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教学课件_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讨论
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
①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引发了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热潮,促成了与之 相关的众多科学问题解决,为中国天文学得以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 保障,从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②这场旷世之争去糟留精,避免了中国天文学研究与发展走弯路,促成了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③这场旷世之争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 人对待科学那种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值得当今人们在进行科学讨论与 研究时加以借鉴。
介绍“天圆地方”说 介绍并评价宣夜说 介绍并评价盖天说 浑天说出现,浑盖之争揭幕
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第10—15段):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扬雄批驳盖天说 王充批驳浑天说 葛洪、何承天为浑天说辩解 浑盖之争的争论之热烈 浑盖之争的原则与特点
第四部分(第16段):评价浑盖之争的作用与意义,收束全文。
文章主题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 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 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爱
语
文
下节
课见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你 认为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态度?
课堂巩固训练
观点二: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有
效避免个人臆断的随意性而影响正确判断,从根本上分析事物内 在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为干事创业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你认为 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态度?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素养目标
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 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 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领域哥白尼革命 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技的建立。那么,在东方,在对宇宙结构 的认识上,又有什么样的争论?
课堂讨论
说一说“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浑盖之争”的本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学术之争和科学思想之争。 ①“浑盖之争”是围绕着有关宇宙结构问题展开的,涉及宇宙结构的方 方面面。 ②“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 于其是否料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现念。 ③“浑盖之争”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 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课堂巩固训练 观点一:同意。从内容方面看,天圆地方说”“宣夜说”这 部分内容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不属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的内容,删去之后,文章内容更集中。从结构方面看,文章第1段提 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旷世之争就是浑盖之争”之后,接着介绍 “浑盖之争”的内容及过程,最后总结“浑盖之争”秉持的原则 及意义,结构完整且紧凑。
课堂讨论
文章提到了中国古代四种宇宙结构学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这种安排既使说明的层次清晰,又体 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过程。
课堂讨论
文章在说明浑盖之争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
①作比较,如第8段,将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争 论的话题一目了然。 ②引用,为了说明双方观点的不同,作者直接或间接引用了扬雄、王充、 葛洪、何承天、刘焯、朱熹等人的话,使说理更加充分真实。
有人认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主要是指“浑盖之争”,文章 交代“天圆地方说”“宣夜说”这部分内容和文章中心无关,应该 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明你的看法。
课堂巩固训练
观点一:务实进取的实干态度。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而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自身的积累、准备和能力。只有务实 进取,苦练内功,充分地积累和做准备,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发现 机遇,抓住机遇,最后获得成功。
作者简介
关增建,1956 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 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 部,发表 论文百余篇。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 璧”。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 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 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 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 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 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 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
有人认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主要是指“浑盖之争”,文章 交代“天圆地方说”“宣夜说”这部分内容和文章中心无关,应该 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明你的看法。
课堂巩固训练
观点二:不同意。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 程,“盖天说”“浑天说”是在“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介绍“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的基本内容, 了解了其缺陷和不足,才更能体现出“浑天说”“盖天说”的进 步性,进而体现出“浑盖之争”的价值和意义。
积累词语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圭臬:指准则或法度。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 第二部分(第2—9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四中观点。
课堂巩固训练
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正因为他们不仅抓住了机遇,而且有着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所以才有了这 些科学发现。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仿照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形式,选择一位熟悉的科学家,为他写一段 文字,介绍其经历和成就,体现其科学精神。不少于100字。 示例:2020感动中国人物之谢军的颁奖词:
写作背景
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 关增培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了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 该书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入手,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 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 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 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 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
课堂巩固训练
观点三:大公无私的奉献态度。 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
工人的利益和愿望。”科学无国界,科学无私心,只有这样,科 学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科学就是双刃剑,使用不当,必定祸害人 类。
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你 认为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态度?
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了中国古代天文 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 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 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读,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 学方面的知识。
合作探究
学说
基本观点
天圆地方说
优缺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宣夜说 盖天说 浑天说
历史贡献
课堂讨论
浑盖之争有什么特点及意义?试概括说明。
特点: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 影响大。
意义:①体现了中国古代在科学发现中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 ②政治和宗教不介入学术之争,科学发现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③促成 了众多科学问题解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读音检测
安谧 mì 槃 pán
滂沲 tuó 周b髀ì
晷影 guǐ
tuí
积累词语
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后多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