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重点初中2019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市重点初中2019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如图中的的物体,可近似看成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2.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3.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甲=V0 ,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3 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
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
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0
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1.2V0
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0.8V0
4.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的图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若 m甲=m乙,则V甲<V乙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密度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5.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利用了水汽化放热
C.灯泡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
D.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中的
9.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0.某同学打电话时,能通过电话听出是父母的声音,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11.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改善上课效果,常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2.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
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二、填空题
1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支付宝推出了“扫二维码,领红包”的活动.手机摄像头是一个__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15.身高1.6米的小红穿红上衣、白裙子站在学校大厅穿衣镜前2m的地方,小红在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像高为_____m;当发现衣领处有点污渍时,便走近镜子,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平面镜”),小红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子对面电
子石英钟的示数为,则这个时刻的正确时间应该是_____。
如果此时蓝色光照在小红身上,她上
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6.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同时说明海波是一种________。
(填选“晶体”或“非晶体”)
17.最近学校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会彩排,当同学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
我们用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18.某物体沿直线向前运动,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v一t图)如图所示,物体在0~2s 内做的是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2s内和2~4s内运动的路程分别记为s1和s2,其大小关系是: s1__________s2.(选填“>”、“<”或“=”),已知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10.5m,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9.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kg/m3,试求:
(1)此水样中泥沙的质量是多少kg?
(2)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20.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物体重
,汽车重,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求:
(1)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汽车的牵引力为多大?
(4)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四、实验题
21.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塑料块的质量是_____g、体积是_____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_____kg/m3。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用显示“F”子的LED灯做为发光物体,又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先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 (2)同学们对实验装置评价如下,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用“F”字样做发光物体,便于研究像的正立、倒立情况
C.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E.与使用蜡烛相比,更清洁、安全
(3)探究过程中,当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若将原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需要将光屏适当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与人眼类比,此过程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
(1)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这说明在提出猜想时,不是随意乱猜,而是要_____。
(2)要验证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我们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
(3)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_____(虚/实)像。
24.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
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3℃.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现象。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分别是夏秋、初秋时夜间形成的露水。
露水是空气中的_____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则表中所缺数据为:
_____cm_____mm2。
26.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