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皮影戏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皮影戏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皮影戏幼儿皮影戏主题活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它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传统的表演艺术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品,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被公认为现代“动画或电影始祖”,2011年底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及西方文明的冲击,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许多人对民间艺术失去兴趣。

传统皮影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

习总书记在各地考察中多次提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把传统民族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利用传统皮影艺术形式开发适合幼儿学习和游戏活动人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无疑是对“非遗”最大的保护与传承。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地处鄂西山区的兴山县是王昭君的故乡,自古就有“昭君故里”之美称。

巴、楚文化在这里交汇,千百年来,祖先们创造出许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皮影戏就位列其中。

《兴山文史资料》(第五卷)明确记载着皮影戏的发展轨迹。

兴山皮影戏由民间老艺人金光堂在光绪年间引入,兴于清中晚期,兴盛于清代民国年间,前后有200多年的历史。

金光堂和他的皮影戏班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昭君出塞》﹑《薛仁贵征东》﹑《西游戏》等近百部传统皮影戏剧目。

为兴山民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舞出百万兵”,这几张皮影,操作者灵巧的手指,一点光亮,呈现出一个绚丽的舞台,这种轻状简从,灵活机动的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喜欢,每逢过年过节﹑拜神祭祖﹑添丁增口人们都会搭台唱影热闹几天。

这种古老的艺术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
新奇的表演方式,孩子们对其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如: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如皮影戏、剪纸、捏面人等。

”充分挖掘皮影戏中隐藏着教育价值,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目地是想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让中华文化魂宝得以保护和发展,赋予古老的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

兴山县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县直园创办于1956年,有近60多年的办园历史,也是兴山县师资力量最强﹑办园规模最大的公办园,现为市级示范幼儿园。

幼儿园以“办一所环境有艺术氛围﹑教师的艺术素养﹑幼儿有艺术气质的美育特色园”为办园目标,以“育德﹑启智﹑健体﹑尚美﹑自立”为培养目标,在“合美”文化的引领下,将中华传统文化引进幼儿园,以“传承﹑创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和园本课程建设。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皮影艺术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将身边发生的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集光影、美术、音乐、手工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中表现出来,在皮影游戏中不断建构丰富的知识、经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开拓视野、懂得分享、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全面发展。

皮影戏活动还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民间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开发以皮影戏为载体的,包含剧本创编、角色制作、戏剧表演为一体的主题活动课程,推进幼儿进行皮影游戏的学习,从而达到让每一位孩子敢于表现、乐于表达、善于思考的培养目标。

也可以丰富教师的艺术内涵,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提高教师对活动开发﹑设计与组织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幼儿园以皮影戏为研究课题,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形成富有特色的园本教材,让幼儿园的办园品味和园所特色更为显著。

二、核心概念界定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幼儿皮影戏:幼儿皮影戏是一种光影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皮影戏,是用随处可见的纸张画出皮影人物并进行塑封﹑连接而制成,随后经过彩排﹑配乐表演而成为独特的幼儿皮影戏。

主题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教师和幼儿围绕着具有内在脉络或价值关联的中心内容来组织各种活动。

皮影戏主题活动则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开发,以皮影戏为载体的,包含剧本创编、角色制作、戏剧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课程。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幼儿皮影戏的开展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对于幼儿来说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之精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知识底蕴有助于日后对文
化进行创新和重塑。

幼儿在欣赏皮影戏﹑制作影人和表演皮影戏活动中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形成民族情怀。

2.幼儿皮影戏的开展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载体
通过观看演出、交流与讨论、绘画制作、合作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不断建构丰富的知识、经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独立、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3.幼儿皮影戏的开展能推动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

以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为载体,与园所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幼儿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发展,使“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形成园所特色环境与特色活动,提升幼儿园整体品质,同时以皮影作为教科研课题,在研讨活动中的碰撞与反思,教学经验与灵感都会让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幼儿皮影戏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在语言、艺术、社会等方面全方位均衡的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以构建“皮影戏主题活动课程”为抓手,促进幼儿园教学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形成园本特色课程。

五、研究内容
1.开发和生成适合幼儿的皮影戏综合活动内容与教学形式,建构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

2.总结利用皮影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与途径,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提高教师游戏设计与指导活动的能力。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独具特色的星星,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能培养和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艺术表现,创造与想像等诸多能力。

利用皮影艺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是文化与教育﹑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成功将皮影艺术融入园本课程,探索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深入挖掘适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实施途径,从而形成“民俗文化园本课程建设”模式与样本,为其它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落实提供参考。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幼儿或家长中开展皮影戏兴趣调查或家长对皮影认同与支持度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2.行动研究法。

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创设游戏环境,开展游戏活动,积累指导游戏开展的经验。

3.观察法:通过撰写幼儿在开展皮影戏的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的观察案例,探索推进幼儿进行皮影戏游戏方法与指导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研究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归纳总结,梳理经验形成规律。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
1.撰写课题申报书,组织教师成立课题小组。

2.查阅文献资料,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以及本研究相较比以往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之处。

3.对教师进行关于皮影艺术知识的培训,树立教师对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科研意识。

4.摸底收集信息,对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孩子与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了解现状。

5.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分析问题、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9年8月—2020年12月)
1.创设特色文化环境。

投放相应的材料皮影、幕布、影像器材、灯光、录音机﹑区域观察记录表等物质条件。

2.构建皮影戏课程的框架,构建幼儿皮影戏课程的课程理念,皮影戏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与评价体系。

3.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皮影剧目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皮影戏活动的兴趣。

4.进行皮影艺术方面的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
5.开展影绘画展览与合作表演等活动。

6.开展皮影“创+”艺术作品与物品开发与设计如:明信片﹑报枕等
(三)﹑总结阶段:(2021年3月—2021年12月)
1.照片整理、收集各种记录、分析表,归档。

2.分年段进对活动设计、反思收集,收集幼儿自制皮影表演剧本、表演视频形成年段课程内容。

3.撰写论文、本次课题的结题报告、总结。

八、课题组人员分工安排及要求
课题顾问:孙斌
课题主持人:
李美琴:筹措保障研究经费,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王乐鑫:负责课题的计划、组织、实施,以及研究方向和成果总结。

主要成员:
王小芸: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培训讲座,研究报告的撰写。

王红艳陈艳: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宣传报道。

胡春花:负责研究工作的后勤保障及物品的配备。

杨美玉﹑黄莉:负责年段活动的开展收集相关活动资料。

陈静逸﹑沈露﹑屈娟娟﹑王红霞负责开展班级活动的开展,并积累相关的资料,积极撰写案例与论文。

九课题最终成果
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负责人
2021.9
课题结题报告论文
结题报告
王乐鑫
2021.9 《幼儿皮影戏主题实践活动》园本教材
教材全体人员
2021.9 教育随笔、叙事、课件、课堂教学实录及幼儿皮影剧活动光盘课题研究材料黄莉陈越杨美玉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主持人:王乐鑫(一级教师)
课题顾问:孙斌(教研员、副高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王晓芸王红艳黄莉沈露杨美玉屈娟娟陈静逸王红霞陈艳胡春花前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主题墙创设“三说》王乐鑫
论文
在《三峡文学》发表
2018年6月
《从提升幼教水平出发促进幼教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在期刊数据库杂志《教育》发表 2017年3月
《灵动的影子戏》王小芸王红艳
案例
游戏案例县级评比一等奖
2018年12月
《皮影乐》
王红艳黄莉幼儿舞蹈
宜昌市幼儿文艺汇演一等奖
2019年6月
1.本课题在已成功申报了县级微课题并进行了前期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幼儿园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人员分工、时间安排、资料查阅等问题,园里将大力支持,全力保障。

2.本课题的负责人及参与成员,有负责教科研的领导和幼儿园行政领导,有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均有初﹑中、高级职称,研究小组11位成员,凭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素质,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科研任务的能力。

3.我园先后承担过国家级课题《幼儿园礼仪园本课程实践研究》省级课题《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工作。

并已顺利结题,并获专家好评。

我园现有四个县级微课题《基于园本编制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幼儿教师规范应用体育基本动作和口令的实践研究》、了《幼儿皮影戏主题活动的开发与研究》正在研究过程中,在多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

开展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灵动的光影游戏》
3.张尚英.皮影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作用[J].新校园:阅读2015(2X).
4.赵文静.传统皮影背景下的幼儿皮影[J].学前课程研究,2009(7):38-40.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课题编号:6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