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探讨
李新秀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2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
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率(76.92%、50.00%、88.4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9.62%、28.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67,P=0.000;x2=20.267,P=0.000;x2=38.103,P=0.000);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与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
观察组中的阳性检出率(96.15%、7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32.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89,P=0.000,x2=20.536,P=0.000);类风湿因子+
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54.81%)高于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检测(6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2,P=0.032).结论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检出率的重要辅助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9(038)002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李新秀
【作者单位】普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普洱 6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是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发的重要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由于该病可能伴有关节破坏,不仅会引起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同时也可能致残,但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而可能会造成患者的预后质量较差[1-2]。


年来,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在类风
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现对2017 年5月—2018 年5 月该院收治的
52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同期52 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2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在32~70 岁,平均年龄为(51.02±4.02)岁;病程1~19 年,平均病程(3.25±1.52)年。

另选同期52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男26 例,女26 例;患者
的年龄在32~73 岁,平均年龄为(51.06±4.11)岁;病程1~19 年,平均病程(3.31±1.23)年;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
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 例,其他骨关节病患者8例。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课题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和美国Biotek 洗板机测定。

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盒采购于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抗CCP 抗体检测试剂盒采购于北京和杰创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全部患
者均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约3~5 mL,高速离心后分离血清待用,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抗CCP 抗体采用ELISA 法检测。

定量检测的结果均取平均值,并剔除异常数据。

1.3 判定标准
①类风湿因子的阳性检测标准:>20 IU/mL;②抗CCP 抗体的阳性诊断标准:检
测浓度>25 U/ml;③免疫球蛋白阳性标准:IgA >4.29 g/L,IgG >17.0 g/L,IgM >3.44 g/L[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
料以[n(%)]表示,使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率(76.92%,50.00%,88.4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9.62%,28.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34.667,P=0.000;χ2=20.267,P=0.000;χ2=38.103,
P=0.000),3 种检测方法中以免疫球蛋白检出率最高,类风湿因子次之,其次为抗CCP 抗体,见表1。

表1 3 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n(%)]组别例数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观察组5240(76.92)26(50.00)46(88.46)对照组5210(19.23)5(9.62)15(28.85)χ2 值34.66720.26738.103 P 值0.0000.0000.000
2.2 联合检测的结果比较
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与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联合检测在观察组中的阳性检出率(96.15%、7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32.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9,P=0.000,χ2=20.536,
P=0.000)。

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
(54.81%)高于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检测(6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4.592,P=0.032),见表2。

表2 联合检测的结果比较[n(%)]组别例数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类风体湿+
因免子疫+球抗蛋C白C P 抗观察组5240(76.92)50(96.15)对照组5217(32.69)22(42.31)χ2 值20.53635.389 P 值0.0000.000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有助于阻断疾病进程,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4]。

类风湿因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疾病
诊断,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诊出,因此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类风湿因子在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同样具有较高表达,因此容易造成疾病误诊和漏诊,给疾病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新型的生物学指标,来提升类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以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5]。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认为免疫球蛋白与抗CCP 抗体同
样有助于促进类风湿性疾病检出,抗CCP 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
炎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该指标可用于鉴别是否为侵蚀类风湿性关节炎,部分研究
认为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出现关节骨质破坏的几率更大[6]。

免疫球蛋白是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机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免疫紊乱症状,因此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也有助于促进疾病检出。

国内学者张静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可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诊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7-8]。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率
(76.92%,50.00%,88.4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9.62%,
28.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67,P=0.000;χ2=20.267,
P=0.000;χ2=38.103,P=0.000),国内学者刘玮等[9]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
观察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抗-CCP 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66.3%、88.8%,对照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抗-CCP 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阳性
率分别为21.7%、5.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 <0.05;χ2=6.142,P<0.05;χ2=5.326,P<0.05),与该研究中的部分结果相近,提
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要显著高于
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病患者,这是能有效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方法,因此有助于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检出。

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与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观察组中的阳性
检出率(96.15%、7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32.69%),组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9,P=0.000,χ2=20.536,P=0.000);类风湿因
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54.81%)高于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检测(6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2,P=0.032),上述结果提示3 种方法联合检测更有助于促进疾病诊断,提升疾病的整体检出率。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极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因此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
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检出,并且该法安全、有效,适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但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方法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共同检测,以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抗CCP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5):460-463.
[2] 高峰,高美华,王好玉,等.抗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4):40.
[3] 韩日成,张家明,冼观秀,等.抗CCP 抗体及3 种血清型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5):43-46.
[4] 王光彦,高冬花,龚丽坤,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分型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5):696-697.
[5] 邹光美,黄朝任,陈武,等.血清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CRP 及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7,3(4):30-33.
[6] 赵琳,刘先岭,宋蕾.比较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53-54.
[7] 陈新春.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75-77.
[8] 张静.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 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32-33.
[9] 刘玮,赵文娜,郭苗.免疫球蛋白、抗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34-4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