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康高速二郎山地区隧道花岗岩段围岩稳定性指标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泛亚铁路 网”、“川藏铁 路 ”以及 “雅康 高速公 路 ”等 ,使 供参 考。
我 国交通 建设 进入 了蓬勃发展 阶段 ,其 中山岭 隧道 的建设也
一 、 工 程 案 例
随之 迈 人 了一 个 崭 新 的 纪 元 J。但 是 我 国西 部 地 区 地 形
(一 )工程概 况。研究 区 内的 7条 隧道 位 于 四川 省 雅安
地质 条件 极其复杂 ,近年来 不断有隧道 失稳塌 方等现 象 的出 市天全县境内。隧道设 计采用 四车 道高速 公路标 准 ,设 计时
现 ,为此 ,众多学者结合大量工程 实例 ,对 山岭 隧道 开挖过程 速 80km/h,隧 道 主 洞 限 界 10.25m 5.00m,行 车 道 3.75m
表 1 隧 道 初 期 支 护 参 数
适 用 断 面 围 岩级 别 喷 砼 (cm) 锚 杆 长 度 锚 杆 间 距 (纵 ×环 ) 钢 筋 网
钢架纵距
深 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Ⅲ
10em
2.5m
1.2m ×1.2m ‘D6.5mm@25era
无
Ⅳ
18cm
3m
1.0m ×1.2m ‘D6.5r am@25cm 格 栅 10em ×15em@ 1.0m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监控量测 ;围岩 变形特性 ;周边收敛 ;拱顶下沉 ;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 J罗凯(1991一),男,成都理工 大学环境 与土木工程学院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岩 土工程 、地下工程
随着我 国西部大开发 战略中各种重 大工程 的不 断启动 , 效果进行评价 ,并 为其 他同类花岗岩隧 道工程设 计 和施工提
雅 (安 )康 (定 )高速公路二 郎山地 区 7条 NATM 隧道花 岗岩 形构造交汇部位东侧 ,具体构造部位 处于龙 门 山断裂带 西南
区段现场监控量测 工作 和数据统计工 作 ,对 隧道 开挖 引起 的 段 内。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如 表 1所示 。
围岩变形特性进行 总结和分析 ,研究成果 可对该 线隧 道初支
隧 道 的监 控 量 测 数 据 ,得 到 稳 定 时 变 形 量 和 变 形 时 间 在 不 同 区大地构造上处 于扬 子地 台西缘 ,龙 门山 、大 巴山 台缘 断褶
围岩级别 下的分布 规律 和参考 值 。然 而众 多研 究 中并 未对 带之 西南端 ,西邻康滇地轴 ,东接 四川 台坳 ,西北 侧相邻 松潘
中围岩 的变形 特征 及 二 衬施 作时 机 等进 行 了相 关研 2,侧 向宽度为 0.5/0。75m,检修 道为 0.75m¥2。隧址 区属构
究 。蒋树屏等 通过对实测数据 的反演分 析 ,得 到 围岩 内部 造剥蚀高 山地貌 区。地 层岩 性主要 为全新 统 (Q4)松散堆 积
剪应变和 塑性 区的历时变化估计 ;房倩 等 收集 整理 103座 层 的块石 、碎石及粘土和元古代 基底构 造层 的花 岗岩 。工程
201 8 年 第 1 7 卷 第 9 期
雅 康高速二郎 山地 区隧道 花 岗岩段 围岩稳定性指标统计分析
口 罗 凯
【内容摘 要 】为研 究雅康 高速公路二 郎山地 区隧道开挖 引起 的净 空变形特性 ,本文对该地 区沿线 7座隧道的花 岗岩段 205个周 边 收 敛 及 160个 拱 顶 下 沉 围岩 实测 监 控 量 测数 据进 行 统 计 分 析 ,研 究表 明 :雅 康 高 速 公 路 二 郎 山 地 区 花 岗岩 隧 道 段 围岩 变形数据和稳 定时间均主要处 于低值 区间 ,且 各级 围岩稳 定时测 点距 掌子面距 离均在 50 15om 内:该地 区 隧道 花 岗岩 段 初 支设 计 方 案 合 理 ,且 初 支仍 有优 化 空 间
花 岗岩 区段 隧道的 各稳定 性指 标分 布概 率情况 及 周边 收敛 一 甘孜地槽褶 皱 系。构 造部 位上 处于 东北 向龙 门山断 裂带
与拱顶下沉量值 的关系 等问题 进行 独 立的研 究 。本 文基 于 和 西 北 向鲜 水 河 断裂 带 及南 北 向 安 宁 河 断 裂 带 构 成 的“Y”字
二 、围岩 稳 定 性 指 标 的 统 计 分 析 (一 )变形量参数 统计 分析 。图 1为 Ⅳ级 围 岩 131个 周 边收敛测点和 108个拱 顶 下沉 测点 稳定 时 变形 量 的分布 概
率 。从图 1可 以看 出,Ⅳ级围岩周边 收敛值 及拱顶 下沉 均主 要集 中在 0—15ram的低值 区 ,极少部分 处于高值 区。其中周 边 收 敛 测 点 所 占 比率 为 85.5% 。 其 中 0~10r am 区 间 内 测 点 占比最多 ,达 68.7% ,拱顶下沉测点所 占比率 为 91.7% ,其 中 仅 0~5mm区间 内的测 点 占比就 达 55.6% 。两 者分 布 形式 均近似指数分布 。图 2为 V级 围岩 40个周边 收敛测点 和 38 个拱顶下沉测点 稳定 时变形 量 的分 布概 率 。从 图 2可 以看 出,V级 围岩周边收敛 及拱 顶下 沉 均 主要 集 中在 低值 区,极 少部分处于高值 区。周 边收敛 在 0—20ram 的测点所 占比率 为 85% ,其 中 0~10ram区 间内测点 占比最 多 ,达 67.5% ;拱
V
24
3.0
0.8ITI×1.0m
 ̄p8mm@ 20em
I18@ 0.8m
(二 )监测 断面情况。本 文选取 的监 测断 面 主要 位 于二 郎山地 区花 岗岩段 。监测项 目为拱顶 下沉 和周边 收敛 两项 。 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测 点布 置在 同一 断面 的初期 支护表 面 , 布置时机为掌子面开挖 1~2天 之 内。剔 除异常 点和 中途破 坏点 ,周 边收敛测点共 计 171个 ,其 中Ⅳ级 围岩 131个 ,V级 围岩 40个 。拱 顶 下沉 测 点共 计 146个 ,其 中 Ⅳ级 围岩 108 个 ,V级 围 岩 38个 。