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案)[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婉约词派
2.体会《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
1.掌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主旨
2.捕捉意象,领悟意境
(三)素质目标
1.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象与意境
(二)教学难点
1.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思想主题
四、教学内容
(一)作者小传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其父李格非,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她工诗能文,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她的词的风格以南渡为分界线,中州盛日的前期词,一方面歌咏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另一方面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

例如《如梦令》《醉花阴》等;江南飘零的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和漂泊异乡的悲苦愁情,如《声声慢》《孤雁儿》等。

(二)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

婉约派:风格特点——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李煜、柳永、李清照就是这种风格。

豪放派: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

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重大题材入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苏轼、辛弃疾、岳飞主要是这种风格。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四)内容述评
1.词作赏析
时令:重阳节
“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

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可见女词人更觉得白天难以挨过,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

事实上,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自觉日长难捱。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

“半夜凉初透”,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不可同日而语。

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作者却要安排在“黄昏后”,看来
是作者强打精神。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
所以,无论是“永昼”还是“半夜”,还是“黄昏”,都是在侧面描写自己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借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暗香”,通常指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

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

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格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三句绝佳,“帘卷西风”是氛围渲染,突出了环境的凄冷、萧瑟,花瘦触及到个人,自己也因为愁绪而不断消瘦,物我交融,具体直观。

“瘦”字是本词的词眼,一方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妇人因为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达到了以花喻人,花面相映的效果。

总结:
上阕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出了自己的孤单与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下阙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悲苦。

2.前后期词作主旨的对比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作于北宋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收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同样是写“愁”,但是《声声慢·寻寻觅觅》从更深层次抒发了自己的孤单
凄凉,这是国仇家难的浓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离别寂寞的思愁。

前期词为逸兴、遣怀、相思之作,此时的“愁”是闲愁。

后期词为哀伤、凄楚、愤懑之作,此时的“愁”是悲愁。

(五)艺术赏析
1.物皆著我之色彩
在自然界的景物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通过从薄雾浓云到瑞脑金兽、玉枕纱橱、帘外菊花等意象的描写,词人将自己的愁苦心情来看待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它象征高洁、淡泊,也酷似作者芳华和清品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恰当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六)拓展延伸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

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

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

换头,言向晚把酒。

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

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七)思辨感悟
1.李清照是一位将婉约词推向极致的作家,有“人比黄花瘦”的思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亦有“生当做人杰”的豪迈,谈谈你对李清照词作的了解和感受。

提示: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

同时,她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句向来被众多名家点赞,谈
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提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三句绝佳,“帘卷西风”是氛围渲染,突出了环境的凄冷、萧瑟,花瘦触及到个人,自己也因为愁绪而不断消瘦,物我交融,具体直观。

“瘦”字是本词的词眼,一方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妇人因为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达到了以花喻人,花面相映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