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研究进

【摘要】眼外肌麻痹指的是,由于眼外肌本身或由其所负责支配的神经系
统受到一定的损害,进而导致的一种器质性的病理学改变,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
属于该病患者在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

以往临床及相关领域对该病的关注
和研究相对较少,且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会对患者
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及其预后情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在
临床实际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后天性眼外肌麻痹进行治疗,取得了
令人较为满意的治疗成果。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等几个方
面入手,对中西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关键词】中西医;后天性;眼外肌麻痹;进展
眼外肌麻痹,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非共同性斜视,具体指的是由于先天发育状
态不良,或后天相关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的眼球运动神经系统与眼外肌本身产生
器质性的病理学该病,引起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进而导致眼球的
运动能力出现障碍,眼位发生偏斜,以斜视、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部分
患者甚至还会伴随上睑下垂等问题。

导致本病发病的具体原因和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患者的预后也不是十分理想[1]。

本文主要从病
因病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中西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
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汇报如下。

1病因病机
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根据患者具体病程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进一步具体的分
为急性和慢性病变两种类型[2]。

其中急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发病的常见原因为:
眼局部产生病变,以眼外伤、眶周肌肉病变、眼眶肿瘤、视网膜脱落等最为常见,或全身性病变,以糖尿病、脑血管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炎性病变、重
症肌无力、脱髓鞘病变等最为常见,药物因素主要包括局部注射肉毒素等,操作性损伤主要包括腰穿、脊髓麻醉、眼眶手术。

而导致慢性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线粒体脑肌病、咽型肌营养不良、常染色体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等因素导致。

眼外肌麻痹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局部的血管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使得神经变性,进而使循环功能出现障碍,也有相关领域的学者在研究后认为,局部神经直接损伤变性,会导致其发病,肌肉变性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3]。

2西医治疗
2.1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该药物在作用于患者体内之后,可以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使眼部血管痉挛程度减轻,使眼部血流量明显增加,使处于缺血状态的相关组织的血液供应迅速恢复。

对于非眶内肿瘤、眼眶壁骨折、颅内占位、肌源性麻痹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颞浅动脉旁注射方式给药。

由于颞浅动脉可以经过脑膜中央动脉而与眶内动脉之间相连通,药物经过该位置皮下注射给药之后,可以使眼部血循环系统功能得到改善,使受到损伤的眼肌功能迅速恢复,可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且基本不会产生副作用,药物的用量相对较少[4]。

2.2 地塞米松注射液
通常情况下以电离子导入的形式进行治疗,可以对局部渗出的吸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临床上可以采用本药物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5]。

2.3 A型肉毒杆菌毒素
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在麻痹肌的同侧眼拮抗肌内部给予该类药物,可以对麻痹肌麻痹所导致拮抗肌挛缩产生有效的缓解作用,使麻痹肌与其拮抗肌之间的张力达到平衡状态,使融合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但此法具有一定的弊端,药效维持时间相对较短,会对手术方案设计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上睑下垂、瞳孔扩大、调节减弱等多种并发症出现,在实际临床上并不推荐使用[6]。

3中医治疗
3.1 针刺
通过对末梢神经传导功能产生直接的良性刺激作用,可以使肌肉的收缩能力
增强,使神经肌肉功能迅速恢复,眼球运动及斜视状态恢复正常。

在针刺过程中,主穴建议选择攒竹、睛明、鱼腰、瞳子露、上明、球后、太阳、水沟、合谷、
外关。

此外,还可以根据眼外肌的生理解剖位置找出相应的局部穴位,分别为上
直肌穴、下直肌穴、外直肌穴、内直肌穴、上斜肌穴和下斜肌穴,以麻痹肌的眼
肌穴为主穴。

主要的配穴包括:中医辨证为风邪中络者加用风门、合谷,中医辨
证为风痰阻络证者加用丰隆、肺俞,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加用气海、膈俞或
肺俞、血海,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者加用太冲、太溪[7]。

3.2揿针
针刺治疗效果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针刺治疗留针时间较短,需要多次针刺,因此患者的依
从性较差。

近几年的实践中发现,揿针埋针类似针刺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已应用于眼科临床,但鲜有报道[8]。

有学者指出,采用揿针埋针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
效改善临床正常,对于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效果显著。

有文献报道,揿针埋针在
麦粒肿治疗中,结合红霉素眼膏,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

在眼外肌麻痹治疗中,可快速改善患者
临床症状,相较于针刺治疗,患者依从性更好。

3.3 埋线
埋线治疗,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

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应用较多,在眼科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曾有文献报道,揿针联合埋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
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生存能力,提高治疗有效率。

在眼科的治疗中,埋线治
疗效果依旧比较明显,在眼外肌麻痹的治疗中,可将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艳娣.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离子导入在老年
眼外肌麻痹症中的疗效情况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60-61.
[2] 梁甜,李俊红.外展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眼科医
学杂志(电子版),2018,8(4):191-192.
[3] 李小梅,吴明霞,林忠华.西药联合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5):117-119.
[4] 季娴,温积权,陈益丹,等.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中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3-74.
[5] CHEN P,FENG H Y,DENG J,et a1.Leflunomide treatment in eortieosteroid-dependent myasthenia gravis:an open--label pilot study[J].J Neurol,2016,263(1):87-88.
[6] 谢财娣,李翔,张秀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米勒费雪症候群(眼外肌麻痹)病例报告[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6,6(1):53-54.
[7] 张天生,李书雅,刘娇,等.《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2):1929-1930.
[8] 蒲岚,郭云龙.眼针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眼外肌麻痹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3):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