处插叙的内容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
在心上。
注意找出一处,并分析作用即可。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扑写出母亲动作的迅速,突出母亲对子女的爱。
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这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落,母亲为了不让作者看到这一切,所以挡住了。
这两个动词,突出了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本题考查内容综合分析。
她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这句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结合前文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知,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下去。
从结尾来看,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此时,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理解。
秋天的怀念中秋天去掉之后,显然与文章内容、情感不契合。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可见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文章结尾说,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因此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4.综合读写
第5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凡杜森花园里的秋天
[加拿大]布洛克
秋的手指
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
启程的夏天
随着一声叹息离去
滚动的水
映照
(zhuì)_____落的泪
山峦已没于
一面云帘后面
玫瑰的芳馨衰退
如同一支□亡之歌
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
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
(zào)_____音(1)加点字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méi
B: mò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消
B: 销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uì)________落②(zào)________音
【答案】BA'坠', '噪'
【解答】BA坠噪
第6题.2019年是农历猪年,小组设计了以猪为专题的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板块:猪在中国文字中。
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帮帮你:①灾由宀和火构成。
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
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②豕(shǐ):猪。
(2)第二板块:猪在中国民俗中。
请你探究下面材料中亲友赠猪蹄给考生的用意。
据传从唐代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于雁塔。
以后,每逢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
帮帮你:中国民俗中常常利用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如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猪和_______________同音,蹄和_______________同音,送猪蹄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
(3)第三板块:猪在中国名著中。
请你写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优点和缺点各一个,并分别简要叙述相关的一个情节。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板块:猪在西方名著中。
请结合语境,补写弗恩的话。
背景介绍:《夏洛的网》讲述的是一头名叫威尔伯的小猪的故事。
威尔伯生下来很弱小,阿拉布尔先生就想杀死它,八岁的女儿弗恩试图阻止他。
弗恩,阿拉布尔先生说,这么弱小的猪以后麻烦大着呢。
现在你让开吧!
可是这不公平,弗恩叫起来,_______________
阿拉布尔先生笑了。
当然不会,他说着,低头疼爱地看着女儿,不过这是两码事。
女孩小是一回事,猪小又是一回事。
【答案】
(1)示例:是房子,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有猪,就像个家了。
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
(2)朱', '题', '希望考生金榜题名,出将入相。
(3)示例:勤劳
(能吃苦)', '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猪八戒不辞劳苦,拨开丛生的荆棘,保证大家顺利通过', '爱耍小聪明', '猪八戒巡平顶山时,先是钻到草丛中睡觉,后来又编瞎话骗人,被孙悟空惩罚
(4)爸爸,小猪也是生命啊!假如我生下来长得弱小,你也会把我杀死吗?'
【解答】
(1)解答此题,可从字的构造方面辨析,豕是猪的意思,而其上的宀是房子的意思,家字的构造可理解为:房子里养着猪。
这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2)根据材料提示,这里是利用了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
从这个角度看,猪和朱书的朱同音,蹄和题名的题同音,故可知送猪蹄的用意是:希望考生金榜题名,出将入相。
(3)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前世是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沙僧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猪八戒忠勇善良,能随机应变,如八百里荆棘岭开路、水底洞府打头阵、花果山智激美猴王等。
但猪八戒也好吃懒做,如途经五庄观时,听说有人参果,马上挑唆孙悟空去偷;途经平顶山时,孙悟空派他去巡山,他却钻到草丛里睡懒觉,后来又编瞎话骗人,被孙悟空惩罚。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根据后文不过这是两码事。
女孩小是一回事,猪小又是一回事的暗示可知,小女孩联想到,如果自己是弱小的猪会怎么样,据此补写语句即可。
5.名著阅读
第7题.名著阅读。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自己生命里出现的一些人物,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评说一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范爱农藤野先生阿长
【答案】
【解答】
第8题.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①_______________(文体)。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②_______________(性格)的妇女形象写活了;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作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3)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答案】'
(1)①散文', '②善良、质朴、迷信、唠叨', '③郭巨埋儿', '④老莱娱亲'
(2)①出自鲁迅先生的《五猖会》。
②表现了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③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示例一:《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作者既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又表现了自身对真理的强烈渴求。
示例二:《五猖会》,记叙鲁迅儿时渴望去看迎神赛会的激动和被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
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折射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
【解答】
(1)《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二十四孝图》从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在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根据句子中的表述急急诵读生于太荒,可知其为《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小时候正兴冲冲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突然父亲到来,要求我背完《鉴略》才准去看会。
文段写的是我背书时的感受,用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来形象地表现我想背完书赶紧去看会的急切、焦急,以及背书时的痛苦心情。
那年我才七岁,对五猖会盼望已久,父亲却在我十分高兴时强迫我背那难懂的书,等书背完了,我却再也没有了看会的兴致。
《五猖会》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喜欢的文章。
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喜欢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
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几个主要方面。
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如:《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