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付寨中学2019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驻马店市付寨中学2019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a mol FeS与b mol Fe3O4投入到V L 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 NO气体。

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是Fe(NO3)3和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参考答案:
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都易溶于水B.CO
和CH4都是温室气体
2
C.加碘食盐不能使淀粉液变蓝D.灼烧法可区别纯棉和纯毛织物
参考答案:
A
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 + Q(Q<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参考答案:
BC

4.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关系可表示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C

5. 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D.K+、Na+、NO3-、CO32-
参考答案:
C
6. (2000·天津、江西卷)6.—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表示的碳原子()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参考答案:
D

7. 下列关于Na2O和 Na2O2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为白色固体
B.都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
C.向Na2O和 Na2O2固体中分别加水再滴加2滴酚酞,最终溶液都为红色
D.都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NaOH
参考答案:
B
8. 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白衬衣被咖喱汁玷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该污渍时会发现,黄色污渍变为红色。

经水漂洗后红色又变为黄色。

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何种试剂可能有相似的化学作用()
A.品红溶液
B.石蕊溶液
C.氯水
D.KI—淀粉溶液
参考答案:
B

9.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92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样品中含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0.03mol ✍溶解样品的过程中消耗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04mol
✍V=224mL … V=336mL
A.✍✍✍ B.✍✍✍ C.✍✍… D.✍✍…
参考答案:
B

10. 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其制备方法之一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
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
C.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发生皂化反应
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参考答案:
C
A、温度升高,硬脂酸的溶解度增大,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选项A正确;
B、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选项B正确;
C、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硬脂酸不是油脂,选项C不正确;
D、常温下,硬脂酸钠以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存在于水中,故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选项D 正确。

答案选C。

11.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A.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1.6g;
B.根据沉淀的转化来分析;
D.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解:A.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1.6g,溶液的质量为
2.5g+97.5g=100g,则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故A正确;
B.因硫化银比氯化银更难溶,则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
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会得到黑色沉淀,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故B正确;
C.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 (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用B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可以用BaCl2溶液检验,故C错误;
D.为防止试剂受污染,则分层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故D正确.
故选C.
12. 某同学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则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B.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参考答案:
D

13.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上述反应可能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则甲、乙一定是铜和稀硝酸
C.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丁为水,则戊可用于干燥甲
D.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戊可能使品红褪色
参考答案:
B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A、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戊为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甲乙分别为钠和氧气,丙可以是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据此分析;
B、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应为二氧化氮,则丙为一氧化氮,所以甲、乙可以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也可以是其它金属和稀硝酸的反应生成NO;
C、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即为二氧化硫,则丙为三氧化硫,丁为水,戊为硫酸;
D、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丙为氯气,若丁为水,则戊为次氯酸,据此分析;【解答】解:A、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戊为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甲乙分别为钠和氧气,丙可以是氧化钠或过氧化钠,若丙为过氧化钠,则上述反应可能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应为二氧化氮,则丙为一氧化氮,所以甲、乙可以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也可以是其它金属和稀硝酸的反应生成NO,故B错误;
C、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即为二氧化硫,则丙为三氧化硫,丁为水,戊为硫酸,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硫,故C正确;
D、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丙为氯气,若丁为水,则戊为次氯酸,次氯酸能使品红褪色,故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CCl4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B.Fe(OH)3中含有少量Al(OH)3可加入适量的HCl除去
C.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可用加热的方法提纯
D.Fe(NO3)3中混有少量Fe(NO3)2的杂质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参考答案:
AC

15. 关于蛋白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
B、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
C、鸡蛋清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
D、天然蛋白质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小组学生想研究不同物质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以生成气体量50mL为标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在该研究方案中,MnO2、KI和猪肝在双氧水分解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2)待测数据X为.
(3)以下措施可以加快该实验中双氧水分解速率的是:(填标号).
A.将双氧水的体积增大至200mL
B.将双氧水的浓度增大至30%
C.对装置A加热
D.上下移动B装置使量气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4)从控制变量的原理来看,该方案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参考答案:
(1)催化剂;
(2)生成50mL气体所需的反应时间;
(3)BC;
(4)否;新鲜猪肝的质量应选用10g.
解析:(1)该研究方案中,与无添加的物质相对照,MnO2、KI和猪肝在双氧水分解的过程中可能起到催化剂作用,故答案为:催化剂;
(2)研究不同物质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与时间长短有关,故待测数据X是生成
50mL气体所需的反应时间,故答案为:生成50mL气体所需的反应时间;
(3)A.将双氧水的体积增大至200mL,浓度减小,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将双氧水的浓度增大至30%,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对装置A加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上下移动B装置使量气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压强对液体反应体系无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从控制变量的原理来看,该方案不合理,因为添加的物质都是10g,才能起到对照作用;故答案为:否;新鲜猪肝的质量应选用10g.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7分)下图是对一种废旧合金各成分(含有Cu、Fe、Si 三种成分)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的工业流程,通过该流程将各成分转化为常用的单质及化合物。

已知相关溶度积常数:298K时,Ksp[Cu(OH)2]=2.2×10-20,Ksp[Fe(OH)3]=4.0×10-38,Ksp[Mn(OH)2]=1.9×10-13,根据上面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操作Ⅰ、Ⅱ、Ⅲ指的是。

(2)加入过量FeCl3溶液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过量的还原剂应是,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4)①向溶液b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若用Xmol/LKMnO4溶液处理溶液b,当恰好反应时消耗KMnO4溶液YmL,则最后
所得红棕色固体C的质量为(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5)常温下,若溶液c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浓度相等,向溶液c中逐滴加入KOH溶液,则三种金属阳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填金属阳离子)(6)最后一步电解若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析出固体B的质量为Zg,同时测得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则阳极生成的最后一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用含Z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过滤(1分)
(2)2FeCl3 +Fe = 3FeCl2(2分), 2FeCl3 + Cu= 2FeCl2 +CuCl2(2分)
(3)Cu粉(1分) Cu2+,Fe2+ (各1分)
(4)①MnO4- + 5Fe2+ + 8H+= Mn2++ 5Fe3++4H2O(3分)②0.4XY克(2分)
(5)Fe3+>Cu2+>Mn2+(2分)(6)22.4Z/64L (2分)
18.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

(1)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

(铜的熔点是1183.4℃,铁的熔点是1534.8℃。


(2)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

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

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

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

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1)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2)原因:①鸦片输入;②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①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②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19. (16分)美国化学家R.F.Heck因发现Heck反应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例如经由Heck反应合成一种防晒剂:
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I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存在组峰,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2)1mol化合物Ⅱ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mol O2,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3)化合物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__;化合物Ⅴ与浓H2SO4共热生成化合物Ⅵ,化合物Ⅵ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化合物Ⅵ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化合物Ⅰ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化合物Ⅶ符合下列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化合物Ⅶ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