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寸?4i抬表f
实验教学
2021年第3期(x)利用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初探
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222000) 周斌
摘要开展课外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将教材知 识运用到实验中去,挖掘学生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实验;操作技能;发展个性
文章编号丨〇〇5 -2259(2021 )3x-0072 -02
开展课外小实验可以对教材知识进行延续和补 充。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人课外小实 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探究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1分析,步步分解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操作 难题。

因此,教师对实验进行步步解析就变得尤为重 要了。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对每一个步骤都给予足够 的时间进行解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分析实验现 象,拥有自己的实验见解。

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笔者引导学
样习得的知识更加牢固。

4.2耐心引导,辅助操作
实验前,教师应该预先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并为学生演示实验步骤,方便学生的学习模仿。

另外,教材中有些实验现象过于理想化,教师可根 据实际情况变通实验方法,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情况。

4.3实验结束之后,带领学生回顾反思
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实验结果都像教材所介绍的 那样的完美,很多学生的实验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而失败。

失败不可怕,但一定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在 实验的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反思此次实验,并 整理实验失败的原因,谨防下次再犯。

生做了一个课外小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吸收二
氧化碳。

在开展实验前,笔者详细地向学生解释实验
的每一个步骤,让他们可以结合教材知识最大限度地
理解生物界中的物质能量转变。

实验步骤如下:第一 步,准备甲、乙两个透明塑料袋,在甲袋和乙袋分别放
置一盆枝叶茂盛的植株。

第二步,向袋内深吐气20
余次,使袋内充满C02气体,将袋口扎紧,防止气体逸 出。

袋内充满了 C02气体,这样就可以减少02对实
验的干扰。

第三步,将甲袋置于黑色的箱子内,乙袋
置于阳光下。

过段时间后,将甲、乙两袋内的气体挤
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
优化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从而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学实
验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
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轶.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变革[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9) :119 - 121.
[2]韩国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科
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15.
[3]郭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创新趋势[J].中
学生物教学,2017(13):11-13. A
5小结
2021年第3期(x)
压到两个锥形瓶中,对比甲、乙两组锥形瓶中澄清石 灰水的变化情况。

原理是:C0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实验必须时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只保持实验中某一个因素的人为改变,对比实验结果 并分析产生原因,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 能力。

2综合,联合属性
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 象,从实验原理、实验物体本身的性质中寻找原因。

在讲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 一个课外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分组寻找植株枝条,分 析茎的输导功能。

各学生小组都寻找一个直径为5 mm左右的植物枝条,从烧杯中取5 mL的红墨水稀 释液置于自己的锥形瓶,并将自己的枝条插人锥形瓶 中,在阳光下放置2 ~3h。

当学生发现叶脉微微变红 时,取出植物枝条并进行纵切和横切,然后使用放大 镜观察切面情况。

学生发现,虽然都是直径为5 m m 的枝条,放人同样浓度的稀释液中,放置的时间也相 同,但是叶脉上的“红条”却大不相同。

有的较多,有 的较少,有的红色较为浓重,有的颜色则较轻。

这究 竟是为什么呢?在预设实验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实 验结果的不同只可能是因为实验材料本身存在差异。

于是,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实验结果的不仅有人 为可控的实验因素,还有实验材料本身特有的属性。

3比较,发现异同
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也 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 手操作并设置对照组,观察实验现象并发现异同。

这 种课外实验的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 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 着较大的作用。

在教授“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时,笔者带领学生 进行了一项课外小实验——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 量。

第一步: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持有装着萌发 的小麦种子的集气瓶,乙组则持有装着等量被蒸熟小
寸扨各f( .....................与合
麦种子的集气瓶。

第二步:将两个集气瓶都用保鲜膜 封口并密封,再分别装入两个保温桶中,盖上桶盖,放 置5 ~6h。

第三步:打开保温桶的盖子,用吸管分别 在两个集气瓶的保鲜膜上扎一个孔,将体温计从孔中 插人,测量瓶内温度。

经测量发现,甲组盛有萌发种 子的集气瓶中的温度比乙组盛有被蒸熟小麦种子的 集气瓶中的温度高。

在这两组对照实验中,学生发现 即使是相同的实验条件,如果改变某一实验因素,实 验的结果也会发生差异。

4抽象,追因溯果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某些原 因会导致实验结果偏离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学生追因 溯果,从操作步骤中寻找原因。

在讲解“生物的基本结构”一节时,笔者要求学 生自主学习制作生物临时装片。

一个较为简单的课 外小实验却产生了很多问题。

学生用小镊子夹取一 小片洋葱鱗片叶,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m i.中,然后选 取一片较薄的切片放到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盖上 盖玻片,并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水分,放到显 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可是,在观察结果 时,有的学生的装片看不清,有的视野中一片黑暗,有 的学生在显微镜下找不到装片位置。

笔者让学生自 己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原来,有的学生因为直接选 用高倍镜观察,所以无法看清自己的装片;有的因为 没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反光镜反射光线不能进人镜 筒内导致视野中一片黑暗;还有的学生没有将临时装 片对准通光孔,因此只能看见光亮而找不到物像。

对实验失败结果的自我反思以及寻找原因,可以 使学生对知丨只进行再一次的思考和巩固,修正自己的 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

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很重要。

实验可以培 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维和能力,为以后的实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 的基础。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