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家长会议记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家长会议记录教案
1.如没特别情况,请按时送孩子来园,这样也便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不来时,请打个或发个短信说一声,如果请别人来代接孩子时,为了孩子的平安,请提前通知我们。
2.老人接送孩子的要与其父母多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父母也可利用早晚时间打向我们询问幼儿的近况。
3.请多留意门口的家教栏,可能有些与主题相关的家长配合的内容,其它家长如有什么好的育儿经验也可带来与大家交流,也可向幼儿园的网站投稿。
二.介绍需家长配合的事项
1. 督促幼儿天天坚持来园,不迟到,有事事先请假。
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修剪指甲、头发。
3. 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观察欲望,协助孩子关心、照顾自然角,带一些简单喂养的小动物和能够发芽,或者生长变化快的植物来幼儿园。
4. 依据季节的变化,请家长即及时的调整孩子的替换衣裤,以保证孩子尿湿后有适宜的、干净的衣裤。
5. 为培养幼儿的制造力和动作能力,请家长配合搜集废旧材料〔如瓶瓶罐罐等〕带到幼儿园。
6. 为孩子打算一双跑鞋,便于孩子参与活动。
7. 请需要服药的孩子家长写清服药的时间、剂量及孩子姓名,预防吃错药的现象发生。
三、本学期的班级情况
1、幼儿
这个学期我们班转出三位小朋友(外地生),来了5名新小朋友,现在共有35名幼儿,其中男孩19名,女孩16名。
2、老师的分工
我们二位老师分早班,晚班,两个班次,每个班次的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时每刻都有人具体负责看孩子。
四、本学期的保教目标、方案
保教方案:
〔一〕常规方面:
本学期为小班的第二学期,大局部幼儿通过上一学期的集体生活,在常规教育、行为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那么本学期重在:
1、锻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主动性。
2、学会遵守一些公共秩序,懂得一些根本的礼节。
3、学会尊重别人,懂得友好相处、相互谦让。
4、与家长配合,依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能力方面:
通过上学期教学的实践与观察,设定的大致目标如下:
1、学习观察周围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和变化,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
2、鼓舞幼儿学说一般话,情愿在同伴面前大胆用一般话表达。
注意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引导幼儿爱听故事。
3、学习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情愿大胆地参加艺术活动。
4、在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穿脱衣服、鞋子的方法的根底上,注意在一般生活活动中,给予幼儿独立穿脱衣服、鞋子的时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健康方面
1、经常带着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和空气等自然因素。
2、加强体育锻炼,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开展和提高。
〔四〕游戏方面
1、开展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活动,鼓舞幼儿大胆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通过游戏教会幼儿与人交往、整理玩具、动手动脑等,使幼儿的言语能力、社会性开展都得到提高。
3、坚持地域活动与制造性游戏的正常开展,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五〕社会交往方面:
针对小班幼儿的一些特征,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
1、学会遵守一般行为标准,情愿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抢玩具。
2、有初步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和学习,增强独立能力。
3、培养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4、学会初步的自我评价和客观的评价别人。
5、尽量多与大、中班幼儿联谊,培养他们与不同年龄孩子的交往能力
6、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家长在家提供一些时机让孩子自己动手穿脱衣裤、自己吃饭等自己能力所及的小事。
五. 介绍本学期开展的大活动。
〔1〕三八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
〔2〕亲子活动
〔3〕大带小活动
六、小班下学期开展目标:
1.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每天坚持上幼儿园,不迟到。
能以愉快的情绪参加集体活动。
2.在老师的鼓舞下,遵守集体规则。
初步学习和同伴合作玩耍。
3.情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成人引导下,能了解注意平安。
4.有初步的生活卫生习惯,根本上能适应集体生活。
5.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好奇感兴趣,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观察。
6.能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和区分物体明显的特征,分类和排序。
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物、匹配。
能说出总数。
认识三种几何图形,会用几何图形拼搭。
7.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食品名称、味道和特征。
8.了解老师和阿姨及父母亲的工作,尊敬他们,情愿听他们的话,并乐意援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9.能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致辞,学习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请求。
能大胆地、声音响亮地答复以下问题。
10.喜欢了解和接触各种美工材料、结构材料,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尝试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
11.乐意用歌声、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12.在各类表现活动中,具有初步的自信心和制造性。
七.分析本学期的一些班级情况
我班现有幼儿33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15名,其中有4名插班生。
经过小班一学年学习和锻炼,每名幼儿都有了肯定程度的进步:有的变大胆了,有的每天能高愉快兴地上幼儿园了,整个班级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和操作常规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仍有小局部孩子在学习兴趣上还有待提高,在感情方面也还存在关心他人不够等缺点。
身体开展方面:我们班的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高,活动量大,除个别孩子动作不十分协调外,多数孩子都较为灵敏。
但在行为习惯、规则意识方面存在缺少。
如:进餐习惯不好,有的爱边吃边讲,有的进餐时东张西望,或是翘手搁脚;局部幼儿有吃手的不良习惯;还有不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比方,我经常捡到散落在地上的识字牌,或是每人摇的玩具〕等等。
认知方面:幼儿一般话进步很大,数概念有提高。
大局部幼儿喜欢绘画、十分乐意参加手工制作活动;对于英语也有很大的兴趣;多数女孩〔如孙玮,玥玥,王涵秋,雪儿,陈乐荫,陈心怡,庞云非,穆斐凡等〕喜欢唱歌表演,跳舞,表现欲较男孩强。
而男孩则比较喜欢观察操作〔像张卓豪,桑嘉甚,朱云龙,刘晨铭,刘师宇等〕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或是身边一些事物都表现得比较敏感,比方前阶段,我们在教室里养的蚕宝宝,就引起了这些孩子的强烈反响,不时的会来和我讲蚕宝宝的一些变化。
社会性开展方面:大局部幼儿有礼貌、十分热情,会交往,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喜欢与班上教师交朋友。
同时也存在着规则意识缺少,通过观察觉察有咬人、争抢玩具、说粗话的现象。
常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学期我们将加强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对个别幼儿采取针对性重点培养。
八.介绍一下本学期开展的一些教学活动
接下来向各位家长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我们开展的一些主题活动。
本学期我
们总共开展了个主题活动,开学初,我们开展“好朋友〞这个主题,经过寒期生活,孩子们十分想念自己的小伙伴,想念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们。
开学了,孩子们像愉快的小鸟飞回了幼
儿园,见到了倍感亲切的朋友,在这一主题活动里,我们让孩子学会了怎样结交朋友,怎样融入群体,怎样为自己、为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友爱的感情气氛。
在春天到来之时,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感官觉察春是多姿多彩的,特别对于花园里的花花草草,蜜蜂蝴蝶,小树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有开展了“美丽的小花园〞这个主题活动,并充分利用好去森林公园看花展这个时机,进行
了“我和小树做朋友〞这个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绘画,音
乐,常识方面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得到各方面的提升。
我们主题活动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在这里我感谢大家的支持!比方,在“马路上的车〞这个主题活动中,许多家长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车展的照片,还有各种海报,多数家长还及配合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好调查表的记录。
其它,我们在开展“我的卡车运货忙〞的活动时,家长们还热心的协助我们搜集了许多的牙膏盒,超市海报,为我们能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援助。
我们接着还开展“动物的花花衣〞“理发师〞“下雨的时候〞、“好玩的水〞、“夏天着热啊〞四个主题活动。
这些主题活动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各位家长的援助,尤其是庞云飞,玥玥,雪儿,王涵秋,张卓豪等小朋友的家长,几乎每次都会带来许多我们需要的材料,再次向你们以及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表示感谢,并期望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九.介绍一下在家长工作方面的一些工作:
本学期我们在家长方面进行了以下一些活动:
1.通过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让家长了解新的“主题活动〞,并请家长参与、配合〔比方请家长援助搜集废旧物品﹑材料,丰富活动区,上网查询相关主题的资料等等。
使各位家长更深刻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2.运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联系册,家访,家长会等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表现,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
十.给家长们的3点建议
1、保持一致,不迁就孩子。
我们觉察,每次长假或是短假回幼儿园后,总是会有几个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是我园孩子生病的顶峰期。
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在家的饮食、休息时间等没有规律造成的。
因此,在家饮食、休息等一般习惯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在我们幼儿园每天中午11点是吃饭的时间,我们要求幼儿在进餐时能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均衡营养,不挑食。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的完成,可是在家也许就拖拉了,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同意他拖拉。
其它家长和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
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
他不了解听了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