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鲁教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2、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D.只有①⑥
3、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4、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
5、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
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9、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10、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
2B.H
2
O
2
C.H
2
CO
3
D.H
2
O
1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2、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
1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
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
2
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B.C.D.
15、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B.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1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
1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 .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附池内常用__吸附色素和异味。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应
22Cl H O HCl HClO +=+,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水的蒸发
C 水的电解
D 水的净化
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_____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异味;
(2)可用_____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将二氧化硫气体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
2SO
3
)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
_______________,一定不是____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从含有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进行了如下所示的探究。
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其中所用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①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
(3)加适量稀H
2SO
4
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步骤④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
(5)为防止有毒的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冷凝回收汞的操作应________(填序号)。
①通入干冷的烧杯②用导管通入带胶塞的锥形瓶③用导管通入装有水的大试管④通入密闭并有冷凝功能的装置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计算该铁片中Fe
2O
3
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2、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混合物CaCO
3
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七、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
2C.Fe
2
O
3
D.NaC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D
3、A
4、A
5、C
6、B
7、A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C
15、A
16、D
17、C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活性炭 +1 肥皂水煮沸 AC
2、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
3、离子得到 2NaOH+SO
2=Na
2
SO
3
+H
2
O A.34 B.最外层电子数
C.Se+O
2SeO
2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溶液由红变为无色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碳酸钠、氢氧化钠
或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稀盐酸,使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再排放
2、过滤 引流 使废液含有的Hg(NO 3) 2、Cu(NO 3) 2中的Hg 、Cu 完全被置
换出来 除去过量的铁粉 2442Fe H SO =FeSO H ++↑ 氢气 ③④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0.4;(2)14.6%;(3)12.5%
2、10g 7.3% 12.6%
七、 下列物质能与NaOH 反应的是( )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