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周训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周训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叙述范式,内容多歌功颂德,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
体式既定,难出新意,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偏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厚。
唐代墓志文体多方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平事功为主,逐渐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实用文体的情感张力。
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
无怪乎储欣盛赞韩愈《李元宾墓志铭》“铭词与《祭十二郎》相埒(等同),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而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唐代墓志作家在墓志撰写过程中,有意纠正六朝以来墓志创作逐渐千人一面、缺乏人物个性的弊端,往往借鉴史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唐传奇事实性虚构之法。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传记,并非单纯的史实记录,它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
也就是说,除史实的真实之外,传记还可以带有某种程度的虚构的真实,亦即叙述的真实。
例如杜牧的《唐故进士龚轺墓志》,二鬼诱使龚轺坠马而亡的叙写,奇幻而多姿,极具戏剧效果。
墓志作为一种应用于丧葬活动的实用文体,不仅有记载墓主家世及生平经历的序文,而且也有颂扬墓主功业德行的铭文.墓志的铭文部分一般采用四言韵语的形式对序文内容进行综括,以抒发伤悼之情。
但墓志发展至唐代,富于创新精神的墓志作家们丰富了铭文部分的变化,四言之外,三言、五言、七言、杂言、骚体均有,如《王氏殇女墓志》等,这无疑是对诗歌艺术体式的吸纳。
(选自李秀敏《唐代墓志铭:风流难掩社稷功》,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促进了墓志文体的创新和变革,助推墓志创作走向鼎盛时期。
B.为了增强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唐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擅长用议论宣泄情感的手法。
C.唐代墓志借鉴虚构之法,不再以史实记录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凸显人物个性风貌。
D.唐代墓志作家敢于创新,丰富了墓志的语言变化,全文出现了三言、五言和杂言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外部条件和作者素养方面,分析了唐代墓志文体发展更新的重要原因.
B.文章从哀祭文、史传文、传奇和诗歌方面,论述了不同文体之长对唐代墓志的影响。
C.文章提出问题后,横向展开论述,并在每个论述部分后提供了实例作为议论的支撑。
D.本文以唐代墓志与其他文体互渗为视角,分析唐代墓志演变,为墓志发展提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代墓志文体或许还将长期缓慢发展或者停滞不前。
B.墓志文体范式逐渐僵化、内容逐渐趋同,唐代文人出于创新意识而有意做出了纠正。
C.唐代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方式,从传统的歌功颂德,转变为叙述抒情并重。
D.从唐代墓志的发展来看,抒情方式、叙述方式以及语言形式对文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云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
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
妻子沉默一会儿,说:“明儿再说吧。
”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子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
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
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
”
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
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
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
习惯就好了。
"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
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
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
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费,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
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
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
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
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
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
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
妻子没有阻拦,翻来复去地躺在床上。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
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
孩子终于回来了。
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跚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
”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
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
“是!噢,不、不……”
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
“没——没有!"
“大爷,”孩子颤声说,“我那是特意的。
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水的月光在闪动。
“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
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
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故事的线索。
同时设置了悬念,起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
B.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比如对“我"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孩子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C。
文中加点词语“漠然"表现了“我”性格中的冷漠,和妻子的落泪形成对比,同时与结尾“我”的落泪形成巨大的反差,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D。
小说结尾“我”与孩子和谐的一幕令人感动,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
5。
赏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
(5分)
6.小说结尾“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工农城乡,强农惠农富农,“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
(摘编自《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2017年12月30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各种阻碍要素。
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稳定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给农民吃“定心丸”,进一步构筑和巩固我国城乡社会结构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措施,关键在于土地政策、产权制度、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这四个方面,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
(摘编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17年12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首先,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发展策略。
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
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首先,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其次,促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
(摘编自刘合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着力点》,2017年12月9日《农民日报》)
材料四:
以全域乡村旅游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境界。
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修好进村、进社、入户的出行路,又要根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适度超前规划修建农村产业路、观光路,提高农村公路标准,保障游客进出通畅。
完善乡村规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乡村风貌,让城里人到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创乡村社会发展新风尚。
要加大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弘扬力度,提升农民立足农村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内在凝聚力.
(摘编自《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科学内涵》,2017年11月9日《重庆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三农”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B.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2363元,其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
C. 与2012年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1.7个、9个百分点,我国农业在转型升级。
D. 农业改革取得新进展,至2016年6月底,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比2012年有增加;2016年农村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的四成多。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这四则材料围绕的中心话题是乡村振兴,但各有侧重,材料一揭示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其它三则材料分析的是乡村振兴的途径.
B。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政策等体制机制,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巩固了城乡社会结构的坚实基础。
C. 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因素,只要依靠科技创新就能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就能够实现现代技术与农业生态的密切融合。
D。
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乡村风貌,让城里人到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吸引游客。
E。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所以首先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业,最后是挖掘、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9。
怎样才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
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
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户。
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
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
二年冬,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大败,死者八千余人,羌众遂大盛,朝廷不能制。
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
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
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
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骘畏太后,遂髡妻及风以谢,天下称之。
建光元年,太后邓氏崩。
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又徙封骘为罗侯。
五月,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
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袒舆榇上疏。
宠知其言切,自致廷尉。
众庶多为骘称枉。
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骘等于北芒.诏遣使者祠以少牢,诸从兄弟皆得归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B. 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C。
遺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D. 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理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禁中”,指帝王宫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宫禁”。
也称“禁内““大内”“紫禁”等。
B。
永初元年是农历丁未年,如果采用“干支"纪年法推断,永初四年则是农历庚亥年.
C。
“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所用的牲畜,指猪、羊各一只,规格低于“太牢”。
D。
“从兄弟"指堂兄弟.冠“从”称,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从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邓骘贵为国戚,为官谦退.和帝生前,其官职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
和帝驾崩后,他也不愿久居宫中,一再请求回府。
B. 邓骘战功赫赫,宠耀无比.邓骘驻扎汉阳,并委派任尚和司马钧在平襄与羌军激战,大败敌军,班师回朝,荣耀显赫。
C. 邓骘推举贤士,天下称之。
杨震知识丰富,博览群书,虽已年高,但壮心不已,因此得到了邓骘的赏识最终步入仕途.
D。
邓骘为人所诬,含冤而死。
安帝听信宫人谗言,邓氏全族遭殃。
朱宠上书恳切疏陈,百姓也为其鸣冤,最终沉冤昭雪。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
(5分)
(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送王昌龄之岭南①
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②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③无缟纻④,乡味有槎头⑤。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注】①王昌龄与孟浩然交游多年,二人数年同用一个笔砚,友情深厚。
王昌龄被贬岭南路经襄阳时,看望了病中的孟浩然,孟浩然作了此诗。
②羊公:西晋名将羊祜。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③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
④缟纻(zhù):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
⑤槎头:也曰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一、二句从洞庭湖、山上的枫叶写起,枫叶如丹先报寒秋,给人以萧瑟之感.
B. 诗中“无缟纻”和“有槎头”表明了诗人对远道而来的友人热忱地欢迎之情。
C. “更贻魑魅忧"写出了诗人虽身染重病,却对远去岭南的友人充满了担忧之情。
D. “数年同笔砚"一句回忆起自己与朋友过去的生活,写出了二人情同手足的情感。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不同,本诗低沉中有豁达,结尾时昂扬向上。
15.“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在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或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清华大学内被刻字的日晷刚刚修复完毕,不料按下葫芦浮起瓢,标志性建筑“二校门”门框上又惨被刻字。
②鲁迅在很多作品中塑造了社会底层的悲剧小人物,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揭示他们的生活现状.
③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毋庸置疑,王羲之首当其冲。
④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深藏若虚,使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价值永不会褪色.
⑤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讲话时要避免穿靴戴帽,阐述相关问题应实事求是,有原则性和针对性。
⑥中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不断积累素材,善于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寻章摘句,而不能拾人牙慧。
A。
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
②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用户的迁移、收看方式的改变以及视听内容升级正促使网络视听行业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B。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奋斗目标的背景下,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发展,让中国民航事业获得了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绝佳机会。
C.中国领导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重申支持全球化、开放型经济的观点,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持。
D.北京大兴区大火造成19人死亡,已查明火灾原因为电线故障所致,樊某某等20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刑事拘留。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挂一漏万,不求诸位苟同,但求抛砖引玉。
B.师德师恩,如山似海,难以为报.适逢恩师80寿诞,诚邀各位同学共贺恩师高寿.
C。
惊闻伯父身体抱恙,甚为垂念,望您能安心养病,有时间我再来探望,敬祝痊安。
D.老王痴迷写作,常有文字见诸报端,前段时间还发表了第一部拙作《田园笙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移动支付作为①,因其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潮流。
②,当然,这些安全隐患和风险未必就造成巨大的安全问题或财产损失。
我们在使用手机作为交易工具进行支付的时候,③,才能减少因安全问题造成的财产损失.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
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
①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②
.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