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由于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教师,再加上刚参加工作,在学法和教法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不过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上学期实现了,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有了较为良好的表现。
新学期开始了,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能扬长避短取得更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目标:
教完七年级地理下册,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课堂小讨论、知识趣味竞猜等),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正大综艺》等节目,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四、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本学期应该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解决他们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____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应积极参与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虚心向前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开展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进度:
01-____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03-____周: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08-____周: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12-____周:
第九章西半球国家和地区
16-____周:
第十章极地地区
18-____周:期末复习
2024年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2)教学计划:地理学科(初一)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宇宙
2. 大气层与气候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4. 地理区域划分
5.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二章人文地理
1. 人口与人口迁移
2. 农业与农业区划
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4. 交通与交通网络
5. 旅游与旅游资源
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
1. 地图及其分类
2. 地图符号与地图解读
3. GPS与遥感技术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
1. 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2. 每周安排4节课,每节课为45分钟。
3. 教学活动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探究、地理实践、地理观测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地球与宇宙、大气层与气候、人口与人口迁移、地图符号与地图解读。
2. 难点:地图符号与地图解读、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五、评价方法
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评价。
2. 定期组织定向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选择符合教育部最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
2. 资源:利用地理实践基地、实验室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
七、教学环境
1. 教室:保证教室宽敞明亮,课桌椅整齐摆放,墙面布置地理知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2. 实验室:配备地理实验室所需实验器材和图书资料,保证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效果。
八、教学计划
注意:以下为教学计划的大纲,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一章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宇宙(2课时)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运行和自转
- 介绍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大气层与气候(3课时)
-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
- 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3. 水资源与水循环(2课时)
-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4. 地理区域划分(3课时)
- 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 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
- 分析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
5.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3课时)
-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 常见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 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
第二章人文地理
1. 人口与人口迁移(3课时)
- 人口与人口密度
-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 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2. 农业与农业区划(3课时)
- 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 介绍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
-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的发展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2课时)- 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
-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4. 交通与交通网络(2课时)
- 交通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 介绍交通网络的发展和作用
- 讨论交通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5. 旅游与旅游资源(2课时)
- 旅游的定义和类型
- 介绍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资源- 探讨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
1. 地图及其分类(2课时)
- 地图的作用和种类
- 介绍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 学习如何制作地图和使用地图
2. 地图符号与地图解读(3课时)
- 介绍常用地图符号的含义
- 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 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地图工具
3. GPS与遥感技术(2课时)
- GP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学习如何使用GPS和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信息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课时)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 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研究
九、教学反思
1.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2.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4. 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024年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3)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
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
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
部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
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
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