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乳制品生产现状
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
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
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
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
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
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
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
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
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发展更加科学化。
从目前看,乳制品行业恢复正常发展,并不仅仅是在生产、销售等指标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相关行业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弱化,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增加,这是乳制品行业呈现良好态势的重要原因。
同时,乳制品企业加强从奶源基地、原料奶质量、加工到营销渠道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和科学发展。
从奶牛饲养环节看,规模化、标准化的牧场建设加快推进,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了奶源基地建设力度,拉动了乳制品行业的投资增长。
一些牧场进一步加大奶牛饲养和机械化轿奶的科技投入,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监管,提升原料奶质量;在生产环节,加快了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步伐,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随着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恢复,以及乳制品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的进一步增强,乳制品企业也积极拓展市场布局和渠道建设,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努力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促进了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
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