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儒敏谈读书》阅读摘录和读书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温儒敏谈读书》阅读摘录和读书感悟
阅读摘录:
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必须回到语文的本质,就是“读书为要”——摘自《温儒敏谈读书》之“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
要真正实现“读书为要”,并不容易,因为还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做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
——摘自《温儒敏谈读书》之“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第41页
读书感悟: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求于人”,要求学生读书,我们教师应该读书先行,先成为读者,成为读书人,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才能兴趣盎然。
语文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呢?温教授说学生读书可以养性,老师亦然,它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思考、涵养和素质,这是碎片化阅读不能替代的功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广泛读书,才有足够的知识容量为语文课堂注入活水;社会心态浮躁,留存一方“自留地”,让自己的精神有归宿,让我们和这个社会更好自治。
当然,我们总说教学任务重、工作忙,没有时间,不允许我们阅读。
但细思,真的如此吗?读书不是生存必须,而是生活必须。
成人的阅读是没有硬性要求的,读书说到底只是自律的事情。
阅读摘录:
放手让学生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
——摘自《温儒敏谈读书》之“要让学生多读‘闲书’”第58页
那时候没有那么功利,读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爱好,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并不是闲着我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实际目的,或者能赚多少钱,而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自然就很喜欢读书,进行大量自由的阅读。
——摘自《温儒敏谈读书》之“阅读能否少点功利”第154页
读书感悟:
关于如何读书?
少些功利,多些快乐:快乐才是阅读的源泉,只要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得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自然提升,综合素质上去了,语文学习的整个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一切纯粹指向高考的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枯燥、累人的。
少些规定,多些选择:我们一贯喜欢以有无意义、有无养分的标准,来判定学生哪些书可读,哪些书该多读。
温教授“应该让孩子多读闲书”的观点却启发我们。
孩子愿意阅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
读书是个性化的事情,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情,各自的读书兴趣怎么可能相同。
作为文化积淀的经典要读,课外闲书难道就不值得读吗?这就好比,米饭是我们最主要的食粮,那五谷杂粮难道就没有营养吗?
少些单一,多些灵活: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
教学问题:
语文只完成教“书”任务,并非教“学”。
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经典段落摘抄
精读课主要靠老师教,一般要求讲的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兴味;而略读课是让给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由性阅读。
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会变成束缚,扼杀兴趣。
所谓“闲书”是和考试好像关系不大的书,也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外书。
不应简单地推荐和布置学生去读经典作品,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孩子们读那些他们喜欢的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