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讲解示范写意人物肖像画法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之光讲解示范写意人物肖像画法步骤
杨之光(1930-2016),又名焘甫。

广东揭西人。

早年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后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指导。

擅长中国画,尤长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及诗词。

1.先用木炭条起稿,轻轻画出五官部位及人物表情。

起稿宜多用直线,明确地显示出形体的黑白变化,是这第二步落墨用笔的依据。

炭稿如果嫌重,可用布拂去一层,以能见为度。

2.落墨是作画起决定作用的步骤,应着重刻画眼与嘴的微妙变化。

用竺应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感觉,灵活运用中锋、偏锋、逆锋等笔法。

用墨要用活墨,即先将笔洗净,蘸墨后不要调匀,利用笔端到笔根浓淡的渐次变化,来表现虚实、前后、刚柔等对比关系。

画女青年像,墨底皴擦不宜过多,力求洗练,否则会产生灰、脏或枯悴的弊病。

3.画女像或儿童的肤色,多以朱磦为主色,再根据各部位色调的变化调入其他色。

如额部可调入少许土黄,额骨与鼻端可调入适量大红或曙红,下颊部可调入赭石色,着色要紧密结合结构关系。

先着中间色调,留出最亮部位,各部位的基本色着好后,即迅速将各个部位统一整体,最初留出的留白部位大部分要染一层淡色。

4.第一遍色着完后,即趁湿加暗部色彩,要注意明暗部色彩的冷暖变化。

以此幅画为例,基本肤色是朱磦。

在朱磦中调入少许花青或其他冷色,即成暗部的偏冷色,有时亦可调入少许淡墨,但当墨底已上足时,再调墨就容易灰、脏,不如青冷色来得透明。

5.着色可趁湿层层追加,这样笔触便于衔接。

着色不仅要注意冷暖色的细致变化,同时要注意补充形体结构的不足,尤其要抓住五官周围对表情起重要作用的部位。

面部色调也要因人而异,为突出主体,在画面色调的总体处理上,可适当改变某些部位的固有色彩,如画中女青年的黑毛衣,原与头发一样黑,为了突出面部与头发的色彩对比,就有意将黑毛衣减淡,并用了没骨画法,
使头像更突出。

6.手
手背的肌肉较薄,一般宜多用直线表现,掌心的肌肉较厚,一般宜多用圆线,当手指弯曲时,指关节部分就显露,用线要明确、结实,墨色比肌肉丰富的部位要浓些。

女性的手较圆润,但仍应圆中见骨。

墨色的变化有助于表现手的运动感和前后层次,一般规律是受光最强、
轮廓显示最清楚的地方用较焦黑的线,转入阴影部位则用较淡的线,这样就形成的物象的立体感,也可前淡后浓倒过来用,总之要拉开与背景的距离。

画女性手的用色与面部近似,一般掌心偏红,手背偏淡赭或赭黄,指头及指关节处可以在朱磦中略加大红或曙红。

着色时注意先留出指甲、指关节及肌腱突起的最亮处,最后再罩淡色统一。

7.脚
画脚首先要掌握脚的基本结构,女性脚的骨骼虽不大显露,但比之肌肉丰厚的脚底,仍较坚硬。

皴擦要肯定,结构部位要明确,脚背薄,宜多用直线,脚底厚,宜多用圆线。

用线一般规律是前实后虚,用墨一般是前浓后淡,用色因脚背多受阳光,色偏重,脚底色偏浅。

如面部以朱磦为主,画脚时调入赭色。

脚趾的充血部位,可在赭色中略加大红或曙红。

8.全身
画全身时,不要放松刻画人物的神态。

衣纹要分主次,抓住具有运动特征的关键衣纹,同时也要画好与主线相配合的辅助衣纹。

主线
一般适用较浓的墨线,并多用中锋,副线一般宜用较淡的墨线,并多用偏锋皴擦。

用笔要注意区分皮肤与衣服、细布上衣与厚布裤子等不同的质感。

不同的对象应用不同的笔法去表现,要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

全身墨色配置要有统一的安排,明暗层次要分明,用色应注意整体的冷暖关系,要善于用墨去代替一部分自然色彩,使色彩的使用更集中,主调更突出,形成画面的明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