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浮力的研究--船 |沪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各种各样的船以及船的发展史。
3、通过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学难点:怎样使橡皮泥承载更多的回形针。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实验:怎样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活动目标:1、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器材:烧杯、水槽、橡皮泥、回形针。
活动二观察:船的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船,了解船的发展史。
2、体会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器材:船的发展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烧杯,一块橡皮泥
师: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橡皮泥沉在水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交流。
二、探究
活动一:怎样使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已的想法,接下来请大家试一试,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1、学生实验:让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
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思考:你改变的橡皮泥的形状像什么?
4、学生交流。
5、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活动二:怎样使浮在水面上的“小船”能承载更多的回形针?
1、思考:如果要让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能承载更多的回形针,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师巡视。
3、学生交流。
4、师讲解实验要求。
5、学生实验,完成学习单,师巡视。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7、师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橡皮泥小船做的体积越大,能使它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更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能承载的回形针就越多。
活动三:观察、交流船的发展
1、师: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能使物体的浮力增大。
在生活中,应用这个原理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同学们看到过的船。
2、揭示课题。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船最初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
4、学生交流。
5、师出示课件,介绍船的发展史。
6、观察:介绍各种各样的船,这些船的特点和用途。
三、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船以及船的发展史,体会了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